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利大夫     
大夫在古代是个官名,和现代人对医生的称呼无关。真要说有点关系,那也是在宋代以后,宋代的医官官阶有"大夫"一级。后来这称呼就渐渐流落民间,人们把救死扶伤的医生称为"大夫"了。我此时说的一个大夫,既是一个官"大夫",也是一个民"大夫"。只不过他这个"大夫"不是治病,而是治水。他就是曾任隋朝谏议大夫的黄鞠。谏议大夫这个官职,从秦代开始设立,专掌论议。不同的朝代根据自身的需要,可立可废,有点随心所欲的样子,完全取决  相似文献   

2.
杨凤明是营口市鲅鱼圈街道彩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大夫,平时他有句口头禅:有钱没钱都看病.他常对人说:医者的使命就是救死扶伤,当我用自己的力量解除了残疾人的痛苦,给他们带去生活的希望,我会很欣慰的.大家都说杨大夫是个好人,而他对于残疾人似乎格外的好.  相似文献   

3.
1988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北京后海边一个拾垃圾的老妇人,看到一个满头白发、隆鼻、深眼窝的外国老头时,立即走上前,“马大夫,马大夫,您看看我的手?”那个被称为马大夫的人,扶着她的手,戴上眼镜仔细地看了会儿,温和地说:“明天这个时候,你还在这里等我。”第二天老妇人如约而至,马大夫已经等在那里,他手里拿着药膏、纱布,还有一双手套,极其耐心地教老妇人如何涂药,如何用纱布包好,并嘱咐她一定要带手套。同年10月6日,马大夫去世的第三天,当他的家人准备去医院向遗体作最后的告别时,发现那位老太太跪在了家门口……为所有人看病,是马大夫坚守了一生的信念。马大夫的中文名是马海德,他的中国病人称他为“马大夫”,熟悉他的人叫他“马老”或是“老马”,  相似文献   

4.
来武汉第10天,生活和工作都上了轨道。常规交接班后,正赶上45床要去做CT,因为是危重患者,需要大夫陪同,同组的男大夫没有大码防护服,我就主动要求前去。下了9楼,救护车已等在路边,几分钟后到了CT室。我想扶着她进去,她喘息着说:"不用,你离我远一点。  相似文献   

5.
正来武汉第10天,生活和工作都上了轨道。常规交接班后,正赶上45床要去做CT,因为是危重患者,需要大夫陪同,同组的男大夫没有大码防护服,我就主动要求前去。下了9楼,救护车已等在路边,几分钟后到了CT室。我想扶着她进去,她喘息着说:"不用,你离我远一点。"我说我穿着防护服没关系,她依然摇头坚持,我只好看着她那么艰难的进了CT室,  相似文献   

6.
<正>"病人看到他,就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救星。"——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护士"他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没有他,就没有我。"——靖江患者每天上午八点半,一位稳重、老练、儒雅而温和的中年大夫,总会带着一群年轻医生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无锡手外科医院脊柱外科十二楼病房走去,履行他一天中首要的职责——查房。他,就是孙振中,九三学社社员,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他号称"圣一刀",寓意就是只要他亲自手术,多么严重的病情都会转危为安。亲切的称呼背后是对他精湛得无可挑  相似文献   

7.
高兴太早     
高兴太早一男青年将被征入伍,军队医院眼科医生给他做视力检查。青年边接受检查边表白自己是个近视眼。检查完毕,大夫说:“是的,你说得对,是近视眼。”青年听到这句话非常高兴:“尊敬的大夫,那么我可以免服兵役了?”大夫摇摇头说:“不……我写上了‘可参加肉搏战...  相似文献   

8.
陈抗行 《小康》2004,(8):3-3
此处指的"不同声音",不仅是指"异议"、"歧见",也是指不同的"话语方式"。 《子产不毁乡校》: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有大夫向子产建议:把乡校毁了!子产说:凭什么?人们 早晚聚集在乡校,谈论执政的善恶对错。其所善者,我则行之;其所恶者,我则改之。这是我应该奉以为师 的啊,为什么要毁?  相似文献   

