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近代的工业化文明正在与自然背“道”而驰。传统的经济模式犹如一个可以由牧羊人任意放牧的草场。是一种“资源-产品-废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地球就像是一艘在宇宙中航行的飞船.靠不断消耗自身的有限资源生存,按这种经济模式发展下去,这艘飞船只有死路一条。因此,寻求一种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能循环利用各种物资的“循环式”经济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时代潮》2003,(2)
“神舟”号试验飞船 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神舟”号飞船发射试验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多个地面测控站和分布于公海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  相似文献   

3.
遨游太空,探寻宇宙奥秘是人类恒久的梦想。1969年,美国率先将“阿波罗”号宇宙飞船送上太空,为人类飞天梦想开了一个头,之后,有能力的国家就没有停止过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上世纪90年代,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分别于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和2002年12月30日,发射了4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每发射一艘飞船,我们就离梦想近一步。  相似文献   

4.
《时代潮》2001,(4)
有些国人风趣地说:"航天专家是国宝。"那么,把大半生的心血都花费到我国的航天事业的戚发轫肯定是国宝中的国宝了。这位闻名中外的顶尖级卫星专家,他的经历本身就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光荣史。说来话长,中国航天的许多第一都让戚发轫给赶上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导弹、第一次两弹结合、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通讯卫星、第一艘载人试验飞船……"刚刚发射的神舟二号飞船是我国第一艘真正载人意义上的无人飞  相似文献   

5.
石磊 《时事报告》2006,(2):23-25
金秋十月,我国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即将发射。这既是我国空间技术实力的又一次大规模展示,也是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又一个新起点。  相似文献   

6.
节约——我们惟一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茫茫宇宙,地球像一艘孤立无援的飞船。人类必须反复利用仅存的能源维持它的运转。  相似文献   

7.
《传承》2003,(6)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开创了全球航天事业的新纪元。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一号”飞船遨游太空108分钟,人类首次进入太空。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飞船,离船五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的太空行走。1969年1月14日—17日,前苏联的“联盟4号”和“联盟五号”飞船在太空首次实现对接。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11号”飞船抵达月球,并走出登月舱,在月球地面停留21个小时,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1971年4月9日,前苏联发射第一艘长期停留在太空的“礼炮1…  相似文献   

8.
一、1月10日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入航天事业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人类基因组“中国卷”率先绘制完成。尽管参与时间最晚,但是我国科学家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完成了所承担的染  相似文献   

9.
新技术     
《小康》2013,(8):16
"Kirobo"聊天机器人向国际空间站发射当地时间2013年8月4日凌晨,日本向国际空间站发射一艘货运飞船,搭载了一个名叫"Kirobo"的聊天机器人,它目前只能听懂日语。专家打算研究两方面问题:一是机器人能否成为宇航员助手并在长期考察间给予情感方面支持。另外则为了解智能机器人在失重情况下能否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与交流》2004,(6):37-37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宇宙飞船理论”。他认为,地球就像在太空飞行的宇宙飞船(当时正在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这艘飞船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人们的经济像过去那样不合理的开发资源和破坏环境,超过了地球的承载能力,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11.
世纪回眸     
1960年──1963年人类第一艘宇宙飞船升空 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升空,在距离地面175公里到302公里之间的太空遨游,成为世界航天第一人。载人宇宙飞船是一种天地往返运输器,其发射模式是:用运载火箭把飞船送入地球卫星轨道,在轨道上运行,然后再入大气层重返地面。飞船上除具备一般人造卫星基本系统的设备外,还设有生命维持系统、重返地球用的再入系统、应急逃逸系统、回收登陆系统等。载人宇宙飞船是航天器中的一种。每艘宇宙飞船只能使用一次,在太空一般可单独…  相似文献   

12.
“神舟二号”飞船在太空飞行的几天中,进行了一系列的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空间生物等实验。在这艘飞船上装有空间晶体生长炉、空间生物培养箱、宇宙天体高能辐射监测仪、大气密度探测器等实验设备,俨然一个太空实验室。 “神舟二号”此次飞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中国的宇航员何时能飞上太空?与一年前发射的“神舟二号”相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生态经济概念时谈到的。波尔丁受当时发射的宇宙飞船的启发来分析地球经济的发展, 他认为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 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存在,最终它将因资源耗尽而毁灭。惟一使之延长寿命的方法就是实现飞船内的资源循环,尽可能少地排出废物。同理,地球经济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06,(Z1)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试验之后,于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神舟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此后“,神舟”二号、三号、四号先后发射成功。“神舟”二号在轨道上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稳步走向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和第一个商业出口卫星的诞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已经有了酒泉、太原、西昌三大火箭发射场。从1970年至今,48颗国产卫星、3艘试验飞船和27艘外国卫星都完好地从这三大发射场飞向太空。中国是否还有必要在海南新建一个发射场?  相似文献   

17.
朱坦(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循环经济是当今国际社会大力推崇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它摒弃了传统经济模式中“自然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这种单向流动的线性模式,追求“自然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从根本上消除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因此普遍认为,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证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11月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卜用新型长证运载火箭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之后,于ZI日3时41分在内蒙古R滔【中部地【成功着陆,作为我国航天史上约又甲程碑。试验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人技术有了新的重大突破。中共中央、国务完、中央《要致电表示祝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从1992年开始实施的。有数0个中位、卜万名科研人员参加这项攻关工程^这欠发射的试验飞船和运载火箭,均为我国自行研剖。试验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地面测控系统和分布于公海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  相似文献   

19.
轨迹     
浩瀚苍穹,无限宇宙。一颗蓝色的星球运行在天体的轨道上,孕育着生命和奇迹。公元2003年10月15日,地球依旧沿着轨道在公转,然而,就在他自转的同时,一艘白色的飞船挣脱了“束缚”,在太空中划出了一道很不起眼的轨迹,并成为宇宙中的一个新访客。飞龙在天——这个只用几十小时完成的轨迹,却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梦想。中国人用自己的“神箭”,搭着自己的飞船“神舟”五号,载着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飞向太空,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在国人还把皇帝奉为“真龙天子”的明代,一个叫万户的奇人,把自己捆在了自制的“火箭”上,随着一声巨响,他没有飞上…  相似文献   

20.
1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试验飞船飞行成功。“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飞行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2 储氢纳米碳管研究获重大进展。中科院金属所成会明博士的研究小组大量制备出纯度较高、平均直径为 1 85纳米的单壁纳米碳管 ,可在室温下储存较多的氢 ,被认为是迄今为止该领域最令人信服的结果。3 我国科学家发现青藏高原上空存在“臭氧低谷”。这是继 1985年发现南极臭氧空洞以来的又一重大发现 ,引起全球科学家的广泛关注。进一步的研究揭示 ,热力和动力作用是“臭氧低谷”出现的主要原因。4 我国发现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