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竺云 《两岸关系》2013,(11):10-11
2013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期间,会见了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习近平强调,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岛内舆论高度关注此次“习萧会”,且多数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此次会见意义重大,将两岸经济与政治关系平衡发展的重要性提上了双方的议事日程,开启两岸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陈贽  李斌 《台声》2013,(11):16-16
强调,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小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 10月6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会见了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习近平强调,两岸双方应该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倡导“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吴宜 《统一论坛》2013,(4):41-43
两岸“两会”于6月21日上海举行的第9次高层会谈中,新任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林中森首次被祖国大陆镁光灯高度聚焦。这位去年10月刚走上两岸政治舞台的台湾本土政治人物,在祖国大陆知名度不高,但在台湾政坛却是党政资历完备的“老兵”。  相似文献   

4.
关键词     
《台声》2013,(11):14-14
理解与包容 10月11日至12日,首届两岸和平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不仅集合两岸“红、蓝、绿”学者共同参与,还邀请岛内绿营智库协办,使得本次民间政治对话无疑更具广泛代表性。与会者在坦诚表达各自立场、互相倾听对方心声的同时,也将各自的观点相互交流。就如同钻木取火,过程中的“摩擦”与“碰撞”不可避免。面对两岸政治难题,如何抓住共识,搁置分歧,求同化异,  相似文献   

5.
郭正亮 《台声》2014,(3):36-36
<正>"张王会"作为两岸自1949年以来首次正式"官方接触",广受全球瞩目。国际媒体对于"张王会"的关注,显然是此次会谈释放出的信号,即两岸未来不只处理民间交流问题,还将提升至政治谈判。从1993年"汪辜会谈"启动两岸两会会谈机制,打破两蒋"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禁忌;到2005年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的"破冰之旅",启动国共合作宣布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及至2014年"张王会"启动两岸事务对口部门接触,揭示两岸政治谈判的起  相似文献   

6.
两岸和平协议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重要标志,现阶段海峡两岸仍然难以商签和平协议。两岸和平协议实质上是国家统一前的过渡性协议,“一中框架”是其政治前提。海峡两岸的认知差异应当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获得合情合理的解决,采取灵活方式,循序渐进地解决相关问题,包括程序性问题与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文生 《两岸关系》2008,(10):20-21
马英九上任后,改变了陈水扁执政时期两岸对抗的政治路线,沿用国共两党政党交流的既有平台,推动两岸两会的事务性谈判机制的恢复。随着两岸两会谈判的顺利发展和逐渐深入,两岸政治互动将走上正常化、多元化、制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两岸和谈的政策立场,是出于维系台海“不统、不独、不战”局面的战略考虑,以保证自己在台海地区的最大战略利益。美国既不希望两岸举行统一谈判又希望两岸达成和平协议的复杂心态,表现在一方面希望两岸进行谈判,降低敌对状态,另一方面又长期对台提供军售,使其增加与大陆相抗衡的资本。此一“双轨政策”对两岸和平关系的构建,有着不同方向的影响,往往起了互相抵消的作用。由于中国政府对台湾当局谋求“法理台独”的强烈反应以及台海紧张局势的升高,美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对两岸政治谈判采取较为积极的态度,反对台湾单方面改变现状。美国的上述战略考虑,在反对台湾“独立”、维系两岸和平这一点上,与中国政府的立场有相通之处,客观上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2010,(8):9-9
两岸政治关系就其基本面而言,应包含政治定位、政治对抗、政治合作、政治互信四个方面,而政治对话与谈判则属于建构政治互信的环节之一,也可能是政治合作具体运行方式的一种,故不列入“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0.
2013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凸显出了一个“进”字。“进”是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2014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然的大趋势。在新形势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指出:“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们已经多次表示,愿意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就两岸政治问题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做出合情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1.
新春伊始,展望1998年两岸关系的前景,人们普遍希望推进两岸政治谈判的进程,促进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逐步解决海峡两岸的政治分歧,这无疑将有利于台湾海峡的安宁和两岸关系的稳定,并带动两岸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发展,也将推动两岸事务性、经济性商谈的进展。然而,台湾方面对两岸谈判的主张则是,在不预设任何前提条件下,首先恢复事务性商谈和“辜汪会谈”,然后不排除谈政治问题的可能性。仔细一分析,台湾方面的这一主张,实际上是拖延谈判的主张。先分析一下所谓不能预设任何前提条件的问题。台湾方面对举行两岸谈判历来是。有条…  相似文献   

