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小康》2021,(1)
正道林镇是宁乡市唯一一个全方位紧邻长株潭核心城市群的乡镇,与湘江新区毗邻、两条高速交汇、三个互通环绕、20分钟即可到达长沙中心城区,是宁乡市全面对接湖南核心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的桥头堡。道林镇位于宁乡市东南部,畔邻长沙市岳麓区和湘潭市雨湖区,距离长沙仅30分钟车程,域内两条高速,三个互通,是宁乡唯一一个全方位紧邻长株潭城市群核心的乡镇。  相似文献   

2.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发展的城市密集区和"中部崛起"重点扶持的城市群,在区位条件、交通通讯、经济状况、科教状况等方面都具备成为湖南经济增长极的现实基础.加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促进产业分工,加快产业升级;建立真正权威、高效协调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体系;加速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将成为构建湖南经济增长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5,(10)
<正>沿湘江呈"品"字型分布的长沙、株洲、湘潭三座城市融合的步伐加快,一体化建设一路高歌猛进。在"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正迈向创新发展的腾飞之路。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小康》杂志记者来到四面环水的湖南长沙橘子洲头。此情此景,虽不见毛泽东笔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壮观景象,然而处处可见绿荫掩映、游人怡然的悠闲自在。相比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中国内地娱乐之都"的长沙整个生活节奏相对迟缓,从开通不久时隔8分钟一趟的地铁2号线、不紧不慢的乘  相似文献   

4.
长株潭城市群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以减少碳排放为目标的低碳城市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低碳城市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长株潭低碳城市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聚焦港澳台     
《小康》2015,(9)
<正>《澳门日报》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在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之际,一个旨在加快中部崛起的规划近日出台。经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其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指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面积约31.7万平  相似文献   

6.
孙红玲 《求索》2012,(12):199-200,10
基于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市依托力不够、湖南富民强省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强的当务之需,主张抢抓中部地区城市群可适当调整行政区划的政策机遇,将岳阳并入长沙实现岳阳回归长沙、长沙回归长江干流城市的美好愿景,从而把长沙逐步建成地域与人口规模相当于美国纽约的国际化大都市,以辐射带动全省众多城镇向现代工业卫星城与专业化配套生产的特色经济型中心镇的整体提升,推进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和湖南在中部地区的率先崛起。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5,(10)
<正>武汉、长沙、南昌,三个城市,谁是龙头老大,谁更有优势?虽然吵得很热,但更多呼声则表示需要务实行动,合作大于争锋。武汉,又称"江城",是中国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武汉城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定位的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城市。近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有两大变化:一个对安徽有了新的定位;另一个便是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地位得到巩固,比如《意见》有27处提到武汉,南昌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5,(10)
<正>"宜荆荆"三座城市呈等边三角形分布,相互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非常有利于建立一小时交通圈和"日常都市圈";而且三市文化上非常接近,这样的城市群在全国非常少见。此次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即"中三角"发展规划里面重点突出了"三核",即分别以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建设,在"三核"之外,宜荆荆(宜昌、荆州、荆门)城市带是另一亮点,该城市带与"三核"城市群既紧密相联,又略有区隔,但都是"中三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具创新能力的区域,长株潭城市群的整体产业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都赶不上长三角地区,但是长株潭城市群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和产品,在某些方面还是优越于长三角地区,比如机电产业,长株潭城市群拥有机电产业一体化基地,这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特色产业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论湖南经济增长极——长株潭城市群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发展的城市密集区和“中部崛起”重点扶持的城市群,在区位条件、交通通讯、经济状况、科教状况等方面都具备成为湖南经济增长极的现实基础。加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促进产业分工,加快产业升级;建立真正权威、高效协调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体系;加速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将成为构建湖南经济增长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关键是要提高长株潭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为长株潭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实现长株潭及其城市群的现代化,创造了前提和基础性条件。但是,在近二十多年改革开放之后,相对于沿海、特区等发达地区来说,长株潭三市经济技术是相对落后了。在未来全球化时代,与国内外发达地区或城市的竞争中面临着很大的机遇与压力。无疑加入WTO给长株潭三市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这是具有很大挑战性的机遇;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挑战,这是包含着巨大发展机遇的挑战。加入WTO本身并不能保证长株潭经济及其城市群经济的顺利发展。这尤如舞台本身不足以保证演出成功。对于长株潭一体化建设和发展而言,加入WTO后,只是取得了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入场券和参赛资格。关键  相似文献   

