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夏天天气热,牛舍要经常打扫,保持干净,减少有害细菌的滋生。特别是不要在牛舍里养猪,牛和猪都是蹄类动物,一旦生病,很容易交叉感染。"7月26日,崇左市天等县水产畜牧局技术人员龙春蓓边擦汗边给村民培训养牛技能。盛夏,烈日当空,龙春蓓和下面听讲的农民汗流如雨,但大家的听课热情丝毫没有被影响,很多人一边听,一边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对于天等县进结镇爱乐村村民来说,龙春蓓已经是他们的老  相似文献   

2.
《人大研究》2015,(2):49
崇信县人大常委会出台审议意见办理督查办法甘肃省崇信县人大常委会会议讨论通过了《崇信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意见办理督查办法》。该《办法》共十条,从审议意见的形成、转办、办理部门反馈、组织代表督查、满意度测评、向社会公开办理成果等6个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切实可行、操作性极强的指导意见。《办法》规定,在常委会会议后根据会议审议情况形成审议意见书,转交"一府两院"限期办  相似文献   

3.
《人大研究》2009,(12):40-42
邵维杰:30年履职助民生崇信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邵维杰撰文说,1981年1月7日至12日,崇信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了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等组成人员。从此,开启了崇信县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正崇信县首次对乡镇人大工作进行年度考核甘肃省崇信县县委、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考核组,对全县6个乡(镇)2015年度人大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了年终考核。通过听取汇报、查看档案资料、和乡(镇)党委人大主要负责人座谈等方式,对乡镇人大组织代表开展活动、人代会及人大主席团例会召开、代表意见建议收集转交办理、工作监督、"代表之家"建设、工作经费和代表活动经费保障、基础设施配备、县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  相似文献   

5.
《人大研究》2007,(6):45-46
崇信县人大常委会学习贯彻胡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甘肃省崇信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要求。与会同志在讨论中表示,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督促县政  相似文献   

6.
明红 《传承》2010,(1):57-57
<正>我们队伍人太多了转战陕北时期,一天夜里,毛泽东与十多个同志一起挤在一座窑洞里睡,房东大嫂不安地一再说:"这窑洞太小了,地方太小了,对不住首长了。"毛泽东依着大嫂说话的节律喃喃:不是地方太小了,是我们队伍人太多了,对不住大嫂了。"说得大嫂和同志们哈哈大笑,大家会心的笑声打消了大嫂的顾虑。  相似文献   

7.
资讯     
<正>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为近3000户灾民重修和维修房屋2009年,甘肃省崇信县合理安排部署,开展了灾民房屋重建和维修工作。截至2009年12月底,全县共完成重建623户,维修加固2293户,分别占任务的100%和105.5%。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崇信县以“五动”机制,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县,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势头。近年来,崇信县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以“五轮驱动”的机制,着力加快特色文化县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1945年,毛泽东与黄炎培有一个著名的"窑洞对".黄炎培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中共诸君如何找出一条新路?"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到了"窑洞对":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特定地理和人文环境形成了陕北人重视长寿和繁衍子嗣的观念和祈愿,而窑洞窗户成为最为体现这一观念的重要载体。陕北窑洞门窗图案是"文化性的产物",它扎根于陕北地区农耕文明之中,是农民思维的直接体现。图案样式多变,内涵丰富,其中的图案大多数以几何纹样、汉字纹样以及花卉纹样表现出繁衍子嗣、健康长寿的主题,形成了陕北地区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窑洞,是中国劳动人民的创 造。多少个世纪以来,它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人民赖以生活的条件之一。在这些地区,至今仍约有4千万人口居住在窑洞里。地处黄土高原东部的山西省,黄河流经大半个省境,长约1千公里,沿岸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梁峁纵横,自古以来,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因地就势,建造了许多别具风格的窑洞。 窑洞其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100万年以前。在漫长的岁月中,窑洞建筑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不断适应人类居住生活要求,在山西一直沿用至今。目前国内保存最古老的窑洞就在山西省河津市黄村乡柳家庄村,据传…  相似文献   

