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由大陆音乐创作人高进创作、大壮演唱的《我们不一样》不仅在大陆各个音乐榜上占据榜首,而且在台湾岛内引起了强烈反响。据了解,目前歌曲在台湾岛内KTV点歌排行榜已经超过了张惠妹,成为台湾年轻人进KTV首选歌曲,这首歌也成为台湾岛内的"偶像级"歌曲。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歌的创作者高进,聊一聊这首歌成为"爆款"的秘诀和创作的趣事。  相似文献   

2.
王文海 《前进》2012,(11):55-56
知道西口的人,大多是源于《走西口》这首歌;因为走西口,就是走的这个山西右玉的杀虎口. 《走西口》歌曲最早的版本是由包头的艺人云双羊创作于清朝咸丰5年,即1855年,距今有150年之久了.只是在后来流传中出现了多个版本,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这样的唱词,已经是第五代版本了.现代版本《走西口》虽然优美动听,却失去了许多的历史沉重感,失去了塞北荒凉步履艰辛的痕迹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3.
赵辉 《台声》2011,(8):90-93
采访周传雄源自一次朋友传给我的一首歌,名字叫做《微凉盼记忆》。他知我喜欢苏轼的词,还特意留言说这首歌是以苏轼的《洞仙歌》为蓝本翻写而成的。听了这首歌才知道歌者是周传雄。实话说,对周传雄有印象没记忆。毕竟一直以来听的音乐大多是西洋摇滚乐、爵士乐和古典音乐。中文唱片听来听去也就是那几张。  相似文献   

4.
1957年4月,在周恩来总理举行的欢迎约瑟夫·西伦凯维兹总理率领的波兰政府代表团的国宴上,响起了波兰歌曲《百岁歌》的旋律。西伦凯维兹总理听到后,既高兴又惊奇。高兴的是,在遥远的中国居然能听到这首歌,使他倍感亲切,惊奇的是,中国人怎么知道这首歌并能熟练地演奏。  相似文献   

5.
唐时风 《台声》2006,(7):65-69
阎延文博士历时10年,终于完成“台湾三部曲”(《台湾风云》、《沧海神话》、《青史青山》)的创作,真可谓10年磨一剑。那么,“台湾三部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阎延文在创作中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她是如何处理历史小说的“正说”与“戏说”矛盾?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阎延文博士。美国汉学家盛赞“台湾三部曲”记者:我知道您刚从美国宣传《青史青山》回来,能跟我们说说此行的见闻吗?有没有什么让您感动或印象至深的事例?海外华人对这本书的反映如何?阎延文:我这次是受全美中国作联的邀请到美国进行文学交流和访问。早在2003年,《台湾风云》…  相似文献   

6.
刘杰 《两岸关系》2007,(1):56-60
岁月流逝,你还记得这首曾经深深打动过无数人心的优美歌曲吗?你还记得这首歌里所讲述的那个美丽的女大学生为救一只丹顶鹤而牺牲的凄婉故事吗?此文所讲述的就是这个女大学生和那只曾经被她拯救过又因她的罹逝随即郁郁而死的丹顶鹤遗骨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这首烩炙人口的儿童的歌曲,创作于50年代初期。当时我刚上小学,音乐教室里、校园的广播中到处回响荡漾着这首歌。我是听着这首歌走进校园,唱着这首歌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又是唱着这首歌升人中学的……这首歌一直伴我度过了欢乐的童年时光。  相似文献   

8.
本人主要围绕“活”唱即歌唱的艺术处理这一中心,分别从歌曲的分析(包括主题与内涵、基调和结构)和歌曲的演唱处理(包括风格、字、节奏、腔、力度、速度、音色和韵味)两大方面展开,并以《龙凤呈祥》这首歌为例进行具体分析,从而阐述了“活”唱即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并对民族声乐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走进一首歌里。我们在爱的路上,唱起了跨越海峡的歌声,悠游于山水灵秀情意浓浓的乐章。这首歌,是台北大学生小范唱的台湾歌曲《爱的路上千万里》,那亲切流畅的歌声,总在我耳边回响,久不散去。那年金秋十月,宜兰旅行社邀请我们文工团到台湾演出。联欢会上,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走出来。“我是小范,非常高兴给大家导游,我唱一首台湾歌曲。”刚拿起话筒,又补了一句:“我是在艺术家面前班门弄斧,为的是表达我的心意。”大家都笑了。他唱起:“爱的路千万里我们走过去,别彷徨别犹豫我和你在一起……”是啊,爱的路上千万里,从那天起我们踏上了宝岛,…  相似文献   

