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侠  唐鹏 《桂海论丛》2007,23(4):25-27
孝道是中华道德文化的精髓,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特殊的调节亲子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但是,现代孝道伦理以理想孝道伦理为参照系来考察还有一些不及之处,以纵向传统孝道伦理为参照系来考察还有许多有待继承和发扬之处,以横向其他国家为参照系来考察还有可借鉴和参考之处。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孝治之思与汉代社会秩序建构的德化机制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凡明 《求索》2008,(11):217-220
董仲舒以孝道为社会秩序建构的德化机制,主张把孝道推行到社会共同体之中,使孝道成为社会共同体成员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建构一种以孝悌为本源,以仁义为核心的德化的治道。这种治道之所以可能,首先是孝道源于天道,本于“天次之序”,重建社会秩序的价值根基和政治秩序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以伦理感召为孝治提供了现实通道,最后是经典学习和礼乐教化构成了孝治的制度化生活方式。董仲舒孝道思想的治道之思,成为汉代帝王以孝治天下的理论依据。董仲舒以孝道作为为政者感化和教化民众的政治运思,努力发挥孝道对于社会成员的凝聚力,展示了其社会秩序建构重视道德力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调查2873名青少年到老年被试,考察了孝道代际差异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思慕亲情、事亲以礼、奉养双亲、祀之以礼、敬爱双亲等的认同度达90%以上,而顺从双亲、继承志业、随侍在侧、为亲留后等的认同度仅为25.4%~40.6%。孝道观念具有一定城乡和性别差异,如农村被试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都显著高于城市,以及男性的权威性孝道显著高于女性。绝大多数孝道观念都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权威性孝道的发展轨迹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而互惠性孝道则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成年早期是互惠性孝道的最高点和权威性孝道的最低点。在不同代际群体里,教育程度、经济收入、职业都是影响权威性孝道和互惠性孝道的重要因素,但其影响模式具有较大的代际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黎永红  ;潘剑锋 《传承》2010,(36):60-61
孝道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切入点,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必须发掘古代孝道教育的思想资源,探索孝道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使所传授的孝道理论知识转化为内心自觉的德性,通过实践活动转化为道德行为,对大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毅 《青年论坛》2006,(4):20-21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道德背景。在社会生活中,很多人受经济利益驱动,是非不辨。具体表现在:抛弃正当的是非善恶观念,以膨胀的私利为荣辱标准;以不该耻者为耻,不以耻者为耻;放弃自律、追随无耻;对于不正之风和无耻现象麻木与容忍。  相似文献   

6.
张杰 《前沿》2014,(5):74-75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孝道文化也随之变迁。本文从占今的时代背景、家庭观念、需求模式和教育方法几个方面对孝道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以吸收古代孝道之精华,弥补今日孝道之不足,实现传统孝道文化的现代化转换。  相似文献   

7.
荀子上承儒家传统孝道思想而结合自己思想中的性恶论、礼论、乐论等基本理论架构,形成了与孔、孟皆能契接得上而又自成体系的孝道观。以"人道有辨"力图缓解性恶论与孝观念之间的内在张力。因其特重礼乐而有礼以养欲、礼以养体、礼以别异的孝道观。因其特重"统类"内在思理而有"以类行杂,以一行万"的从义从道、通权达变的孝道观。荀子的孝道观对于我们弘扬优秀的孝文化、应对老龄化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翟满桂 《求索》2008,(10):221-223
先秦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社会第一扇重要的窗口。以虞舜名号为标帜的孝道文化,在先秦时期通过对原始巫术的改造提升为礼乐文明,并将忠君在孝道中加以扩张,成就了展现中国礼仪之邦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曾子继承孔子孝道思想以及春秋以前的孝观念,将孝作为做人的基本准则,提出重视生命延续的全体、贵生之孝;强调大经大法的根本之孝;区分了大孝、中孝、小孝的层次之孝。以敬为判断标准,重视孝道的履行,把孝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了孝道思想的内涵,对儒家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全国大倡"孝"道,平面媒体、影视广播、报刊广告,多以"孝"为主轴,画面、说词,炫目摇心,引人深思。"孝"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是和谐家国社会的最佳风范。家有孝子,家必兴旺;国行孝道,国必兴强。孔子曾为"孝道"立下"无违""守礼""不远行""出告、反面"四大准则。另外还有父亲去世后"三年无改父道""为尊者讳""小杖则受,大杖则逃"等多种孝道。为我们今日孝道提供了最佳参照。近年来,我们欣喜  相似文献   

