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语权的本意为说话权、发言权,亦即说话和发言的资格和权力。它是文化和传媒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在传播中才能为大众所承认和接纳。因而,意识形态也有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优势话语权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祝平 《求索》2014,(7):4-7
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的探讨不能离开“话语权”概念。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被削弱的挑战,存在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不能很好地满足新形势的发展需要;面临外来意识形态的冲击;我国传统文化未能实现现代转换等。重建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优势话语权,应该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着力为政治稳定提供合法性论证,坚持与时俱进和中国特包。我们应该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建设更具包容性和亲和力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下功夫,其中加强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是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础;加强政治建设,建立以制度信任为要核的现代政治信任模式、构建诚信政府、培养公民参与意识是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根本;加强文化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掌握舆论宣传阵地是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能否做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事关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水平的提升,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事关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提高.通过对苏联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嬗变历程的梳理,反思和总结其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失败的教训,对做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下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警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话语权本质上是思想统治权,本体论维度的话语权体现为一种具有历史、社会和制度独特性的语言和文本,知识论维度的话语权体现为具有独特性的陈述、术语、范畴和信仰之结构,实践论维度的话语权则体现为人们塑造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产生逻辑以及意识形态话语权与国家信息安全的辩证关系等内容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主要问题域,而进一步科学回应时代主题、实现话语体系的时代转换与逻辑创新、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的基本内涵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即"话语权物质论""话语权辩证法""话语权阶级性""话语权权力论",分别从物质生产能力的决定性作用、理论对实践的巨大反作用、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层面对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话语权思想"深刻阐释了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保障、掌握话语权与构建话语体系之间的辩证关系、非意识形态化与"意识形态终结论"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核心是政治话语权等重要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和管理工作中,要以物质实践和科学理论作为话语权之源,以"文明基因"为构建话语体系的出发点,加强阵地意识,勇于捍卫和扩大自己的话语权,牢固树立意识形态安全观。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比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硬实力"上,也体现在文化软实力。这样的发展趋势对文化软实力提出迫切要求,文化话语权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部分,在文化话语权中,必须着重强调以意识形态作为国际交流的核心,这是各国在文化交流中影响力的体现,因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建设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关乎国家安全、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在深入阐明意识形态风险的实质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意识形态风险应对需要从三个维度着力,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制度自信来保障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进步;在对多样化思潮的引领中谋求意识形态的国内外话语权。完善意识形态风险防控机制,科学防范意识形态风险。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语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有了很多新特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关注大众生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效性;要结合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势和资源,拓宽大众话语权的宣传渠道和交流空间;要依照群众心理来创新话语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控制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能够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提供理论论证、舆论引导和价值支撑。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面临破旧立新和多重时代挑战,中国共产党从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创新、话语方式与途径的拓展以及话语主体的建构等方面探讨了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问题,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优势话语权的地位,奠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理论基础与话语体系,亦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提供历史借鉴与良性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1.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价值意蕴在于整合社会观念、化解社会冲突。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围堵和市场逐利逻辑的驱动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风险源于日常生活状态非理性的冲动、网络信息覆盖的操纵性、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问题、中西方意识形态的较量等多重因素的纵横交错。理性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路径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和价值性品质、批判性重构网络信息和网络流行语、关注并积极回应中国议题、坚持与创新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2.
周立标 《中国民政》2013,527(2):34-34
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延伸,与一个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影响力息息相关。话语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界之林的必要条件。纵观历史,执政党要想实现其政治目标,必定高度重视舆论宣传话语权。大力弘扬北京大民政文化,是民政宣传部门责无旁贷的工作。北京市民政局局长吴世民说:“要掌握话语权,没有强势的声音就没有强势的工作,没有一流的宣传就没有一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公安研究》2013,(10):92-92
吴晓斐在《理论改革》2013年第2期撰文认为,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新媒体有着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文化精英在新媒体平台上掌握着一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对大众施加社会影响力,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文化的主流媒体如能主动和文化精英结盟,可以更好的起到引领社会思潮和整合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这一重要论述精辟阐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重大意义和辩证关系,领导权是前提,管理权是保障。话语权是关键,缺一不可、有机一体。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论述.切实增强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牢牢掌握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  相似文献   

15.
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处于网络空间信息生产、传播、消费、再生产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是网络空间信息生产和信息消费间辩证运动的结果。网络空间的信息生产、消费中存在信息丰富与注意力稀缺、流量思维与价值引领、深度阐释与碎片化阅读等矛盾冲突。基于马克思关于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思想,建构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应聚焦网络空间信息生产、消费,通过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的供给能力、拓宽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渠道、提高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的消费能力,逐步提升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与传统文化之间选择性的依赖是存在张力的,这个张力的限度就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在中西方意识形态对峙状态中,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市场逻辑对伦理本位的挤压、消费主义文化对理想信仰的遮蔽、西方虚假自由民主理念对传统家国文化的侵蚀等生存挑战。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必须立足当下并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民族文化意蕴,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顺应我国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控制力的内在要求。应从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表达方式和话语环境等方面全方位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是思想文化交融和意识形态冲突的全新场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在新媒体虚拟时空中并未被遮蔽,相反却突显了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要关注新媒体境遇下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掌握传播规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机制,整合传统媒介和新媒体资源,强化话语监控和制度规范,营造积极健康而又合理有序的虚拟话语空间,巩固新媒体境遇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不仅是国家核心利益之所在,也是国力角逐的新话题。从不同角度来审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蕴涵着话语权利和话语权力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一元指导与多样并存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五个统一",对于坚持政治导向、增强价值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和强化国家政治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6,(6)
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关系国家生死存亡,关系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稳固与否。高校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领域,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关键在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借助有效宣传载体,培育意识形态认同感。红色文化是特殊的教育资源,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载体,探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如何利用红色文化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