12.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发展已经由个体发展向群体发展演变。在这种新型发展模式下,城市群的兴起很好地适应了这种集聚效应并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战略支点。目前,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正在加快建设,并逐渐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大核心增长极。从国家层面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已成为中国影响力最大、实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三大城市群,并对支撑全国经济增长、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中国主要城市群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有日本学者预言:21世纪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大城市圈,是走集约型城市化道路的大城市圈。武汉城市群或城市圈,是长江中游,也是我国内陆地区最富活力的城市群之一。在“十五”及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武汉城市群要做大、做强、做优,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积极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科学的区域经济金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法,从经济、金融和城市发展三个方面对武汉、长株潭城市群、郑州等中部地区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现状和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武汉、长株潭城市群和郑州三个区域金融中心的评价结果位列前三,其中武汉一直保持在第一。相对于往年,南昌区域金融中心发展水平得到了提升,太原的综合评价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5.
依托税收政策是促进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中三角"是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大城市群为核心,位于中国地理中心,具备科教资源雄厚、工农业基础好、区位优越等多方面发展优势,具有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的巨大潜力,并正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战略。为此,本文对"中三角"经济和税收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从税收政策的层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面助推"中三角"城市集群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欧盟区域经济财政政策对长株潭一体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明  周建华 《求索》2008,(10):26-27
欧盟为缩小欧盟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积极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基金运作等系列区域财政政策。欧盟区域经济财政政策的制定过程及实施方法,对长株潭一体化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为更好地协调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建议:运用财政政策工具设立产业发展协调基金,以缓解长株潭地区的产业同构竞争;建立具有长效性的区域合作协调与发展基金,以促进长株潭地区产业的广泛合作,发挥长株潭整体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7.
论建设长株潭生态型城市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匡跃辉 《湖湘论坛》2009,22(2):64-66
生态型城市建设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长株潭生态型城市群建设需要解放思想,强化生态意识,科学制定规划,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区域协调和实现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8.
童中贤 《求索》2008,(7):8-10
在我国京广线上,由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共同形成了一条大的经济隆起带。整合这三个城市群,构筑第四大城市群,培育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不仅是促进东中西互动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布局,也是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虽然与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相比.这一城市经济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与目前已经提出要构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其它区域相比,却又具有很多相对的优势和较强的内生成长性。  相似文献   

19.
与长沙漫长的历史相比,长株潭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瞬间。建国后,由于四通八达的铁路在株洲、湘潭一带交汇,从而彻底改变了两座小镇的命运。"一五"和"二五"期间,大量工业项目沿着铁路布局在株洲和湘潭。到了1983年,株洲已经成为一个拥有32万城市人口、18亿元工业产值的中等城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长株潭三市形成了沿着湘江分布的"品"字形格局。  相似文献   

20.
湘潭县简介     
《湖湘论坛》2006,19(6):F0002-F0002
湘潭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下游西岸,地处东经112°25′——113°03′、北纬27°20——28°05′之间。北与长沙、望城、宁乡接界,东与株洲市、县水陆相连,东南与衡东隔江相望,南与衡山县接壤,西与韶山、湘乡、双峰为邻。地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城市群腹地,为长株潭南大门。紧抱湘潭市区。县城易俗河是湖南省政府规划的湘江生态经济带核心区。全县总面积2512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757个行政村,38个居委会,总人口114万,其中农业人口103万。湘潭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6.7至18.3℃,年降水量1200至1700毫米,冬春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