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我们发现一些中学生对我国公民的概念理解有误,认为只有到十八周岁以后才是公民,这是不对的。公民,通常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我国公民的概念,根据新宪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应是:“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从这一条文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公民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没有年龄的限制。不论是老年人、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2.
一、公民权是人权的法律表现形式按照现代法学的观点,公民主要是个法律概念,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按照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一个人一旦取得了某个国家的国籍,就取得了这个国家的公民资格,也就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因此,在我国,不论民族、性别、年龄、居住地、健康状况和政治态度如何,只要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都是我国公民。因而,公民指的主要是个人而非群体的一种身份或资格,反映的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法律常识教科书下册指出:“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论性别、年龄、肤色、职业、健康状况、财产状况、文化程度、政治态度如何,只要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就是我国公民。”由此可见,具有中国国籍是认定我国公民的惟一条件。一个人只要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就从法律上同国家产生了固定的法律联系,形成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有关“民”的几种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一词最早始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当时的奴隶制国家,公民仅指在法律上有特权的一小部分自由民。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主权在民”,宣称一国的人都是公民,彼此都是平等的。在我国,公民的概念与国籍相一致,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取得我国国籍,是确定成为我国公民的惟一条件。人民,是指国家的主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民有着不同的内容。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其中,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人民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力量。公民与人…  相似文献   

5.
备课卡片     
科目公民公民国民人民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国籍,并根据该国家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如我国宪法规定:“凡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是个法律概念,其范围是以是否具有我国国籍来划分。公民同我国建国初期曾经使用过的“国民”在含意上是相同的。但公民与人民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民是个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其范围是以政治标准来划分的。在我国现  相似文献   

6.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基本内容。中学的思想政治课在培养青少年成为“四有”公民方面起着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学习和了解关于公民问题的一些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一、公民的概念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这一概念包含两层基本意思。具有一国国籍,这是公民的基本前提。国籍就是一个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资格。国籍表明一个主权国家同隶属于它的成员个人之间的一种固定的法律联系。国籍的取得主要有出生和入籍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全法 《人民政坛》2011,(7):44-44
7.问:选民与公民的区别是什么? 答:选民是指具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公民。公民是法律概念,它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一般地说,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即为我国公民。  相似文献   

8.
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例如,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国民和公民的含义相同,指的也是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我国的国民也就是我国的公民。所以,人们通常认为公民和国民是同义语。不过,公民一词往往是作为法学上的术语来使用的,而国民一词的使用范围要更广泛一些。例如国民经济、国民收入、国民教育等等。人民首先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内容。一方面由于各国生产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各个国家的  相似文献   

9.
人大知识     
正公民与选民公民是法律概念,它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一般地说,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即为我国公民。选民是指依照选举法的规定,经过选民登记,确认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领得选民证的公民。在我国,凡年满18周岁,没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并依法进行了选民资格登记的中国公民都是选民。  相似文献   

10.
公民,从法律的含义上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力和利益。义务是指由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承担的责任。其中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叫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对其他权利和义务来说具有首要的意义。公民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但在那里,公民只是专指在法律上享有特权的少数贵族和自由民,而广大奴隶毫无人身自由,无独立人格可言。封建社会广大农民不完全自由,还存在着人身依附关系,只有臣民而无公民可言。因此封建社会以前,社会无完整的公民,也无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对国际经济关系依赖的不断加深和涉外民商事交往的频繁发生,自然人的跨国流动,涉外非婚同居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涉外非婚同居是一种带有身份性质的民事关系。根据“自体法”在涉外合同和涉外侵权法律选择方面的运用,涉外非婚同居财产关系的“自体法”应当这样表述:涉外非婚同居应首先适用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律;未选择法律时应当适用当事人的同居地法或者共同的国籍国家的法律;上述法律不得违反法院地国家的强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12.
"住所"及"经常居住地"是我国民法上住所制度的重要内容,然而其概念及认定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多有弊病。首先,《民法通则》仅以公民的户籍所在地为住所地,变更住所必须以户籍登记为生效要件,导致实践中长期离开户籍地而未作登记的公民以及外国公民难以获得法律上的"住所";其次,"经常居住地"的认定以往多与暂住证的取得密切相关,随着居住证的推行,"经常居住地"的认定方法需要调整。解决上述问题,须从正确界定"住所"与"经常居住地"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入手,然后结合户籍制度改革及居住证制度的推行,探索其在认定主观及客观构成要件上发挥的作用,从而完善我国自然人住所制度。  相似文献   

13.
零岁,每个公民从出生时始,即享有民事权利能力直至死亡。所谓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公民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权利能力是公民取得具体民事权利的前提或基础。十周岁,具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所谓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或设定民事义务的能力。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进行与他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仍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同意。十四周岁,部分刑事责任年龄。根据刑法之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一个正常人的法律年龄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民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特殊公民”是相对普通公民而言的,是指被判处一定刑罚并处在刑罚执行中的犯罪分子,着重指哪些被判处死刑、死刑缓期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的犯罪分子。刑罚  相似文献   

15.
国籍与公民的关系极为密切。国籍,是表明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公民(或国民)的法律资格。当一个人已经取得了某个国家的国籍,他就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于是公民个人和国家就产生一种固定的法律关系。世界各国对国籍问题的立法,基本上采用两种形式:一种在宪法中规定;另一种专门用单行法律规定。也有些国家在宪法中对国籍作原则规定,再以国籍法对国籍问题作详细规定。国籍法既是国内法又是牵涉到国家外交关系的一个重要法律。  相似文献   

16.
法人、法定代表人、法人代表三者不是一回事李文成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首先,法人是一种组织,这是它和作为公民的自然人的根本区别。法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是依照法律和法定程序成,。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7.
公民的年龄是指一个人因出生而来到这个世界的年数,它从公民出生时开始算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采用虚岁来计算年龄,而法律上规定的年龄是周岁。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每个人的一生都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是未成年人,我国许多法律条文与未成年人的年龄密切相关,不同的年龄代表着不同的法律意义。年龄,在未成年人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负数年龄——胎儿受到保护如果我们以出生为界,将出生的那一瞬间作为“零”,则一个人的岁数在出生之前就大致相当于“负数”。只不过,处于这样“负数年龄”的小生…  相似文献   

18.
现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要求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好公民。要做好公民,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是“公民”。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掌握“公民”这个概念,我简要地谈几点不成熟的建议。第一,要弄清什么是国籍。要谈“公民”,首先应懂得什么是“国籍”。“国籍”大家比较陌生,但“学籍”同学们都很熟悉。凡是到了入学年龄,到学校接受教育的人,人们就称他为“学生”。这种学生的资格,就叫做学籍。可见,在这里“籍”是资格的意思。学籍是指一个人具备了入学年龄,到学校接受教育的资格,那么,国籍就是…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民,就是指那些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依照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我国宪法和法律鉴于公民年龄的差异性,对其权利与义务分别作了不同的规定,现归纳如下:1.接受义务教育的零龄。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7周岁入学。2.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活动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进行。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进行与其年龄、智力…  相似文献   

2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安排,我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2008年以来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情况,请审议。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行政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