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九世纪初,当著名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创作的第一部科幻小说问世时,还少有人意识到文学领域中将绽出科幻文学这朵绚丽的奇葩。但是,对人类未来的瞩望,一直吸引着一批科学家与文学家们睿智的目光。因了他们的坚毅与执著,科幻文学这株稚嫩的幼苗才茁壮成长起来。如今,科幻作品迭出,科幻电影热销,但球大战》、妹来战士》、《第三类接触》。伙星人入侵》等已成为众多科幻迷耳熟能详的词汇。科学与文学“嫁接”,再插上幻想的翅膀,科幻文学正以其独特的风貌愈来愈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1997年8月1日,中国科幻迷们的盛大节日。’97…  相似文献   

2.
过去,有一位22岁的年青人自从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尽管他有一所英国名牌大学新闻专业的文凭,但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他却四处碰壁。  相似文献   

3.
科幻是一种力量,在技术飞速进步 的时代科幻为科学本身提供了无限可能性,它牵引着人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革。然而在中国,科幻市场却持续低迷。据悉,北京市向社会首次推出科学技术普及创作与出版专项资金以来尽管已经投入160万元资金,却没有征集到一部科幻小说作品。 有关调查也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想像力比一些发达国家学生显得贫乏。除了教学体制、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弊端之外科幻类读物的缺乏可能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关键。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  相似文献   

4.
见到王蒙之前,记者对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部长作家充满好奇:只有高中毕业的他,没有受过文学专业的系统教育,却写出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青春万岁》;当年,未满14岁便投身革命的他,怀着“做一个职业革命家”的最高理想,却被打成右派,后来远赴新疆,被迫停笔20年;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一位文学作品深入人心的多产作家,却做了文化部的部长,3年后,正当人们对他的工作频频表示肯定的时候,他辞职了;如今,已经年逾七旬的王蒙身体硬朗、思维敏捷,在新作不断的同时,他主持下的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工作更是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5.
《今日浙江》2006,(3):49-49
1968年,殷顺民水稻专业中专毕业,当时他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水稻研究人员。但是,由于工作需要.组织上却把他安排到了浙江省荣军医院,担任护理员工作。  相似文献   

6.
刘洪涛 《思想工作》2005,(10):33-33
有一个孩子,在上中学时,父母曾为他选择了文学这条路。只上了一学期,老师就在他的评语中写下了如此结论:该生用功,但做事过分拘礼和死板,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一位化学老师了解他这个缺点后,认为他做事过分认真和死板,正好适合做化学实验,便建议他改学化学。这一次,他的缺点正好用在他适合的位置上,因为做化学实验需要的正是一丝不苟。他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化学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以致后来他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名字叫奥托·瓦拉赫。  相似文献   

7.
他说大学毕业后最想去好莱坞拍电影,却“一不小心”进了上海电视台。 他说工作17年后自己专业水准仍不够,却“一不小心”成了沪上最讨喜的知名男主持。  相似文献   

8.
王昆 《今日中国论坛》2007,(6):21-22,28
他是《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唯一教过小学的教师,但他最终通过“海选”登上《百家讲坛》,他曾41年如一日默默无闻躬耕于教育,但却在61岁已过耳顺之年一夜成名。他多年来一直从事文学领域的研究,最后却因讲历史而名扬全国。他为人独来独往、处事慢条斯理,但他却因此被认为是不可多得的儒雅之士。他就是王立群,与阎崇年、易中天被称为当前央视《百家讲坛》三大顶梁柱。  相似文献   

9.
他七岁父母双亡,只读了两年小学,却自学了大学中医专业的全部教材;他双腿残疾,却坚持行医三十多年,治病救人超过十二万人次。他就是广西全州残联副主席唐锦明医师,一位响当当的桂北汉子!12岁时,唐锦明不幸患骨髓炎,双腿流脓,生活难以自理,只得靠姐姐照料生活。到1958年,16岁的唐锦明下定决心,一定要自食其力,并选择了学中医这条路。没有医书,他就拄着棍子去矿山上抬硫磷矿石出卖,把每天卖得的一角五分钱扬起来买书。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跌了多少跤,有一次竟跌得三天三夜没起床。一年半过去了,他虽因劳累而变得骨瘦如柴…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保安》2012,(18):63-63
朋友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可谓精英,年纪轻轻就是主管,月薪好几万,却心有旁骛,觉得领域之外的事情才是真正感兴趣的,比如修理东西,家里两把沙滩椅,他修了三四次,换钢管、换螺丝、换椅面,不亦乐乎。女儿玩具坏了,他也会立即扑救,尽管做这些事情的时间成本早已超过了再买一件的支出。但他认为这样做“值得”,  相似文献   

