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曾婷 《前沿》2013,(20):85-86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妇女一直处在中国封建父权的压迫下,地位十分低下.直至近代,鸦片战争国门被打开,男女平等思想开始慢慢传入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在政府和国家的主导下,中国妇女的权益得到了法律和体制的保障,妇女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出台了性别平等法,我国也不断顺应国际形势,特别是《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平等促进条例》的顺利通过,实现了我国内陆有关性别平等立法零的突破.为我国妇女权益的保护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社会性别主流化于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被联合国确定为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要求各国将社会性别观点纳入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主流。本文在对社会性别主流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中国协调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战略,促进社会性别平等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行了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法律领域性别平等发展现状 我国越来越重视发挥国家和政府在妇女权益保障中的主体作用,不但积极签署并履行与人权及妇女权益维护相关的国际公约,而且非常重视制定和实施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近年来,我国先后制定或修改了与妇女权益保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妇女权益、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国家法律对近年来比较突出的妇女人身、财产、  相似文献   

4.
瑞典是典型的高福利国家,一贯重视保护弱势群体,其较为完善的弱势群体保护机制,对我国进一步加强弱势群体保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全面贯彻性别平等切实保障女性权益瑞典的性别平等政策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为瑞典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94年,瑞典政府便推出新的“性别平等主流政策”,强调应在所有领域全面贯彻性别平等,政府的每项政策都有不同影响,所有官方统计数据都必须分性别列举。  相似文献   

5.
李和平 《前沿》2012,(8):57-58
我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男女地位平等,享有平等的土地权益。但在实际中,农村妇女的合法土地权益却屡遭各种侵犯,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有序与稳定发展。文章介绍了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侵害的表现及其消极影响,分析了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被侵害的法律根源,探讨了完善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严莉莉 《前沿》2013,(20):164-166
位于旧金山唐人街的华人权益促进会成立于1969年,它以建设社区、争取权益、促进社会改变为宗旨,对于华人社区的发展,华人权益的保障,华人民权意识的增强贡献颇多.本文着重对华人权益促进会争取和维护华人平等就业权利多元化策略进行剖析,对其成效进行评估,进而总结其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李线玲 《中国妇运》2014,(11):21-23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中从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三个层面科学地概括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内涵,是指导新时期中国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战略思想和理论指南,同时也为分析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议题提供了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8.
女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问题.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分析女农民工劳动权益侵害的性别差异,揭示传统性别文化、性别分工及机会、资源占有的不平等对女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侵害,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杜洁 《中国妇运》2013,(3):13-16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中国对国际社会性别平等主流化的承诺。社会性别主流化,也称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社会发展和决策的主流的提法,最早反映在1985年第三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到2000年为提高妇女地位前瞻性战略》(简称《内罗毕战略》)中。  相似文献   

10.
本刊专稿     
【主持人导语】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实现性别平等的战略不仅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是当代中国政府的战略选择。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明确将社会性别主流化确定为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要求各国将社会性别平等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指引,将社会性别观点纳入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主流。近年来,社会性别预算的国内外实践,为社会性别主流化找到了富有创造性的制度保障,它将抽象的目标落实在具体的制度实践中,为社会性别主流化提  相似文献   

11.
《人权》2014,(1):58-58
2014年1月22日,社会党青年国际联盟副主席阿娜·珀斯卡拉瓦和萨缪尔·穆伊慈拜访中国人权研究会,并与中国人权研究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座谈。 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中央党校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张晓玲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所长张云等参加了座谈会。会上双方就中国的性别平等及妇女政治参与、同性恋者权益、少数民族政策、劳工权益保障、环境保护、北京人权论坛以及中国人权研究会职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12.
女职工权益能否得到保障不仅关系到女职工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两性平等与家庭幸福,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调研数据及访谈信息的分析,研究了企业女职工权益保障的总体情况,进一步提出现在可以有所作为的几点意见,以期为保障企业女职工权益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是北京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召开10周年,回头看10年来国际社会在推动性别平等,促进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方面取得的成就,不难发现其中最具有实质影响力之一的便是性别预算的广泛开展。预算是政策主张的体现,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导向。虽然它可能基于性别中性编制,但是,政府征收税费的方式及其分配支出会对男性和女性产生很不相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10年来,随着权力机构性别失衡问题政治敏感性日益提高,欧盟一些国家开始运用法律以及法律之外的制度来平衡公共政治领域的性别比例。欧盟国家参政中对性别差异进行了法律调整,保障了两性平等参政。为了实现两性平等参政,在法律制度进行变革的同时,对相应的选举制度和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在适用配额制时,各国的具体情况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选举制度和配额制必须紧密配合,不能分割开来。  相似文献   

