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很多人心中,知识等于文化已成为一种固定思维。然而,往深处想,知识与文化其实真不是一回事。现实生活中高学历的人做出低素质的事情,己不是新鲜事了。当然,也有知识不多文化充裕的高尚者,他们没有很高的学历,但他们表现出的文化精神却很高尚。厘清知识与文化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2.
科学是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力量来看待的观念 ,最早可以追溯到培根的《新大西岛》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他们二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科学文化岛”和“科学文化城”。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一针见血地道破了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力量。现代和当代作者对此的认识和揭示更为明确和深刻 ,这方面的资料可谓积案盈箱。众所周知 ,萨顿深入探讨了科学文化的本性、价值和意义 ,斯诺揭示了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尖锐对立以及二者的融合途径。此外 ,布什认为 :“当科学知识及其应用继续改变世界并制约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的每一个方面时 ,…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文化不是吸纳科学的某些要素和气质的其他亚文化,更不是科学诞生和发展的文化氛围的文化或与境文化。科学文化是科学人在科学活动中的生活形式和生活态度,或者是他们自觉和不  相似文献   

4.
万霞 《人民论坛》2012,(35):216-217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实践形态和文化形态存在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当中。这三种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认清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从而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内涵,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有助于以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为指导,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5.
科学文化是一种集体创造,是围绕科学活动所形成的一套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制度约束、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早在16、17世纪,当自然哲学家、博物学家们开始组建学会,将理性探索与经验研究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科学方法,并提出科学共同体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宗旨之时,科学文化便登上了历史舞台,科学家成为科学文化的引领者和实践者.经过18、19世纪的科学社会化进程,科学技术成为一种与人类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的建制化社会活动,科学文化也是广泛渗透进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之中,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深刻影响着社会上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6.
科学形态研究是科学哲学的重要内容。研究科学形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科学形态既是科学存在和演进的形式,也是整个科学发展的阶段。科学形态的演进走着一条从古代科学到近代科学再到现代科学的否定之否定的道路,而世界各地区科学演进的道路是不同的。科学演进的动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当前科学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现代科学形态。科学形态研究对于实现科学发展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屈婷婷 《求索》2013,(8):95-97
在工具主义科学价值观中有一种“宗教主义形态”,即为了证明宗教教义的真理性而把科学研究作为工具的价值观。虽然没有人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但在西方很长一段历史中.科学价值观的“宗教主义形态”对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在它的指引下。基督徒一科学家将宗教信仰看成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最大动力与精神寄托,激励着他们不懈地探索自然。基督徒们也在宗教活动中培养起了科学精神与科学素质,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做好了准备。在该价值观的引导下,科学在一定程度内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支持,并逐步向一种社会建制迈进。但是.每当科学发现威胁到教义的真理性.即认识上帝的手段与证明上帝的目的发生矛盾时,人们在该价值观的影响下,往往会将宗教信仰放在首位.抛弃科学这个证明上帝的工具,对产生威胁的理论进行压制,即使是科学家本身也会如此。因此,科学价值观的“宗教主义形态”对科学的影响是辨证的:一方面。它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它也会对科学发展造成阻滞。可见,对科学价值观的“宗教主义形态”的考察是审视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一个新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的词典里,一不主张对人对事的过分神化与痴迷,二则崇尚先锋地带,厚今薄古,惟“新”是举。因此,在“赛”先生的园地里追拾“昨日”的脚印,是一件不被看好与看重的差使。持这种想法与看法的人大多于内心谨守一个朴素的“常识”:即科学是一座高耸云天的知识大厦,无论是昨天还是今天,它的构成都是由丰富的知识“砖石”垒砌而成,只要站在知识的“前沿”或“顶层”上不断勤奋地发现,不断刻意创新,就能领风骚,执牛耳。其实不尽然。知识大厦的建构只是科学活动的一个方面,一种结果,而不是它的全部。科学首先是“人”的学问,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科学哲学是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学派、反科学实在论反对科学实在论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费伊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认识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观和法因的“自然本体论态度”。后现代科学哲学的本质是要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的融合,但他们的理论取向并不是科学哲学走出哲学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史璟 《思想战线》2011,37(3):50-54
科学的合法性在于它的"真"的意义,无论是把科学之真看做科学家应该追求的一种精神,还是把真看做对确定知识的追求,都会因为"真"的价值而获得一种合法性。这种科学之真的确证的观念始于近代以来的哲学传统。在实证主义、证伪主义等经验科学观以及一些科学进步观中,"真"是用经验基础证明自己,它被看做逼真性概念。科学之真是文化政治学中的一个概念,是一种话语方式,这种话语只能在科学共同体以及把科学作为一种文化的语境中得到理解,它要坚持科学的实用主义原则,"真"意味着一种科学理论表达的文化功能。对科学之真的形而上学证明是不能实现的。科学哲学中的范式理论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主义视角可以对形而上学的科学之真作出一种革命性的转变,即在科学之真的看法上的"后形而上学思想"的转向。如今我们要在后形而上学思想上去理解科学之真的原则,一个科学理论如果能够在文化共同体中发挥作用或具有程序化的功能,那么它便是真的科学。真正的语境主义的科学之真是值得赞赏的,"真"代表了一种文化范式或政治学,它的表述是一种主体间性而不是纯粹客观性,这就是后形而上学的科学之真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政协天地》2010,(1):25-25
很多人会回答:学历、文凭、职称、文章、著作。不,这并不是真正的文化,虽然它们与文化都有一定的关系。文化是指一个人对待社会和人生的态度。就像一台功能齐全的电脑。文凭、学历、职位、职称只是硬件,而文化是电脑的软件。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就是一个缺少精神内核的躯壳。  相似文献   