10.
安立志 《同舟共进》2010,(12):56-58
《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列宁语),它不仅是一首歌,它既是旗帜,也是哲学,是歌曲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列宁在《国际歌》作者逝世25周年时撰写了著名的《欧仁·鲍狄埃》。毛泽东同样重视《国际歌》,在战争年代就曾赋诗:“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相似文献   

11.
赵兰英 《传承》2010,(10):38-39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雪绒花》《草帽歌》《红河谷》……朋友,当你唱着这些优美的歌曲时,是否会想到一个名字——薛范?当你知道这一名字时,是否还会想到他是一个重残病人?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百姓中传唱的许多优秀外国歌曲,几乎都是由薛范译配的。  相似文献   

12.
田丰:我是中国最早写蝴蝶题材歌曲的人,之前还没有任何人有这方面的创作。这首歌写的是我的童年,表达了一代人比较纯洁的那种感情。我认为艺术应该是有一种内涵,一种思想的。《花蝴蝶》这首歌曲比较深刻、比较感人,我认为它是达到了这种标准的。它是民族的与现代东西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刘鹏 《新东方》2007,(8):53-55
影片《海外赤子》的插曲《我爱你,中国》由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女声独唱,是我国著名的艺术歌曲。歌曲以深挚的感情来放声歌唱伟大的祖国,表达了千百万归侨对祖国的  相似文献   

14.
今年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和《歌曲》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在二十天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收到了二十二万封听众来信,评选结果,在十五首得票最多的歌曲中,《祝酒歌》独占鳌头。这是一首反映一九七六年十月中国人民欢庆粉碎四人帮、展望光辉的未来的歌曲。去年十月,在联合国科教文和亚洲文化中心联合举办的第六次联合生产亚洲音乐教材会议上,这首歌被选为在亚洲青少年中推广的四首中国歌曲之一。  相似文献   

15.
赵敏 《传承》2010,(34):54-55
<正>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有一首激昂的歌曲,它虽然简单,却充满着力量;它虽然质朴,却迸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它曾经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激励着亿万同胞和人民解放军三军将士,为建立新中国而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它,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是一个兵》。这首歌诞生于朝鲜战争爆发后,至今仍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6.
这首歌,是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胜利归来,中央电视台播映的电视系列片《远征南极》的主题歌,由我作词、豪夫谱曲,时间大约是1985年5月(后在《歌曲》10月号刊载)。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20,(3)
正"一个我是个小女生/千百个我组成白色长城/武汉归来,我还她一场完胜……"2月8日,很多网络平台上线了一首名为《白色长城》的歌,在两岸网友间流转传唱。据悉,这是海峡两岸音乐人为奔赴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加油联合创作的歌曲。这首歌由大陆的卢洪亚与台湾人民报社社长巫月桦作词,张振作曲。  相似文献   

18.
多年前,我随大陆盲人团一起赴台湾参加会议.期间一位台湾盲人前辈教我们唱了一首叫作《绿岛小夜曲》的歌. “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啊摇,姑娘啊你也在我的心海里飘呀飘.让我的歌声随那微风,吹开了你的窗帘,让我的钟情随那流水不断地向你倾诉……”我们都以为这是一首有关爱情的歌曲,而那位盲人前辈却说,这是一首与盲人有关的歌.他告诉我们,绿岛又叫火烧岛,在台湾是专门用来关押囚犯的.这首歌表达的是囚犯们渴望自由的心声.话音一落,大家都沉默了.许多年过去,那天的情景在我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9.
著名作家田汉曾经创作过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再会吧,香港》。这首歌用深沉的旋律唱道:“你是旅行家的走廊,也是渔民的故乡。你是享乐者的天堂,也是革命战士的沙场……”的确如此,许多仁人志士都曾利用香港的特殊条件,把它作为从事革命工作的舞台。孙中山、宋庆龄就曾在这里写下了值得记忆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王艳梅 《今日海南》2006,(11):33-33
《永远的邀请》这首歌诞生至今已有十余年,作为它的曲作者,我备感欣慰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没有淡忘它,反而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它传唱。《永远的邀请》的创作对于我来说是偶然的,而它的成功却证明了一个道理:美好的旋律是歌曲创作的关键。对于旋律的追求一直是我十余年创作中最坚持的部分,无论什么题材、什么内容的词作,我都尽可能找到最适合表现它的美好旋律《,永远的邀请》正是在这一点上找到了音乐与歌词最贴近的表达方式。从结构上说《,永远的邀请》是典型的A B C,简单、干净,但仔细分析,似乎显得有些残缺:A段仅是歌词完全重复的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