12.
东升 《小康》2018,(25)
正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首战告捷后,身居窑洞的毛泽东却喜中有忧,八路军武器装备太落后了,需要想办法打开一条自己生产武器弹药、自己装备自己的生路,不久后,"山势比井冈山还挺拔"的"铜墙铁壁"被找到了……  相似文献   

13.
1945年,黄炎培曾与毛泽东在延安促膝长谈10多小时,留下了至今闻名的"窑洞对";5年后,黄炎培连续上书毛泽东,洋洋万言直揭时政弊端……  相似文献   

14.
正5月11日下午,习总书记来到我们坊城新村考察脱贫巩固情况。总书记下车后,我上前首先作了自我介绍,并引导总书记来到移民搬迁新旧对比展板前,介绍了坊城新村的情况。总书记对着展板,用手指着我们旧村图片,问我":这都窑洞吗"?我说":是的"。后又指着一排相对整齐的窑洞问我":这是砖窑吗"?我说":是土窑用砖贴了个面"。总书记用手指着我们搬迁后的新村图片问我":这是你们搬迁房子吗"?我说":是的,每家三间瓦房共71平米,还有一个小院"。然后,总书记走进我们的黄花加工展厅、技能培训服务站、贫困户白高山家中。对于一名农村干部,能够当面聆听总书记的教  相似文献   

15.
崇信县强化代表工作的主要做法□魏志学路玉琴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在过去的八年里,崇信县人大常委会不断总结代表工作经验,改进代表工作方法,拓宽代表联系渠道,为代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主要做法有:一、划分代表小组,健全活动...  相似文献   

16.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延安市吴起镇.进驻的过程并不顺利,后有国民党追兵不断威胁着红军队伍,直到延河对岸的红军赶来支援,才总算摆脱追赶.当时的吴起镇,街道荒凉,人烟稀少,红军看到在一孔窑洞口悬挂着"赤安县六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才找到了回家的感觉.从此,中央红军在陕北延安这片饱含革命深情厚谊的土地上驻扎了下来,和陕北的老百姓一道深耕厚植十三载,住窑洞,睡土炕,开荒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自救,保存了革命的火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关于历史周期率问题,早见于1945年的“窑洞对”(又称“窑洞之问”),并且当年毛泽东同志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即民主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给出了第二个答案,即党的自我革命。“两个答案”的提出有其丰富且深刻的内涵和要求,也有着内在联系。民主监督是解决“窑洞之问”的外在因素,自我革命是解决“窑洞之问”的内在因素,两者有机协调共同促进“窑洞之问”的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答案”具有历史性贡献:一是丰富和完善了民主监督思想并为其找到了有效路径——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将民主监督和自我革命两个答案结合起来,是对解决“窑洞之问”的整体回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原创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红色寻思     
黄莺 《传承》2007,(9):23-24
1942年,华侨领袖陈嘉庚访问延安,他在国民党的陪都重庆吃过蒋介石"款待"的800元一桌的宴席,在毛泽东的窑洞里却仅仅吃到两毛钱的客饭,他感慨万千,回去后撰文写到: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历史验证了这位爱国华侨的预言。  相似文献   

19.
崇信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的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新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土地复垦、梯田建设、水电路建设等开展监督,为推动崇信农业产业化健康、稳步发展夯实了基础。一是坚持走访基层代表,倾听基层代表对农业产业化及民生工程建设的意见建议,加强对农业产业的监督。仅2011年,崇信县人大常委会领导下基层18次、走访基层代表96人(次),征集到基层代表对农业产业化、民生工程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13条,  相似文献   

20.
正盛夏的延安,烈日灼灼。8月3日下午16点,在陕北梁家河小村庄的几孔窑洞前,一群人围坐着聆听一堂名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与时代情怀"的现场教学课,大家听得异常专注,全然忘记了高温炙烤下额头上冒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