11.
文摘卡     
《淮海论坛》2006,(1):48-48
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人民日报》批评当前某些现象 不以荣为荣 不以耻为耻;一记耳光;西方人比中国人富得多;避免任意读随意拔高科技理论;什么是创新型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五大亮点。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敖汉旗扎赛营子村在传统文化进农村活动中,以“孝心”村创建活动为载体,通过孝心长廊、孝心书屋、孝心讲堂、孝心光荣榜建设,让孝道进家庭、入人心,实现以孝道保稳定,聚合力,促发展,成为新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3.
赵字 《淮海论坛》2013,(1):38-40
重视伦理关系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大的特点之一。在《论语》中有很多篇幅讲述伦理道德问题。其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论语》中的孝道不仅保持了孔子以前时代“善事父母”的传统本义,更强调了其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并通过论述具体方法,进一步充实了孝道的内容,使“孝”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道德品质。一、《论语》中孔子关于孝道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孝道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其在维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对青年的孝道教育,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积极作用,推动孝道教育进校园,注重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青年养成遵守孝道、传承孝道、弘扬孝道的良好习惯,让孝道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弘扬开来。  相似文献   

15.
孝道、孝行与孝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作为伦理规范,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型特征。孝道强调的是孝的理论层面,孝行侧重的是孝的实践层面,然而有时二者是合二为一的,孝道即孝行,孝行也即孝道。孝文化的基本内容均由孝道与孝行引申而来,亦是对孝道与孝行的理论概括与升华,同时也是将孝道、孝行的内涵与外延加以扩展、泛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导刊》2013,(6):32-33
浙江省文成县孝道文化底蕴深厚,孝道美德扎根于民,孝道故事妇孺皆知。近年来,文成县在发扬传统孝文化,倡导孝道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尤其是珊溪镇街头村在发扬传统孝文化、倡导孝道方面进行了敢为人先的探索和发扬。  相似文献   

17.
钟健雄 《前沿》2013,(18):53-54
本文以新的历史时期对传统孝道的影响为切人点,指出要辩证分析传统的孝文化,具体探讨了新的历史时期孝的革新,提出新孝道的理念是“爱谏相融”,特征是双向平等,要求是自觉和尽心,内涵是感恩,目标是博爱。  相似文献   

18.
潘剑锋  刘峰 《求索》2010,(5):232-235
养老敬老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养老问题上,中国从先秦开始就奉行儒家的孝道。传统孝道中包含着养老敬老以仁为原则,以礼为先的养老思想,是我国传统养老敬老的道德准则和基本的行为规范。为使这一"孝道"被人民所接受,先秦时期的学者大力倡导并由当时的各个朝代颁布实施了许多养老敬老礼仪和养老敬老制度,其养老所需的养老场所、养老资源、养老观念及体制和要求等已初步具备或初步建立,形成一套以家庭养老为主线,家庭孝亲、社会尊长和国家的养老敬老制度这三种养老敬老形式并行的养老敬老体系,这标志着我国养老敬老体系已初步成型。  相似文献   

19.
邢千里 《前沿》2013,(2):48-50
高校孝道教育载体是增强高校孝道教育实效性的基本构件,高校孝道教育的载体主要包括课堂载体、活动载体、传媒载体及环境载体等方面.充分利用各种载体,有效开展孝道教育有利于高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对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大学生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明导刊》2011,(9):34-34
河南省郏县陈寨中心村历史悠久,自古就有“文帝孝母”“臧功结义”等以孝道为内容的历史传说和文化底蕴。近年来,陈寨村两委把弘扬孝道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