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幽默     
爱太多 父亲:“孩子,爸爸处罚你是因为爸爸爱你!” 儿子:“这我知道,爸爸,但我不应该得到这么多的爱。”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19)
正"我一生坎坷,但我的祖父辈更是历经民国成立、讨袁北伐、八年抗战、国共内战、台湾"白色恐怖",真可谓悲惨。试问近代哪一个中国人可以免于这样悲惨的命运?直到近三十多年,情况才得以好转,中国崛起,我们见到了民族复兴的希望。1990年,我陪父亲返乡探亲,父亲临离开时对我说:‘家乡已经脱胎换骨,为什么我们王家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我则告诉父亲:‘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的王家,付出了这么大的代  相似文献   

3.
父亲与茶     
父亲不打牌不贪杯,独爱饮茶,即使在吃不饱饭的日子里:他也要省吃俭用买来细菜叶泡茶。父亲以和气手才气闻名于乡里。我长这么大,只看见他为茶发过一次火。那次邻居王老倌到我家聊天,顺手端起父亲的茶碗,一喝;好苦!便随手一泼。父亲见了那泼在地上的细茶,眼睛立即瞪直了,脸色勃然变红.大吼一声”蠢家伙!王老倌见我父亲一副心疼得要命的样子。实在不能理解.气冲冲地走了.好久不跨我家门槛。后来,父亲用30只鸡蛋换了个茶杯,作力地的专用茶具。加会,那茶杯外表黯淡;内积一层再厉,像个出工文物,父亲仍苦不后仍律。父亲每天除…  相似文献   

4.
铁玉兰被父亲铁兆义打了一手杖,她又气又委屈。在她的记忆中,父亲打自己这么重还是头一回。看着父亲每天“泡”在店里,又忙又累,已是80岁的人了,咋能吃得消?独生女玉兰实在不忍心,1998年提前退休,帮父亲料理店里的事务。哪曾想,上班不久,就因自己一时粗心给顾客少称了2两肉,这位顾客找了后账。铁兆义知道后,当着顾客和店员的面打了铁玉兰,并对她大发雷霆:“钱丢了,可以再挣,坏了我的名誉可找不回来。给我把眼睛睁开点儿,再不能发生这样的事。”在铁兆义看来,“缺斤短两”是最不能容忍的。他常对店员说:“做买卖要…  相似文献   

5.
看她优雅地捧着书,书这么多,人却这么单薄,在暮色苍茫中,这个瘦小的身影往教室走去。这时候我的心里感到一种冲击,一种震撼,一个晚上我就在想她这个背影。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朱自清写过《父亲的背影》,他被父亲的背影震住了,而我呢,被女儿这个单薄的,瘦小的,走向晚自修的背影震住了。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爱     
命运不能替换,要不然,父亲一定会选择自己躺在病榻上,而让我起来。父亲没有说出这话,但我可以肯定,他这么想过。母爱似海,父爱如山,这个比喻太准确了。父爱如山般沉重,但又是无言的,如山一般沉默着。在我瘫痪及瘫痪以来的8年多时间里,父亲没有对我说过爱抚的语言,可我又是那样清晰地感受到他的爱,那如山般沉重的爱。大爱无言,也许真的如此,我不能听到父亲的爱,只能感受到,从他的有意识无意识的行为举止中感受到。  相似文献   

7.
父女情深     
四十年前,我与父亲失散了,直到一九八七年三月,我才收到了父亲由台湾辗转寄来的一封信。当知道父亲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健康时,我非常激动。不久,我又盼来了父亲要回大陆探亲的消息。可是,父亲让我寻找失散了四十余年的继母和弟弟,却又成了我的思想负担。我曾不止一次地寻找过,可我们祖国的地域这么辽阔,茫茫人海,让我到哪去找呢?正当我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的时候,台湾事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根据我提供的只言片语,很快在上海市为我找到了继母和弟弟,使我们取得了联系。  相似文献   

8.
《春秋》2016,(2)
正今年是父亲诞辰100周年,也是他离开我们22周年的日子,虽然过去这么多年,但是我对父亲的思念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淡忘,他的音容依然清晰地印在我脑海中。放牛娃坚定地走上了革命路我的父亲吴宗先1916年3月生于安徽六安一个贫农家庭,从小放牛受尽了苦难。1929年冬,皖西大地星火燎原,六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年仅13岁的父亲毅然参加了少年先锋队,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父  相似文献   

9.
付静 《人民公安》2021,(5):20-21
这是一封警察父亲写给警察儿子的家书。孩子: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或许是在紧张工作后的休憩中,或许是在赶赴工作岗位的路上。作为你的父亲,我为我们家庭有你传承我和父辈的事业感到骄傲。受我和你爷爷的影响,你成了一名人民警察。你也许曾为此深深地思考过,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使我们祖孙三代人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公安工作的道路?你也问过我和爷爷,当警察这么辛苦,这么多年是怎么走过来的?我能告诉你的就是:忠诚!  相似文献   

10.
佟金亮 《半月谈》2020,(9):31-32
从小我就喜欢书,父亲看书,我也趴在跟前看。那时我只知道,父亲常看的那本书有三个字,中间一个是“月”字。慢慢地,我知道那本书的名字叫《半月谈》。起初,我读不进《半月谈》。我一直想,编杂志的人怎么能绞尽脑汁编出这么深奥的内容?《综述:企业改革新走向》《步入市场经济新轨道》《第二季度国际形式综述》《气象与农业》……这勾起我的好奇心。那些文章如有魔力,吸引我翻阅。而父亲仿佛无所不知,凡是我看不懂的地方都一一解答。有了父亲的解读,渐渐地,我喜欢上《半月谈》。  相似文献   

