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颖群 《传承》2009,(6):128-129
全面、系统、科学地进行公共政策分析,促进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有效提高公共政策能力,以达到公共政策的均衡,是减少公共政策失败的一条有效途径。这也有利于准确地解决政策问题,实现政策目标,提高政策能力,提高政府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异军突起的公共政策量化分析是公共政策研究范式转换的鲜明表现。如果说,政策分析学科的身份危机是研究范式转换的内在逻辑,那么,公共政策分析学科的环境变迁就是研究范式转换的外部动因。生产力的提高与量化分析方法的发展水平相辅相成。追求最优化是研究范式转换表达于政策制定环节的价值;实现规范化是研究范式转换表达于政策执行环节的价值;强调准确化是研究范式转换表达于政策评价环节的价值。公共政策量化分析的最大存在价值是,更加强调科学性和工具性,更加强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方法和规范去揭示公共政策的相关规律。公共政策量化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政策实践的需要,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政策哲学以政策现象为逻辑起点,以公共政策理论和公共政策实践之间的矛盾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公共政策理论和公共政策实践矛盾运动的规律.研究政策哲学的范畴网络体系是创建和发展政策哲学这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的基础工作.政策哲学的过程范畴是其范畴网络之“经”,政策哲学的价值范畴是其范畴网络之“纬”,公共政策理论和公共政策实践是政策哲学的基石范畴,政策现象则是政策哲学的核心范畴,它们共同构成政策哲学的范畴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4.
公共服务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会成为制约公共政策实际效果的短板。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有利于公共政策的推行,也能满足民众翘首以望的民生需求。全面二孩政策推行后,因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未出现预期的实施效果。以影响公共政策推行的公共服务因素为切入点,探索提高民众响应全面二孩政策积极性的配套措施,对于提高政策实施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仰文 《桂海论丛》2011,27(4):93-97
作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公共政策冲突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家政府,挑战着政府的政治智慧和治理能力。公共政策冲突的产生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人类自身认识的局限、公共政策用语选择的模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客观影响,也有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偏差、公共政策制定技术的匮乏、政策执行人员素质的良莠等主观作用,更有公共政策稳定与制度变迁的矛盾、双重行政管理体制的交错摩擦、政出多门的政策决策机制以及政策内容执行的现实困难等复杂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6.
关于完善我国青年政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年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政策领域研究比较薄弱的一部分。我国现有的青年政策在青年生活和青年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仍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本文运用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从政策形式、政策本质和政策主体等三个方面,对如何完善我国的青年政策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当前社会公共政策间各关联的环节结构已有了很大变化,已从原有单一政策的形成链条上的各环节关联,拓展到了不同层级间政策环节的关联,直至目前已形成了立体的、多维空间下的公共政策网络环节关联。为有效协调好多维公共政策网络中形成的相关政策环节,需要建立一种基于集成化思想的政策网络管理理论模型,进行政策执行创新,包括以整体的观念构筑公共政策网络、加强公共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健全适应政策网络管理的协作型执行团队、建立合理的公共政策执行绩效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评估的健全与优化对于改进政策系统和提高政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公共政策评估目前仍处于引进、消化西方国家理论方法阶段,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显得十分不成熟.本文考查和回顾了中国公共政策评估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现状,并对中国公共政策评估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兴起的政策网络理论途径由于具有多种优点,而在目前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居于核心地位.但是由于其中观、静态的研究方法不能真正地解释其与政策结果的因果关系,而被指责具有重大的理论缺失.因此该理论途径需要进一步的修正方具有更强的应用性.目前相关学者已经提出几种修正政策网络理论途径的基本思路与具体视角.这些修正值得我们借鉴,以对我国的公共政策过程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刑事政策并不为公共政策领域所接纳。一方面是由于刑事政策的外延过宽或过窄,与公共政策的外延相冲突;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共政策体系的局限性,现有的建构无法为刑事政策提供存在空间。要明确刑事政策的公共政策定位,必须从上述两方面着手,协调刑事政策与公共政策概念的外延,调整公共政策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宁国良  周东升 《求索》2007,(12):61-63
政策成本是影响政策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政策成本的优化对提高政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影响公共政策成本优化的因素主要有政府结构、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态。政策成本优化的措施主要有适度的政策规模、适宜的政府规模、合适的政策工具、合理的政策结构、有效的成本补偿和科学的政策评估。  相似文献   

12.
论公共政策执行梗阻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晓霞  廖锦亮 《前沿》2008,(4):124-126
公共政策执行在政策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政策目标的实现。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出现梗阻,本文分析了梗阻的具体表现及导致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旨在解决社会中由于各种利益冲突而产生的各种政策问题,在目前房价过快上涨的背景下,房价的过快上涨已经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政策问题.通过对房价过快上涨的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寻找解决这一政策问题的路径,探索如何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公共政策以实现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这一政策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4.
论电子政务对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政务作为一种新的行政模式,在我国从启动到目前进入具体实施阶段,给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体系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我国现行的政策执行体系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电子政务无疑会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方式,一直以来就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的有效工具。政府通过政策实现社会公正,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美好生活的目的。然而良好的生活愿景不能自发的达成,社会公正的理想需要现实中公共政策的支撑。没有良好的政府政策,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公正的价值追求恐难实现。从公共政策中的权力、目标与工具这三个公共政策实现社会公正的路径出发,探寻如何运用公共政策来保障和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6.
信息失真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是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资源和前提条件。信息失真可能影响政策本身及政策执行的公正性、影响政策解释与政策分解、影响政策的准备与实施。客观环境的动态变化、政策执行主客体的主观偏好、语言障碍、认知差异等是引起政策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对此,本文建议通过建立完善的政策信息响应系统、创新组织架构、提高利益平衡度和信息素养、建立信息畅通的政策执行机制等方式,削减信息失真对公共政策执行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邵宇  杨华湘 《前沿》2015,(1):88-91
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以切实可行的公共政策为基础。分析我国民族地区公共政策失灵的表现,剖析政策失灵的原因,进而从正确处理中央与民族地区的关系,优化公共政策的制定,强化公共政策的执行,提高目标群体理解公共政策的能力,完善的公共政策监督机制,改善政策环境等方面入手提出矫正对策。  相似文献   

18.
马志达 《前沿》2011,(1):56-59
澳门有政策咨询的传统,早在澳葡时期便注意进行政策咨询。回归后,公共政策咨询的机构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民主性不断提高;但也存在着咨询机构规模偏小、官民比例失衡、功能单一等问题。公共政策咨询的实践需要从每一个细节加强咨询过程设计的规范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澳门特区政府为提高政策咨询的有效性,应该在体制上构建多元咨询的体制,在机制上完善公众咨询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制定是各参与主体对社会价值进行利益分配的博弈过程.在我国现行的政策环境下活跃着多元的政策制定主体,包括以国家机构、政党为主的官方政策制定者和以利益集团和公众为主的非官方政策参与者.但是,不同的主体对政策制定过程的作用方式和影响程度不同.为了增强政策制定过程的科学性、民主性、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就必须让各参与主体在有限理性的引导下,沟通和传递政策信息,以政策互动制度为保障,通过妥协折衷和策略互动达成政策共识.  相似文献   

20.
姚学林  齐霜 《人民论坛》2010,(12):30-31
新时期公务员政策执行能力的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现实反映和具体细化,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对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具体要求,有效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公务员政策执行出现的问题,从加强学习、强化实践锻炼、积极推进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公务员政策执行能力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