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权力"是与"硬权力"相对的权力形态。作为权力存在的一种形态,软权力普遍存在于公私权力中,并对公私权力结构、行使、监督等产生直接影响。滥用软权力将损害公权力的公信力、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导致公权力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盛行潜规则和特权。相对于硬权力,人们对软权力的认识和监督还比较薄弱。要高度重视软权力滥用现象和软权力监督等问题,将软权力和硬权力都关进制度的笼子。  相似文献   

2.
杨小军 《人民论坛》2014,(12):26-28
<正>别的部门"顶雷"本部门获利权力部门化经常表现为部门权力的绝对化和当事人权利的模糊化。如规定当事人必须在多长期限内递交申请书,过期无效,但却不限定自己部门审批的期限权力部门化的几种表现公权力,是来源于公的权力,也是为公所用的权力和服务于公的权力,这是公权力的本质属性。公权力姓公,而不姓私,这是天经地义的。这个最起码的道理虽然人人都明白,但实践中仍然时有发生公权力异化的现  相似文献   

3.
刘俊 《岭南学刊》2015,(1):79-82,125
权力制约和监督理论具有四种基本范式:"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和"以法律制约权力"。透过这些理论视角观察我国公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现状,发现主要存在认知性、操作性、体制性和机制性四大障碍亟待解决。为此,以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提升官德素质,完善分权制衡的权力运行模式,动员公民社会的监督力量,健全法治化的权力制约机制,将是进一步加强对公权力制约监督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在十七届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胡锦涛同志突出强调了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问题。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也是国家工作机关,是由"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直接创造出来的",其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各项要求贯穿其中。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纯洁性建设,回答解决好"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的问题,既是理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发展到今天,排斥制度创新的理论观念与在改革过程中仰仗公共权力或资源而获得既得利益的部门和群体,业已结成互为奥援的"利益共同体"公权力递延是当前中国社会中广泛存在、危害极大的新的权力异化形式,公共权力的家族化、裙带化、集团化,从根本上偏离了社会主义国家公共权力由人民授权的法则,加剧了民众对公共权力的不信任,破坏或边缘化了正当制度和正义程序形形色色的公权力异化现象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社会进入快速转型时期,公共权力异化表现出数量急剧增多、形式更加多样和社会危害更大的特点,公权力"不公"主要有三类表现。  相似文献   

6.
监察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创新:一种非西方法权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监察体制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和司法体制改革,其旨在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监察体系,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人员全覆盖式监察。监察委员的设立是一项具有中国传统政治型治理模式基因的当代政治体制创新,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执政阶层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要求,其正当性并不能用西方法权型治理模式来解释。但监察权的设置也没有放弃法治思维,仍然遵循了法权思维的一些基本原理。未来监察权的良好行使,关键在发挥好其他权力机关对它的制约作用,并在其自身内建立有效的自我监督机制。唯此,才能保障监察机关以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维护国家执政阶层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公权力配置资源与预防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习加 《求索》2012,(1):82-83
本文从讨论"公权力配置资源"入手,以"反经济人"假设作为构建"反腐败学"的逻辑基础,将腐败界定为"利用公权力配置资源获取不正当利益,损害社会正当利益的现象"。并提出了"预防腐败原理",即预防腐败是"通过抑制贪欲、平衡利益、制衡权力、健全法治,使在公权力配置资源中实现正当利益最大化和不正当利益最小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正确行使公权力以处理好各种矛盾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公权力的监督应着重从构建教育体系、防范机制、监督体系等方面着手,促进公共权力的公开、透明、合法、合理运行,确保公权力用于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只要公权力存在,就必须有制约和监督。不关进笼子,公权力就会被滥用"~([1])。也正因如此,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权力监督问题,党的十九大更是提出了"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的要求。瑞典在"透明国际"发表的2018年全球"清廉指数"中排名第五,是世界上最清廉的国家之一。对  相似文献   

10.
公民表达对公权力的"不信任",是权利意识的觉醒和进步。对公权力机关的不信任,某种意义上正表明公民对法律的高度依赖感。这种对法律的信仰,是非常可贵的公民品质。认同公民对公权力表达"不信任",并非鼓励公民完全无视执法机关的存在,率性甚至任性而为。应该这样说,无论以什么形式表达出的对公权力的"不信任",都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是  相似文献   