12.
在蓝绿对立下,台湾社会南北发展也有不同,民意也各有特点。长期以来,台湾南部县市的“政治认同”问题一直是两岸高度关注的议题。要看到台湾南部“政治认同”的倾向性和特殊性,也要看到其参与两岸交流的迫切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一个中国框架"作为一个中国论述的最新发展,对于"国家未统一前"的两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搁置了两岸的政治分歧,尊重了两岸各自的现行规定,也充分照顾了台湾同胞的感情,为合情合理安排两岸政治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两岸应在"一个中国框架"下开展两岸政治协商谈判,解决台湾同胞关心的"国际参与"以及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等问题,推进两岸关系向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09,(11):70-78
一个故宫,两个博物院。一个甲子的政治风云,改变不了同根亦同源的文脉。10月7日,两岸故宫首次合办的“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两岸交往不断增加,其所衍生出来的问题也日渐增多.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地点开启和加强两岸政治谈判刻不容缓.笔者认为两岸要进行政治谈判,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基于实现两岸交往的不足,两岸应该以民族大义为重,捐弃前嫌,携手共创两岸政治谈判的有利条件与营造和谐氛围.惟此,两岸政治谈判才可能顺利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16.
热点资讯     
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2月24日晚向国台办主任王毅等人表示,“九二共识”写入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不仅象征“九二共识”在两岸交流的重要性,也代表两岸深化合作的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两岸政治谈判是解决两岸日益增多的交流、交往中衍生的各种实际问题的推动力。在两岸交流、交往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行政治谈判,从政治上解决两岸交流、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两岸主政者的日程上来。1995年两岸“两会”经多次协商已经取得的多项共识,之所以最后没有能够签署生效,其根源即是出于政治上的分歧。为了推动两岸的交流、交往更健康、更广泛、更深入地发展,从去年中美最高级会谈后,祖国大陆的领导人就一再发出了进行两岸政治谈判,并首先进行政治谈判的预备性磋商的建议。但是,由于两岸对举行政治谈判的心态…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的10月,两岸的大事喜事多。先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APEC峰会期间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开辟了两岸关系崭新前景;接着是首届两岸和平论坛,开启了民间政治对话的先河;最后闪亮登场的是一年一度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通过了19项"共同建议",可谓精彩纷呈,影响深远。"习萧会"开辟两岸关系崭新前景2013年10月6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  相似文献   

19.
在解决两岸政治定位的结构性问题上,可以思考以“当局”作为起点来进行探讨,从而避免“骑马找马”、“鸡生蛋、蛋生鸡”的困局.两岸在过去数十年都已经用“当局”相互称谓.从政治语义学上分析,“当局”正视了两岸公权力行使的事实,包容了两岸之间的“承认”抑或“否认”政治分歧,保留了未来开放性讨论政治地位的空间.从政治现实来看,两岸“当局”之间发展政治关系没有违背一个中国框架,两岸互称“当局”的身份可以体现平等协商、对等谈判,两岸可以从“当局”出发探讨最终政治定位并达成共识,两岸“当局”的政治定位可以为当前两岸发展政治关系提供灵活性安排.  相似文献   

20.
两岸政治定位的困境在于“一个中国原则”与“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之间无法调和的结构性矛盾.国际关系中的建构主义理论对于两岸关系研究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两岸同胞共同缔造的统一的中国不同于现阶段两岸各自认同的政治主体,可以称之为“第三主体”.两岸统一的过程也就是两岸同胞共同建构“第三主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