12.
合理选人、正确用人是实现科学领导的组织保证。是决定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因素。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把促进干部与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支持他们干事业、干成事业、干好事业的工作环境。坚持干部选用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做到知人善任,逐步形成一种眼光开阔而不是视野狭窄.科学决断而不是主观臆断,开拓创新而不是因循守旧,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的科学的选人、用人之道。  相似文献   

13.
邵夏 《求索》2007,(12):139-141
科学划界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理性活动,而是一种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存在,但这并不表明科学划界标准不存在。在社会生活中的确存在着关于“科学是什么与科学不是什么”的具体标准。科学哲学是对科学划界问题关注最多并且研究也最深入的学科,而科学哲学家是最有资格进行科学划界的主体。他们在教育公众、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抵制伪科学等方面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科学划界的研究不应过分追求划界标准的逻辑严密性和普适性而远离了公众对科学的理解,远离了反对伪科学的社会实践。不管学者们愿意与否,学术最终是要为政治服务的。  相似文献   

14.
安东 《台声》2007,(7):44-47
20年间来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累计已逾万人,每一个来大陆上学的台湾学生.来之前都知道大陆学历还不被台湾认可,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大陆求学,他们很多人不是为学历而是为了专业和大陆的环境而来。不论是跟随父母生活在祖国大陆多年的台湾学生,还是从岛内来大陆来求学的台湾学子,以及毕业后在大陆谋求发展的台湾青年。他们来大陆求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好了这里“市场更大,机会更多”。“在大陆才有一种中国人的感觉”.“承认不承认学历是一回事.能不能学到知识和本领又是一回事”,“掌握更多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报效”。这些话也让记者看到了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的一份心意.一种期盼,一个梦想。值此台湾学子求学大陆20年之际,《台声》杂志邀请4位20年间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讲述他们在祖国大陆的求学、生活,工作和他们的期盼和梦想。  相似文献   

15.
<正>一、科学与政治科学和政治或者说知识和政治的关系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我一直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体系。我们可以用很多标准来区分不同的文明,比如说到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的区别,我们通常讲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等。其实如何看待知识与政治的关系,也应当是区分一种文明的重要特征。知识与政治的核心问题就是科学和权力,二者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科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权力,权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肯定离不开科学,肯定影响科学。在中国有一句话非常流行,是欧洲来的,  相似文献   

16.
残疾人大学生是残疾人群体中的佼佼者,他们接受了高等教育,克服了健全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过努力不仅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而且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培养了坚韧的品质。他们与健全人一样渴望能找到一份工作、一个就业的岗位,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实现自身价值,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17.
传统科学哲学从研究文献和研究逻辑出发,注重科学知识,而缺乏人文因素,是一种典型的知识论哲学。科学的本质与核心在于其思想,人的创造科学知识的文化过程是哲学研究理应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这是文化论哲学的研究理路。文化论哲学将科学看作为一种文化,并将人看作是科学文化之根。为此,从知识论到文化论将成为科学哲学研究范式的重要转型,这种转型将带来一种新的科学哲学范式,即科学文化哲学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王彩梅 《长白学刊》2006,(1):111-111
“人”要成为“才”,素质问题是关键。作为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其素质构成简单地讲应包括广博而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素质、较强的能力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及优良的道德品质素质。 1.广博而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素质。人才,首先应是有相当知识积累的人。作为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应掌握与应用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一是基础性和工具性的文化知识,如计算机、外语等。二是专业化的业务知识。人才本意之一是具有某种特殊专长的人,因而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化业务知识,而且人才应该是具有一门特殊知识或相关几门特  相似文献   

19.
《民主与科学》2008,(4):66-66
《科学哲学与生命伦理》一书近日已由上海杜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著名学者沈铭贤研究员的论文选集,分科学哲学和生命伦理两个部分。作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沟通与融合,本书即以此视角深入考察和分析了科学哲学的变革、爱因斯坦的文化品格和文化价值、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砚以及生命伦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提出同时举起两面旗帜——科学的旗帜和科学与人文交汇的旗帜、不能只呼吸一种文化空气、促进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良性互动等观点。本书不仅理论深刘,更为可贵的是,在阐述理论的同时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现实鞭辟入里的分析与思考,深入浅出,充满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很好的思想性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是每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由于起源的多元和发展的多向,每一个民族文化的知识形态和作为文化传承过程和知识传递手段的教育形式也不尽相同。形成于13世纪初的游牧文化是蒙古民族的传统文化。为适应传统游牧文化发展的需要,蒙古社会出现了部族历史知识、原始宗教知识、军事知识和蒙古文字这样几种知识形态和传授这些知识的教育形式即家庭口承教育、萨满教仪式、怯薛制度和宫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