11.
邢亮 《人民政坛》2014,(11):10-11
<正>公权力是为维护和增进公益而设的权力,对于保障个人权利的实现和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有重要意义。但公权力也具有其内在局限和异化特质,"权力趋向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公权力的过度膨胀必然侵害公民权利。要实现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尤为必要。权力监督和制约是世界性的政治难题。面对权力这个既能给社会带来秩序、公平、自由、安全,又可能给社会带来贪腐、滥用,甚至灾难的一种力量,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如何有效监督和制约权力这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政治难题。在世界众多的对权力监督和制约的制度安排中,公开和透明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全省基层监督数字化改革试点,今年以来,嘉善县探索"数字赋能监督"在基层落地的实践路径,在省纪委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统建标准版的基础上,个性化开发建设"云睛"小微权力智慧监督系统,集中展现基层小微权力运行全程在线审批、实时公开、预警处置、决策辅助、群众诉求办理、政治生态评价等应用场景,擦亮了规范公权力运行云端监督的"火眼金睛".  相似文献   

13.
"权力产权"探索的是某种既定政治结构下公权力归谁所有,谁来使用,如何使用等问题。权力产权可以借用产权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来予以阐释。基于不同的标准,权力产权有多种分类并具有可分割性、排他性、收益性等基本属性。权力产权界定不清可造成产权残缺、政府失灵等后果。权力边界的清晰界定,权力的规范行使等要通过制度设计的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黄苇町 《人民论坛》2012,(21):19-20
有些执法部门对于有利可图的事争相管,无利可图或棘手的事互相推,甚至收受好处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障碍二公权力滥用63.5%的受调查者选择"公权力滥用",该项得票率列科学发展十大障碍第二位表现: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滥用公权力的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地方和基层的一把手,或是某个具体行政部门的负责人。有些干部自发的、本能的意识是"公权使用最大化"。症结:权力没有边界且缺乏监督,个别领导干部肆无忌惮地谋取私利,这是导致腐败弥漫的  相似文献   

15.
张蕾蕾 《求索》2012,(9):211-213
从领域划分的空间维度上考察政治认同建构的空间逻辑,人类历史演进历程在某种程度上是公权力与私权利不断排列组合的历程。公权力与私权利的"零和"博弈导致政治认同走向失衡与异化。如何促进权力与权利的"非零和"博弈,使得公私领域达成合理互动与和谐,是政治认同建构的空间轴心逻辑和重建当今社会建设的政治基础,也是全球化时代重塑政治认同的必要考量。  相似文献   

16.
李鼎楚 《求索》2012,(3):227-229
"性腐败"指"官员"因"色"而滥用公权力的一种现象,它与"财腐败"都是人欲与权力相结合的腐败类型。在古代中国法律中,"性腐败"的罪与罚颇具特色,能为我们提供历史启示。尤其针对反对"性贿赂"入罪者的理由,有促成问题进一步商榷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法治是现代政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方式。我国的反腐路径在经历了运动反腐、人治反腐之后,最终必然要走向法治反腐。法治反腐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限制和规范公权力行使的范围、方式、手段、条件与程序,为公权力执掌者创设公开、透明和保障公正、公平的运作机制,以达成使公权力执掌者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从而逐步减少和消除腐败的目标。反腐法治化首先要求的就是制定规范、严密、理性的"法",其次就是对权力的分立、权力的运行以及对监督主体、监督程序、追责体系进行法治化构建。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公权力部门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权力大小不同的公权力部门,收入分配差距有两三倍,甚至高达五六倍.同资历、同职务、同级别的干部,由于工作在不同地区收入就相差好几倍.而公权力部门的公务员的福利保险等隐性收入分配的不公更加严重.公权力部门收入分配不公危害严重,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陈力丹 《人民论坛》2012,(13):39-41
在中国,党政权力组织天然拥有主场优势:公权力优势、媒体优势、知情优势。现在很多情况下这种优势变成了"主场劣势",就在于党的领导机关和党报在关键时刻不说话:民众对公权力丧失信任,对司法公正失望,对社会公正缺乏信心。最好的办法是主动公开信息,这可以适当扭转主场劣势  相似文献   

20.
数字时代,如何以信息化助力监督下沉落地,实现公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把权力牢牢关进制度的笼子?近日,浙江公布数字化改革第一批"最佳应用",由省纪委省监委牵头建设的"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入选.截至目前,该应用已在全省推广部署、上线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