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17条赋予高校教师享有"预告辞职权",但又允许双方通过"约定"的形式对预告辞职权进行限制。预告辞职权制度作为授权性法律规定,不应通过约定的形式被限制或撤销。但基于"公益优先"原则,特定条件下,个人权利应让位于社会公益。结合条例实施以来的司法适用现状和高校人才流动的实际,分析认为30天的预告期设置过于单一,立法应对"约定"的合理限度设置底线式保护,将"约定"的范围界定在公益保护的"必要性"上。  相似文献   

2.
林志辉 《前沿》2013,(20):72-73
《物权法》颁布之前,我国已经有一些地方性法规对预告登记制度进行了规定.2007年通过的《物权法》首次在基本民事立法层面上规定了预告登记制度,其进步意义在于丰富了我国不动产登记的类型和保障了权利人将来物权的实现.但是《物权法》上的预告登记制度在适用范围和法律效力等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本文对此加以论述,以求对我国物权法预告登记制度的完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试论预告登记制度在我国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是德国、瑞士、日本等国民法中的一项重要的物权制度,它将物权法理论和债权法理论结合起来,赋予债权请求权以物权的排他效力,有利于不动产交易中各方利益的平衡.本文从预告登记制度的理论基础谈起,对我国创设预告登记制度的现实意义、外国的立法例及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的建构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是德国、瑞士、日本等国民法中的一项重要的物权制度,它将物权法理论和债权法理论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商品房预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不动产交易当中各方利益的平衡。本文探讨了预告登记制度的适用范围、登记成立的要件、效力等问题,以期对我国借鉴该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党国华 《前沿》2005,(7):159-162
本文从契约自由、债权的相对性与平等性、交易效益与第三人保护等角度出发,对商品房预售中预告登记制度的立法价值进行了分析,认为虽然出于保护交易安全的考虑,要对当事人的缔约自由进行限制,但必须有一定的尺度,即限制也应是有限制的;过分夸大预告登记的所谓“公示的效力”是不妥当的;设计预告登记制度必须考虑到第三人保护问题,采取更为妥当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在我国正式确立了预告登记制度,对维护稳定、公平、安全的不动产交易秩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一种新的制度,其设计还比较简单和笼统,本文在阐述我国预告登记制度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软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预购商品房抵押是为防范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而产生的一种非典型担保方式,预购商品房抵押的出现与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兴起密切相关。对购商品房抵押及相关登记的认识模糊,影响金融机构发放的房地产信贷资金的安全。应探讨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担保物权形式予以立法,或者将其纳入预告登记制度进行针对性立法,以维护我国住房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序。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中首次规定了预告登记制度,这是我国立法的一大进步,研究就其性质,效力进行分析。但是我国的预告登记制度还存在着某些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便更好的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曾颖 《传承》2008,(8):126-127
我国的商品房预售制度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香港引进后逐步建立的。由于原有的立法规定的仅是商品房预售问题,商品房交易预售中的违规违法情况大量存在,"一屋数卖"的纠纷不断增多。《物权法》第二十条设立了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填补了民事立法的空白,但关于商品房预告登记的有关问题,在其立法和制度适用中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由于商品房预售的特点,导致商品房预售过程中的买卖纠纷不断,消费者的权益易受侵害.我国目前关于商品房预售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尚存在一些欠缺之处,因此,应进一步规制商品房预售认购书;加强预售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进一步完善商品房预告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