9.
《春秋》1996,(4)
1995年3月2日下午5时,我到济南市中心医院门诊部取药,值班的于主任和路护士长看见了我说:“适才吴鸣岗副主席来看病,已在病房住下了。”当时我想他已经几次住院没发现大病,只是吸收不好,营养不良。此时已值下班时间,明天上午再来看他吧。翌日晨,由我四儿陪同又到中心医院门诊部,于主任送我到病房楼口,儿子扶我上楼到医生办公室询问吴主席所住房间,一位大夫说:“他已经去世了。”当时我脑子“嗡”的一下,一  相似文献   

10.
备课卡片     
一个“个体康复诊所”银志满1981年入伍后,参加了军地两用人才培训,1987年退伍回乡后,办起了“个体康复诊所”。他看病认真,而且不论白天黑夜,什么时候有病人他就什么时候“上班”。他家乡附近有个小煤矿,不仅乡亲们找他看病,矿上的工人也找他看病。工人们说:“矿上医院下班不看病,休息日不看病,这里看病很方便。”银大夫的小诊所天天聚满候诊的病人。如果有病人来不了,他就不管白天黑夜、晴天雨天随叫随到,在病人家中坚持每天为病人打针、输液,他还从不收挂号费、出诊费。一位老农右眼瞎了好几年,银大夫精心钻研有关资料,设计手术方案,就在这10平米的小小诊所,为他做了手术。这位老农感激地说:“现在我看东西清清亮亮,银大夫的医术真高明。”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银志满为6个乡、50个自然村的群  相似文献   

11.
蒲元 《黄埔》2020,(2):70-74
国栋是我的老同学,若从幼儿园算起,我们相识已近40年。后来,国栋学医,在美国读完博士后回来做了大夫,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常看到各种医学的讯息,倒也习以为常。不料,那日突然收到国栋的微信,一连数条,先是两张照片,而后是一段恳切的话语:"老同学,这是我爷爷的资料。爷爷参加过抗战,而且受过枪伤。老人家戎马一生,后来很坎坷。我今年清明节还回湖南老家,给我爷爷扫墓了。祖屋的东西,现在就剩下这两张照片了。我很想了解爷爷,拜托你帮我研究一下,给我好好讲讲。"  相似文献   

12.
说起我与《前进论坛》的情和缘,那是发生在1997年的一个遇然巧合。那天我去了医院门诊耳鼻喉科找李大夫就诊,就诊完后刚好看到李大夫的桌子上有一本杂志,经允许后我便翻阅了杂志,我被杂志里的内容所吸引,我问了李大夫:“这是你们党的刊物,你是农工党员?”李大夫点了一下头。  相似文献   

13.
正我1996年进入阜外医院内科攻读心血管内科博士学位,当时我的同学只有8位,我们的导师有陈在嘉、刘力生、程显声、刘国仗、王方正、高润霖等,都是国内外的顶尖高手,很有"协和"小规模高精尖办学的味道。入学后我的导师程显声看我喜欢临床,就把我安排到阜外医院三病区,也是当时肺心病专业病区进行临床培训。但在我轮转病房3个月期满时,导师找我谈话,建议我脱离临床,全力以赴脱产去做基础研究,看出我不情愿,他说了一段让我永生难忘的话:"毕业后你能当一辈子大夫,有的是时间学临床。但毕业  相似文献   