11.
作为批判的文学传播理论的奠基人,洛文塔尔所提出的文学传播研究的基本主题、理论原则和研究范式都可以被看作是批判的文学传播理论的根基上的开端。他的文学传播研究不仅揭开了西方文学研究的传播学转向的序幕,而且有效地把批判理论、文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综合起来,发展了一种针对文学传播问题的批判性、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文学传播研究范式。在文学传播实践迅猛发展,文学传播研究却停滞不前的情况下,洛文塔尔的文学传播理论对于文学研究范式的革新,无疑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土文 《山西政报》2010,(17):71-71
在中国上海世博会山西展馆的网页上,他的名字同申纪兰、赵雪芳同榜。他不是英雄,却跟英雄一样令人可敬;他没有壮举,却有润物无声的关怀温情;他虽有妻儿老小,却难得有时间关照他们,而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对乘客的关爱上。他免费送孤寡老人回家,免费接送高考考生;他急救路人,扶老携幼;他见义勇为、调解纠纷,报警查案……他是谁呢?他就是我市近年来从普通市民中涌现出的一颗新星——长治市首届十大道德楷模之一的牛建民。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内地,还是港澳台,甚至是海外,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凡是接触过小说的人,不要问有多少人知道金庸,要问有谁不知道金庸。如今已经八十三岁的金庸看上去还是那么神采奕奕,没有一点暮年之气,这不仅让人想起他在十七岁写的一篇文章《一事能狂便少年》,六十六年的岁月,时光已旧,却精神依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传奇。而在中国文学史上,金庸也创造了一个武侠文学的传奇。  相似文献   

14.
陈昭明 《前沿》2012,(2):143-144
山寨文化作为一种异军突起的新型文化范式,以其仿造性、草根性、自发性、反叛性等特点借助网络等新媒体而愈演愈烈。山寨文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它的存在价值和社会意义。然而山寨文化发展到文学领域却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倾向,"山寨文学"被诠释为"抄袭",当代文学必须走出"山寨文学"的误区,有选择地去借鉴山寨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艺界近期出一新闻:某文化公司几位学者策划出《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金庸列上“文学大师”,排名第四,仅次于鲁迅、沈从文、巴金,在金庸后面才有老舍、郁达夫、王蒙等高手。台湾三毛也排入“文学大师”之列。穆旦列为“中国当代诗人之首”。茅盾,还有郭沫若等我国现代杰出的革命文学家、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众所公认的语言文字巨匠却被轻轻地“抹”掉了。编大型文库不提茅盾,此举实在荒唐!对茅盾身后被冷落,我们感觉非常不公平。茅盾的作品,连同他的名字,连同他6O多年的革命文学活动,是影响着整整一代以至几代中国青…  相似文献   

16.
造梦的大地     
朋友L早年是个文学爱好者,因为没有考上大学,转而去写诗,并为城里一帮志同道合者接纳。他生长在乡村,家中清贫,绝对一个苦孩子。“文学热”降温的日子里,为了应付越来越捉襟见肘的生活,他与别人合伙开了一家书店,却很快由于不善经营债台高筑。一天夜里,他突然消失。五年后,才在广东“浮出水面”,其时,他在广州已小有成绩。又5年,当我在北京饭店他下榻的房间见到他时,他的资产已超千万。他说他想为大学的贫困学生捐款,资助那些像他当年一样苦孩子出身的青年完成学业。朋友0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中学任教。当了一年多“孩…  相似文献   

17.
当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许多人还兴高采烈地以为,这是一次纯洁的文化盛典。但是,“革命吃掉了他自己的儿女”,大革命最终成为摧残一切文化的闹剧和悲剧,留下来的是心灵上的一片废墟。作为劫难过后舔舐自己伤口的自然反应,伤痕文学应运而生。 伤痕文学的宣言是作家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故事本身平淡无奇,但却深刻地叙述了“文革”对于一代年轻人的影响。刘庆邦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等一批小说和电影《天云山传奇》、《牧马人》等也都属于这一系列。随着写作范围和反映对象的不断扩大,伤痕文学很快就发展为暴露文学,蒋子…  相似文献   

18.
佐人 《现代领导》2009,(2):35-35
二百年前的清代文学巨子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记载了一则他年轻时为庸医所苦的轶事,情节大致如此:有一回,袁枚生疟疾,本来他患的是阳明经疟,却被一位姓吕的医生误作太阳经来治,结果袁枚“觉血气自胸偾起,性命在呼吸间”,幸亏同去参加“博学鸿词科”应试的朋友赵藜村能解医理.才挽救了袁枚。  相似文献   

19.
李霁 《前沿》2009,(7):185-187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他创作出了楚辞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杜甫是唐诗中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继承了《诗经》的风格,把实现主义诗风发挥到了极致,现实主义诗风的代表者,但是他的精神与思想却秉承了屈原,吸取了楚辞的精华,成为唐诗中继承屈原的典范。本文就其爱国精神、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探讨了杜甫对屈原精神及楚辞风格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杨金砖 《求索》2008,(4):177-179
屈原是一位可爱可敬的诗人,而不是一位游戏权术的政客;是一位良知的文学巨匠,而不是一位游走官场的说客,他只知狷狷自守,而不知世道权变,他本可以和光同尘,随波逐流,但其纯真耿直的禀性却不容其有任何违背本意的举动。他无奈地徘徊在岸边,狐疑地张望着这个世界,当夜幕收走最后一线霞光时,他只好悲愤地怀沙沉江——“从彭咸之所居”,以结束自己蹩脚的人生之旅。但是,他那幽愤深邃的文字,却成了横扫七国的雄师,不仅成就了楚辞的千年霸业,而且成为影响中国文学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