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中国统一战线》2013,(3):16-16
甘萧省委书记王三运在走访民主党派省委会和省工商联机关时说,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实践的产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和重要优势。对这一基本政治制度,要靠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共同来坚持完善。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要强化这个意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也要强化这个意识。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即将进入21世纪的关键时刻,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与共产党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肩负着共同的历史责任———任重而道远。中青年党派成员是民主党派的宝贵财富,是民主党派的希望和未来,能否发挥他们的作用,把他们从党派工作的后台推到前台来,不仅关系到民主党...  相似文献   

3.
按:我国有八个民主党派,它们都跟共产党有过长期合作、共同战斗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去年十月,这些党派及工商联两千五百多名代表齐集北京,分别举行全国代表大会,商讨这些组织内部的事务和国家的大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世纪,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历史课题。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也有一个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参政党、如何建设参政党的问题。第一,要在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指导下加强参政党建设,就必须始终坚持和发扬民主党派的进步性。这种进步性,集中体现在坚持和维护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其中,共产…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其显著特征就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1990年以来,平顶山市委通过坚持和完善“双月”座谈会制度,不断拓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渠道,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在多党合作的格局中,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  相似文献   

7.
第一、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同时支持民主党派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8.
多党合作是我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历史选择,其核心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其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其远大理想,最广泛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积极力量而作出的必然选择。在建国前的战争年代里,面对进步与反动两大势力的较量,我国各民主党派甫一诞生,就与中国共产党并肩作战,对外抵抗侵略者,对内与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当中共组…  相似文献   

9.
《中国统一战线》2012,(11):19-19
前不久,在河南省许昌市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培训班上,中共许昌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王忠梅与党外代表人士交流了学习体会。王忠梅强调,一是要坚定一个“信”字,在政治共识上有新提升。主要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同致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0.
2000年12月,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在于: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各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同共产党密切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促进共产党领导的改善和参政党建设的加强。"从上述讲话中可以看出,中国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对于我国公共事务的管理发挥着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呼市有六个民主党派市级委员会,民主党派成员1000多人。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和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历届市委领导班子的辛勤努力,党派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 一、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完善工作制度 市委从巩固和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主动加强对党派工作的领导。一是把党派工作列入工作议程,经常听取统战部关于党派工作的汇报,及时研究指导党派工作;二是每年年初召开党派工作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工作汇报,对党派的工作安排提出指导性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其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本着“长期共存”的方针实行互相监督 ,其中“主要是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参政党的这种民主监督在多元广泛的监督体系中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一、监督主体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 ,在监督中显现出明显的智力优势。民主监督是人民参与国家管理的一种政治活动 ,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宁曾经说过 ,“我们不是空想家。我们知道 ,不是随便哪一个粗工和厨娘都能马上参加国…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民主党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什么是民主党派?1993年出版的(中国统一战线全书》指出:民主党派是“对我国1948年5月1日前即已成立,并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共同斗争中具有民主运动历史的一些党派的通称。”这个定义告诉我们,’民主党派是一个有特定意义的政治概念,不是历史上所有存在过的党派都可以称为民主党派,从民主革命历史的角度看,它应具备下面三个条件:第一,它是长期参加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党派,这是前提。第二,它是长期从事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政党关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关系.其最显著特征在于: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它根本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多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的一党制,是植根于中国土壤、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崭新的政党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独特优势。重视和加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对坚持不忘合作初心,牢记参政使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化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加强民主监督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一种以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用20个字对我国政党制度作了精辟的概括:即“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深刻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内涵、特征、优势,弄清它形成的历史、与西方多党制、  相似文献   

17.
统战资讯     
[理论]政党关系和谐能够带动整个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则集中地体现了这—特征。和即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各民主党派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派合作是我国的一大政治优势张玉民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派合作,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几十年革命斗争历史铸就的历史事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多党合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中央全面回顾和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科学地分析了国内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基本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反映在政党与政党的关系、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和政党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着显著的不同.中国的政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政治制度,有着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我国多党合作的显著特征。民主党派只有认真、积极做好参政议政工作,才能与中共亲密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华大业。长期以来,各民主党派一直把参政议政工作放在首位,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有效途径,取得了很大成绩。然而,参政议政工作要想同我国改革与发展相适应,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在思想认识和方式方法上有新思路、新突破、新举措。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一、换位思考、解除偏见,提高参政能力和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中国前进的动力,也是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