11.
父亲从老家过来,跟我住在一起。我每天很晚才回家,几乎整天看不到父亲,我走的时候,父亲还没有醒;而我回来,父亲却已经睡了。  相似文献   

12.
袁浩 《同舟共进》2012,(9):35-36
上世纪80年代末,自贡灯展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邓小平在船上观看,一旁采访的四川电视台记者郑兴光也是广安人,他问小平:“这么多年,就没想过回乡看看吗?”小平摇头说:我怕。其实小平是想回家的。据《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介绍:“我们姊妹几个都很想回家乡看看,可他就是不让。后来父亲告诉我,我们一回去,就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1986年,小平同志在成都与阔别67载的幺舅淡以兴相见时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儿时的美好回忆仅成记忆了。”  相似文献   

13.
他是一位职业编剧。近几年,他编剧并投拍的两部电视连续剧,都是写父亲的。我问他,是因为父亲情结吗?他没有回答我,只是怔怔地望着窗外的大街,很重的心事,正透过他的神情向外弥漫。他说,10年前,就是在这条大街上,我把我的父亲弄丢了,一直都没有找回来。他说,母亲来电话告诉我,说父亲的“糊涂病”越来越严重了。我知道父亲惠的是“失智症”,于是,我回了趟家,决定把父亲接到城里,找大医院瞧瞧,看有没有办法缓解病情。他说,那天起了个大早,带着父亲上医院。当时,人很多,公汽很挤,我再三叮嘱父亲,一定跟紧我,但车到站之后,父亲还是不见了。  相似文献   

14.
高考落榜后,我远离家乡,来到了北方城市天津,经朋友介绍,当了一名保安员。刚工作时没钱买手机,给家里写信很勤,基本上一个月两封。工作半年后,我买了手机,写信的频率就减少了,两个月也写不了一封信。就在我尽情享受手机所带来的种种便利的时候,却忽略了父亲对家书的期盼。每次和父亲通完电话,他总会叮嘱一句:“以后你还是给我写信吧,寄信时想着把你平时写好的文章寄来(上高中时我酷爱写作,在县里还拿过名次)。”电话这么方便,写信费事又费时,我觉得父亲有点儿老土,因而每次通完电话我并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为了让父亲心里有些安慰,就不经…  相似文献   

15.
邹家老大     
一、邹家老大挤不过独木桥,但他不甘失败 10年前,那个流火的 7月,又是千军万马挤上独木桥,莘莘学子为之搏击的日子。 天老爷似乎格外开恩, 7月 7日这一天,一大早就下起了蒙蒙细雨。祁水县高中 55班考生邹清华洗漱完毕,夹上几本书走出寝室,想趁早去教室将第三轮复习提纲再“过目”一遍。刚下得楼来,就听到一声“清华”的喊声,邹清华定神一看,是父亲。看着父亲空空荡荡、迎风飘舞着的衣服,看着父亲一头湿漉漉的头发,邹清华的眼睛就有些发潮。“这么早跑来干什么?”“今天你不是要考试吗?我来看看。”父亲讪讪地从一个置在地上…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梦     
肖海员 《人民公安》2006,(20):25-25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选择,在父亲28岁时,由于历史的原因,他的选择与他所热爱向往的警察这份职业不幸失之交臂。而在我28岁时,同样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的选择却替父亲圆了34年前的梦想。以时间而论,是因为我生活在一个更为伟大和幸运的时代,而以机会而言,或许人生就是这么在失望又蕴藏着希望中轮回交替着。父亲是在37年前中苏边境剑拔弩张的时候投笔从戎的,那时,正值“珍宝岛”事件刚发生不久,前方苏军陈兵百万于中苏边境,后方则是全民皆兵高涨,中苏双方“兵氛”凝重。父亲所在的部队奉命从福建调防山西、内蒙古一带,作为侦察兵的父亲很快在备战的…  相似文献   

17.
我父亲韦秉琚与韦拔群本是堂兄弟,后来韦拔群的父亲将我父亲收为养子,我父亲就在韦拔群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国闯 《人大建设》2005,(3):56-56
我是一位农村青年。2003年11月,我父亲突发急病去世。在清理父亲留下的遗物时,我发现一张借款条,是邻村王某欠我父亲1万元钱.借款到期2004年10月1日.并由我村村民陈某作担保人。借款期限届满后,当我向王某和陈某要钱时,他们不是说钱已还给我父亲,就是说我父亲已去世,我没有权利向他们要钱。请问,债权人死亡,继承人能否代替债权人行使债权?  相似文献   

19.
人有信仰不低头曹正文我是1988年在上海加入九三学社的,但九三学社对我的影响,却可以追溯到我的童年时代。我父亲有一位老朋友,那就是复旦大学笪移今教授,父亲在我懂事时,就给我讲了笪移今伯伯的为人正直,学识渊博,敢于直言,父亲希望我长大后也能如此。我便知...  相似文献   

20.
法律服务     
《公民导刊》2004,(1):51-52
我父母离婚时,我被判归母亲抚养,父亲再婚,并添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母亲与我相依为命,未能再婚,并已下岗3年,没有固定经济来源。去年我考上了大学,父亲勉强给了我一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但今年从开学到现在,父亲分文未给,他的理由:一是他已下岗,没有固定经济收入:二是我同父异母的弟弟已上初中,无法再承担我的学费和生活费;三是我已年满18周岁,他对我不再负有抚养义务。请问,年满18周岁的大学生,父亲就可以不再给付学费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