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的腐败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就是“权力的资本化”、“权力的寻租”现象 ,其根源在于体制 ,主要是体制性腐败。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 ,关键是通过加快改革和体制创新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腐败的本质是权钱交易腐败现象是古今中外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但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腐败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我们只有抓住与国情和时代紧密相关的本质特征,分析其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历史条件,才能对症下药,实行有效的法律控制,从而遏制和消除腐败现象。分析当今中国的腐败现象,其本质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腐败行为目标日趋货币化。干部把权力商品化,极少数领导"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乱办事"。在这个交易过程中,腐败不再是更多地表现为对实物的贪占,而是表现为对金钱的追逐。"有权就有了一切","有钱就有了一切",正日益融为一体,成为当今腐败现象潜滋暗长的交汇浊流。弄清楚这个问题,十分重要。首先,它指明反腐败的主要倾向。在现阶段,腐败行为的主体主要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掌握一定权力并利用权力进行权钱交易的人。由此,反腐败斗争的主要指向应  相似文献   

3.
反腐败的呼声,起于群众,号令于中央。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总书记义正辞严地指出:“反对回败是关系党和国家喷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党内绝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在党中央的推动下,以从严治党、从F治政为出发点的反腐败斗争正在各条战线全方位地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仅仅是办几个案子、查几个人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反田败,否反掌摄权力的个人的后败,更要反权力集中的群体的腐败。我们知道,从学理上讲,腐败通常是指掌挂公共权力的人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利的行为,即以权谋私、公权私用。以权谋…  相似文献   

4.
腐败不得人心,腐败亡党亡国。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反腐倡廉,同腐败现象作了坚决的斗争。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党能够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也一定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人民的支持,克服腐败现象。”这是党心所向,这是民心所愿。  对腐败和反腐败这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必须进一步统一认识,也就是在认识上要进一步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一要正确看待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一以贯之地十分重视反腐倡廉。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十五大以来反腐…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一些贪官腐败犯罪后,为逃避打击,携卷巨款潜逃海外,且负案在逃的贪官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有媒体称,近年来因经济问题而携款潜逃的贪官达4000多人,被卷走的公款高达50多亿元。“贪官外逃”,已成为经济犯罪和腐败现象新动向;缉拿外逃贪官,也已成为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行动。  相似文献   

6.
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人们的共识。在反腐败这一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斗争中,抓好监督是遏制腐败现象产生的关键。监督的方式和手段有多种,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对权力进行监督的有效手段和锐利武器。一、善于接受批评、勇于开展...  相似文献   

7.
权力腐败主体辩析刍之党的十四大和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强调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要坚决地把反腐败斗争作为大事来抓。”尉健行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明确指出:“消极腐败现象是加重经济生活中某些矛盾和问题,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措施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8.
权力制约:反腐败的根本沈学明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指出,要继续抓好党的作风建设,把反腐败斗争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那么,怎样才能把反腐败斗争深入下去呢?笔者认为,应该标本兼治,既要注重大力惩治已发生的腐败现象和行为,同时更要着眼于从根本上防止和克服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9.
我们应明确腐败现象的严重性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同时也须认识我国反腐败斗争取得成效的有利条件,增强对反腐败斗争胜利的信心。   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顺利进行反腐败斗争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腐败现象同党的宗旨是水火不相容的。我们党对一批高级领导干部的腐败犯罪问题进行了严厉查处,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依法严惩腐败的决心,也充分…  相似文献   

10.
腐败本质之我见胡昌喜正确认识腐败的本质,对科学指导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因为,只有科学地揭示腐败的本质,才能使人们正确认识腐败现象产生的社会机制与规律,从而正确把握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性质并采取相应的方针、原则与策略,以确保我...  相似文献   

11.
腐败是社会肌体上的毒瘤,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进而研究遏制腐败的对策,对于赢得反腐败斗争的胜利十分必要。腐败现象的产生有政治、经济、体制、教育等多方面的根源,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综合防治,标本兼施,提高反腐败斗争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2.
当前,腐败问题仍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严重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才能加深对反腐败的政治斗争性质的认识,把反腐败斗争深人、持久地开展下去。一、反腐败斗争的严重性腐败是生于党和国家健康肌体上的毒瘤,是一种阻碍社会进步的腐败力量,腐败问题的核心是以权谋私和搞权钱交易。目前发生在党政机关的腐败现象,就是一部分党员和于部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营私舞弊…  相似文献   

13.
“捞了就跑,跑了就了。”最近几年,国内以及某些外派机构官员腐败犯罪后,为逃避打击,往往携卷巨款潜逃海外,“誓将去汝,适彼乐土”。职务犯罪嫌疑人负案外逃的增多,构成当前经济犯罪和腐败现象的新动向。海外追逃,也因此成为共和国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行动。  相似文献   

14.
曹大 《淮海论坛》2011,(4):10-12,34
我们党历来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有效地预防腐败。当前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有效地打击和预防腐败。必须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新世纪腐败现象的新动向新特点。创新权力监督机制.提高预防腐败水平。  相似文献   

15.
腐败现象是侵蚀党和国家健康肌体的毒瘤。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清除腐败现象,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治标,就是要查处大案要案,惩治腐败分子;治本,就是要清除腐败产生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条件,通过思想教育和法制建设等途径来实现。 腐败现象产生和蔓延的思想根源之一,就是一些党员干部的人生观出现了扭曲。对党员干部进行人生观教育是反腐败的根本措施之一。腐败是一种十分  相似文献   

16.
从新中国建立40多年的历史来看,某些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从来没有停止发生过,党和人民对权力实行监督、防止腐败滋生、蔓延所作的努力,也从来没有放松过。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党中央对开展反腐败斗争及建立各项监...  相似文献   

17.
反腐败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关心反腐败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他要求坚持标本兼治,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本文试图就反腐败与建立健全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18.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五次全会上针对反腐败斗争明确提出要“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用最坚决的态度减少腐败存量,用最果断的措施遏制腐败增量,是党中央今后一个阶段在反腐败斗争中的新亮点。对“减少腐败存量”的思考。腐败的本质是公权私用、以权谋私。所谓“腐败存量”,是指已经发生而尚未受到查处清除的腐败现象总量,既包括已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是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实践证明,做好这项工作,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才能收到实效。本文仅就在反腐败斗争中领导干部必须起带头作用进行粗浅的探讨。一、反腐败斗争中领导干部应起带头作用,这是由新时期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决定的首先,开展反腐败斗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十多年中,邓小平同志不断地指出党内、国家机关内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并在透彻分析腐败…  相似文献   

20.
腐败是“世界流行病”、“灰色的瘟疫”。对于腐败现象的极大憎恶和对反腐败斗争大见成效的渴望,汇成一股强烈的社会思潮,清除腐败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各国为此殚尽竭虑,采取了很多措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怎么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和最终消除腐败现象呢?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中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答案:“还是要靠法制”。①  一、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呼唤法制  通常所说的“腐败”,主要是指政权机关公职人员滥用权力为个人或他人谋取私利的行为。据中央纪委的报告:1992年10月至1997年6月,全国纪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