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笔者曾亲历一件质询案的全过程:某县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一代表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某司法机关提出一件质询案。在大会主席团会议上,提质询方与受质询方依据各自认定的法律和事实,进行了近3个小时的“问”与“答”,最后以提质询方表示“不满意”要求受质询方再作答复而“休庭”。大会闲会后,时隔月余,在本级人大常委会的组织下,受质询方再对提质询方的几位人大代表重新答复,最终以提质询方几位代表表示“比较满意”而给这一质询案画上了一个不太圆的句号。为什么说这个句号不太圆呢?因为笔者  相似文献   

2.
信息与动态     
《山东人大工作》2015,(2):59-60
潍坊市:制定质询办法质询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一项重要权力,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一种重要形式。为行使好这项权力,在近日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潍坊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质询办法》。该办法对制定依据,以及质询的涵义和把握的原则,质询的主体和对象作了具体规定,对质询案的提出、质询案的形式要件、答复方式、质询案  相似文献   

3.
质询,是人大监督"一府两院"的一种形式,如何运用好这一形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1998年3月25日,在当阳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有十名代表联名向大会提出了一件质询案,引起了与会人员和新  相似文献   

4.
依法向"一府两院"提出质询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会议和人大代表的一种重要的、强有力的监督方法。本文试就质询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关于质询、质询案的关系及其目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将质询和质询案混为一谈,认为质询就是质询案,质询案就是质询。这种认识是不确切的。质询,也叫质问,是指人大代表就某一具体问题向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所属部门提出质问,要求被质询机关作出澄清、解释的一种活动。质询属于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的个体行为,不是人大的集体行为;而质询案是指依法具有质询权的各级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以法定数量联合对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所属部门提出质询的议事原案。由此可以看出,质询仅是个别或  相似文献   

5.
1998年2月25日,在当阳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大会收到了一件质询案,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密切关注。然而,由于所提的问题不够准确,质询的结果却令人叹息,是一次不成功的质询。应怎样看待这起质询案?该案不成功的原因何在?本文试剖析之。一、质询与答复质询案...  相似文献   

6.
一家在全国很有影响的报纸,将我国三级人大20年来颇有影响的5件监督事件,作了一个简单的归纳:一是共和国质询第一案——1980年8、9月间召开的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 170多名北京团代表就宝钢工程分别向冶金部提出质询,这是全国人大历史上第一起质询案,史称“共和国质询第一案”;二是湖南省人大罢免副省长——在1989年5月中旬召开的湖南省人代会上,人大代表就清理整顿公司的问题向省政府提出质询案,湖南省政府清理整顿公司领导小组组长、副省长杨汇泉在回  相似文献   

7.
闫旭辉 《公民导刊》2013,(10):46-46
<正>我国宪法、地方组织法都明确规定,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可以依法提出质询案。但笔者认为,质询案的实质要件是如何答复,而不在于是否在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提出,提出质询案只是整个质询案受理过程的一个起始点,是准备阶段的工作。质询作为一种重要监督形式应以监督法为准。虽然地方组织法第  相似文献   

8.
质询案现状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军 《人大研究》2003,(10):21-22
笔者对近期新闻媒体报道的 2 3件质询案进行了分析 ,归纳如下 :一、目前质询案的九多九少状况1.从时间上看 ,近四年质询案多 ,以前很少。 1980年全国人大会议上的宝钢建设质询案被称为共和国第一质询案 ,以后到 1989年湖南省才有一件 ,到了1999年、2 0 0 0年省市县的质询案逐步增多 ,说明人大的刚性监督在不断加强。2 .从报道情况看 ,不公开报道的多 ,主动公开报道的少。笔者接触到的案例肯定不是质询案的全部 ,一些案例没有被公开或详细报道 ,想必是公开报道对受质询机关有负面影响 ,或者质询程序、方法上还需要完善而不宜公开。3.从会议级…  相似文献   

9.
质询案是指依法具有质询权的各级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以法定数量联合对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所属部门提出质询的议事原案。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诸多原因,质询案提出或决定交由受质询机关答复的极少。质询权极少运用的原因质询权在宪法、监督法、组织法和代表法中都有明确的条文,而且法律对质询行为都有程序上的规定,但多年来,质询这一项法定职权并没有得到有效行使。笔者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宣传不到位;二是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认识不到位;三是代表履职不到位。  相似文献   

10.
李伟 《人大研究》2003,(10):17-17
从各地新闻媒体的报道来看 ,各地各级人代会上质询案非常少见 ,这应当引起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因为没有质询案 ,并不表明有关国家机关不存在问题 ,相反 ,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 ,如“三乱”问题、司法腐败等问题 ,却有愈演愈烈之势。笔者认为 ,未出现质询案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进入程序难。据反映 ,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 ,有些代表尽管按照有关要求提出了质询案 ,写明了质询对象、质询的问题和内容 ,但议案审查委员会提交大会主席团会议表决时 ,总是以质询内容不清或者质询的问题不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 ,而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