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98年起,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对市政府组成人员述职的评议试点工作,迄今已评议了市工商局局长、市司法局局长、市民政局局长的述职报告。这是新一届常委会把监督权和人事任免权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的重要举措。经过试点和实践.市人大常委会的述职评议工作取得了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2.
述职评议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把监督权和人事任免权结合起来,把监督工作和人事任免工作向深层次推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们每年安排二至三名县人大常委会任命的“一府两院”组成人员进行述职评议,并不断总结经验,使评议程序逐步规范,评议形式逐步完善,从...  相似文献   

3.
述职评议还要发展和完善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金堂述职评议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把监督权和人事任免权相结合,把监督工作和人事任免工作向深层次推进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这个来自地方人大工作实践的新的人事监督形式,对于强化人大监督,推进领导干部的勤...  相似文献   

4.
由地方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干部向任命他的人大常委会述职(以下简称干部述职),是把实施监督权和任免权相结合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表现出两个重要特征:一是监督权的运用从面对"事"发展到面对办事的"人";二是把任免权的运用从仅能对提名任免职务的人选进行"表决"发展到对被任命干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评审"。对于这一探索和尝试,有必要作一些推敲和研究。一、"评"和"审"是干部述职的两个重要环节干部述职,通常有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人大代表及干群评议阶段、常委会审议阶段、整改阶段。显然,准备阶段是为评议、审议阶段打基础的,而整改阶段的工作(包括依法作出对不称职干部的免职决定)又必须以评议和审议的材料为依据,所以干部述职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评议和审议这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述职评议是地方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新形式,它把监督权和人事任免权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对人的监督和对事的监督、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监督和人大代表以及人民群众的监督融为一体。那么,应如何增强评议工作的实效?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的评议工作是从1989年起步的。1994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评议了公安司法机关的工作,尤其是省人大常委会评议省高级人民法院,效果明显,社会反响很大。从1995年开始,省人大常委会在总结过去评议工作和吸收兄弟省市经验的基础上,由评议单位工作发展到评议人,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开展对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述职、评议,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渠道,将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对人的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人大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免权和监督权的统一。一、述职评议的基本做法  相似文献   

7.
谈干部述职的“评”和“审”□武鸿一由地方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干部向任命他的机关述职(以下简称干部述职),是近年来地方人大常委会,把实施监督权和任免权相结合,把监督和任免工作向深层次推进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表现出两个重要特征:一是监督权的运用从面对“事”发...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干部任免权,经过多年的实践工作,已经较为规范,对地方政权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干部任命后的监督工作却比较薄弱。为了深化监督工作,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把听取、评议被任命干部的述职报告列入常委会议议程。在市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听取评议了两位政府组成人员的述职报告。收到了较好效果。首先是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深深地感到自己所肩负的干部任免权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不仅有表决任命干部的权利,而且负有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重任;第二是述职干部本人直接听到了人大常  相似文献   

9.
杨自华 《云南人大》2006,(7):24-24,25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权。述职评议是地方人大常委会加强对选举、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增强被评议对象的人大意识、法律意识、公仆意识的有效途径。如何搞好述职评议工作,增强地方人大监督实效,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0.
正监督权和任免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如何有机结合监督与任免工作,加强对人大选举任命干部的监督,促进依法履职、推动发展、保障民生,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致力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2019年,福安市人大常委会在总结述职评议、工作评议等工作经验基础上,创新推行在一届政府任期内两次听取审议市政府副市长和政府工作部门局长(主任)工作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的"一届两考"制度,探索打造人大选举任命干部"闭环监督"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述职评议这一监督形式目前已为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所普遍运用,效果较为明显。但是,述职评议工作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以使这种监督机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综合考察各地开展述职评议的经验,我们对做好述职评议有以下几点认识。一、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是做好述职评议的前提党的领导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在述职评议工作中,人大常委会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年度计划,事先将述职评议方案报告同级党委,征得批准后实施。二是述职评议中,人大党组应加强对述职评议工作的领导。一方面,述职评议组应及时…  相似文献   

12.
认真搞好述职评议努力强化监督职能□兰州市七里河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评议“一府两院”组成人员,是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出来的一种有效监督形式。近年来,我区人大常委会在行使监督权的过程中,认真组织代表开展了对“...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河南省鲁山县人大常委会一直坚持开展述职评议工作。在1994年的述职评议中,一个局长丢了“乌纱”;在1996年的述职评议中,一个副检察长“落马”。2002年,是鲁山县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任期的最后一年。为了真正显示述职评议工作的法律效力,县人大常委会多次召开主任会议进行研究,决定对县法院部分审判员和县检察院部分检察员进行述职评议。述职评议工作一开始,县人大常委会便将《述职评议实施方案》及《鲁山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述职评议工作办法》,发至县法院和县检察院,让两院民主推荐述职评议对象。  相似文献   

14.
联合议案——退款监督检查——减负代表评议——暴腐撤销文件——挽损处理事件——安定我国宪法赋予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权力有四项,即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和任免权,但赋予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只有两项,即监督  相似文献   

15.
述职评议是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实践中创造的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的有效形式和载体,构筑了人事任免与人事监督、对人监督和对工作监督有机结合的工作平台,是把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权落到实处的有力抓手,已经成为普遍运用的有效监督途径之一。经过多年实践,成效显著,但问题也不少,其核心问题是述职评议定位还不够准确,造成与党委组织部门考核干部在一定程度上的混淆,有些评议方式不符合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权力的特征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普遍组织代表开展了两项评议活动。一是对同级国家机关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进行评议,二是对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述职进行评议。这两项评议,有的地方工作评议在前,述职评议在后;有的地方述职评议在前,工作评议在后;也有些地方述职评议和工作评议同时进行;还有少数地方不仅对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述职进行评议,还对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述职进行评议;部分省区还通过地方立法对评议作了规范。评议丰富了地方  相似文献   

17.
我省各级人大常委会自1989年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评议"一府两院"工作,迄今已有6个年头。6年来,全省共评议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近400个,评议法院、检察院258个,还评议了乡镇所站。部分市、县(市、区)还开展了国家权力机关选举、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述职、评议活动。目前,评议已经成为我省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和人大代表参与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一种重要形式。评议活动的开展,进一  相似文献   

18.
当前,述职评议工作中应防止以下“三种倾向”: 一是述职评议中的“你好、他好、大家都好”的不痛不痒走过场的倾向。现在有些地方的述职评议,只是把“公仆”们的工作成绩大大颂扬一番,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一笔带过,甚至只字不提,最后毫无目的地提提建议、希望,使评议会成“歌颂会”,让“公仆”们变得飘飘然,失去了评议应有的作用。 二是述职评议中因强调“火药味”而“整人”的倾向。 三是述职评议中的重评议,轻整改的倾向。 笔者认为:要避免以上“三种倾向”的出现,提高述职评议的效果,应做到“三 要”: 一是述职评议准备要充分 开展述职评议活动,准备工作滞后,也是产生不良倾向,影响评议效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述职评议是评议述职人履行职责的情况,是对人大自己选举和任命的干部的一种考核,不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差的都必须进行处置,以保证述职评议取得实效。一要把处置单独作为评议的一个阶段来对待。评议会议  相似文献   

20.
正加强干部任后监督,是地方人大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和监督权的内在要求,是新形势下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面临的新课题。近年来各地人大常委会探索通过履职评议的方式加强任后监督,搭建了对任命干部监督的平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结合江苏省各地的实践,分析了取得的成效、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力求推动履职评议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