14.
会心茶座     
□尹玉生爱在心间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8点半,医院来了一位老人,看上去80多岁,是来给拇指拆线的。他急切地对我说,他原本应在一个小时后去找另外一位大夫拆线,但因9点钟他有一个重要的约会,希望我能照顾一下。出于对老人的尊重,正好我当时又有一点空闲时间,我就为老人拆起线来。在治疗过程中,我和老人攀谈了几句。我好奇地问:“来这么早干什么?”老人不好意思地笑道:“我要在9点钟到康复室和我的妻子共进早餐。”这一定是一对恩爱老夫妻,我心里猜想。话题便转到老人妻子的健康上。老人告诉我,妻子已患了老年痴呆症。我问道:“如果你去迟…  相似文献   

15.
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8点半.医院来了一位老人.看上去80多岁,是来给拇指拆线的。他急切地对我说,他原本应在一个小时后去找另外一位大夫拆线,但因9点钟他有一个重要的约会,希望我能照顾一下。  相似文献   

16.
弥留时的嘱托父亲病重期间,因纺织工业部办公厅给甘肃省文化局去了一封公函,我得以获准从兰州回京日夜随侍在病床边。6月初的一天早晨,父亲忽然从昏迷中醒来,对我说:“阿国,我的病是Cancer(癌),治不好了,你打个电话给徐秘书,请部里向周总理汇报,说人已经不行了。”说完他又闭目养神,用手挡住眼前的亮光。我听了以后心中一怔——我们家属和医院大夫从来都没有告诉过他真实的病情,原来他心里都明白!他早就知道自己患的是癌症。他的病情虽然严重,神志却一直是清醒的。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7,(2)
<正>"我是一名中医大夫,目前在为祖国的养老事业尽一份力,对我来说,努力挣钱让家人吃饱饭是最重要的,然后在事业跟家庭之间取得平衡是我目前重中之重的目标——"结识彭子郡和何琳小两口,缘于朋友王裕庆的朋友碹慈,王裕庆也是在大陆读书的台生博士,他本人也是两岸婚姻,是河南的女婿。因他的乐于助人,今天我们才能与读者一起,分享彭子郡和何琳这对刚新婚不久的两岸婚姻小夫妻甜腻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18.
台湾老哥     
正十三年前,我前往美国达拉斯看望定居在那里的女儿。女儿住家不远有座大公园,我常去那里走走。有一天,我坐在公园的亭子里休息,见一位老人在不远处草地上打太极拳。他打完拳,我向他打招呼,他微笑着说:"您好!"我好惊喜他也说中文,心想可以找个人说说话了。上前同他握手:"您从哪儿来?"他却笑而不答,反问我:"你什么亲人在这里?"我说:"女儿和女婿。还有  相似文献   

19.
五十六岁的中医大夫杨凤山,今年三月应聘自内蒙古来到北京中西医专家联合门诊部,很快就在这个名医荟萃的诊所里成了最受病家欢迎的大夫之一。他每周五个半天来这里应诊,几乎没有一天不得不延长时间——只要还有患者,不论多晚,他也要认认真真地坚持施治。等病人走了,他才收起银针和罐罐、瓶瓶,去用那已经凉透的午餐。患者愿找杨大夫求医,多半不是冲着他的名气——他原本不大出名,尤其在初来乍到的北京,而且论级别,他不过是个主治医师。可是在不少病人眼里,杨大夫简直是个“神医”。  相似文献   

20.
伤愈献方     
孔子的学生宰我出便齐国回来.拜见孔子时说:“梁丘据被毒蛇咬伤,一个月后,伤愈上朝。各位大夫都到他家作客,祝贺他伤愈,我也去了。许多大夫都又钻治蛇毒的药方。我对他们说:献方是为了治病,现在梁丘先生的病好了,而诸位先生又来献方,方有什么用呢?想要梁丘大夫再被蛇咬时用它吗?大家坐着沉默大言。我的这些话怎么样?”孔子说:“你说的不对。俗话说‘三折脆为良医’。梁丘先生被蛇咬伤,然后治愈。另。人被蛇咬,必然会问他是怎么治愈的,使用的是什么药方。诸位先生献方,都讲自己的方灵验,想卖出自己旬药方以治别人的病。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