15.
劳动法律和政策制定中的社会性别平等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社会性别视角对中国以及国际劳动法律和政策进行回顾分析,认为在法律和政策制定层面实现社会性别平等是消除劳动领域性别歧视的基础,主张在中国劳动法律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加强社会性别平等的立法理念,把性别平等原则和方法纳入立法程序,逐步完善妇女劳动权益保障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立足现实重在保障——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总体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颁行至今已有十一年了。这部法律以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为指导,以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为依据,系统、全面地确立了妇女权益保障的法律机制。其规模之恢宏,体系结构之完整,在世界妇女立法史上是空前的。这部法律的贯彻实施,对消除性别歧视、促进男女平等、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前期工作,为什么要修改﹖答案十分明确。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妇女权益保障领域里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原来的规定,有的已…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定量和定性的调查数据资料的梳理分析发现,75. 0%的村庄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登载了妇女的名字,但妇女作为户主代表登载的比例仅为3. 2%。村干部普遍对土地证上登载妇女名字的必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妇女作为户主与共有人登载的差别以及对登载妇女名字的依据、地点等认识不一。村干部的这种认知状况反映了处于制度保障与传统惯俗之间的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的现实。一方面,妇女土地权益的制度保障和性别平等的宣传倡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干部的性别意识和对妇女土地权益的认识;另一方面,与性别平等原则相背离的传统惯俗依然影响着村干部的认知和行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中的妇女权益保障,需要更加重视村干部这一群体的作用,特别是在加强制度保障和改变传统惯俗层面开展更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体化从经济领域"外溢"到社会领域,为了实现"社会欧洲"的建设目标,欧盟在重重压力之下构建了家庭友好政策体系.其出发点是提供劳动力保护,帮助父母协调家庭与工作的矛盾.但是由于其潜在目标是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而非实现性别平等,因此欧盟家庭友好政策仍然存在着种种缺陷.本文以父母假指令为例,从政策文本、实施水平、欧洲法院的判例三方面对欧盟家庭友好政策进行性别视角分析,认为以上三方面存在的不利因素不仅严重制约了父母假指令效力的发挥,而且还对欧洲社会一体化进程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常飞 《求索》2012,(3):161-163
新时期保障农民权益的关键是实现农民地位的转型,城乡二元体制中的农民向城乡一体化体制中的农民转型,完成城乡二元体制中弱势地位的农民向城乡一体化体制中平等地位农民的转化。而要保障农民地位的转型,就要改变当前一些法律路径走向,即从保障财富平等、权利平等向保障财富平等、权利平等和素质平等的转化;从保护经济权益向保护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的全面保护的转化;实现从保障性法律制度向保障性与发展性并重的法律制度的转化;从赋予抽象权利向落实具体权利转化。  相似文献   

20.
算法自动化决策在招聘、任务分配、劳动评估甚至解雇决策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其对于职场性别平等影响的研究尚未展开。本文尝试通过对国内外职场算法性别歧视案例的分析,探讨算法在数字经济时代就业劳动市场不同阶段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算法自动化决策可能嵌入既有的性别偏见,成为隐藏性别歧视的分配手段,并且造成难以觉察的性别歧视后果。应对算法自动化决策带来的职场性别歧视,应扩大传统劳动法关于性别平等制度的适用,并具体化算法自动化决策规制的相关制度。此外,还应积极构建性别平等的算法伦理,建设覆盖算法生命周期的性别平等制度,并发展针对算法性别偏见的审计与评估制度,通过制度设计和社会支持系统促进数字经济时代的职场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