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董平  张玉玲 《人民论坛》2014,(10):170-172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市民化,研究他们的就业心理承受力困境、就业待遇评价力困境、就业法律诉求力困境、就业路径选择力困境、就业环境适应力困境,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就业问题不能单靠国家的制度和规范,还必须从身份认同感的培养、利益相关性的和工作适应性的自我调节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殊性决定着他们的利益诉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面临着一些困境:社会性排斥、社会保障差、培训体系不够健全、就业途径受局限等.为此,要加快推进户籍改革、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体系,创新就业服务和培训模式,加强维权组织建设,加大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的文化融合问题,附带利益的户籍制度是造成新生代农民工边缘生存困境的原因。要改革户籍制度,不断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新生代农民工做好教育、培训政策与就业政策扶持,保障他们的利益表达权,不断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玥 《人民论坛》2011,(11):162-163
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的文化融合问题,附带利益的户籍制度是造成新生代农民工边缘生存困境的原因。要改革户籍制度,不断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新生代农民工做好教育、培训政策与就业政策扶持,保障他们的利益表达权,不断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5.
黄闯 《中国青年研究》2012,(11):80-83,108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稳定就业是提高其工资收入水平、消解民工荒、顺利实现市民化,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但是,现时期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短工化却成了其就业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行为的短工化不利于其工资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对市民化政策的稳步推进也将产生不利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行为的短工化既是其个性特征的一种彰显,也是其理性行为的选择。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短工化行为的改变需要新生代农民工个人、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就业形势下,新生代农民工出现了就业难、创业难的情况,职业技能培训的不足也逐渐凸显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有:培训内容和形式老旧、培训范围窄、新生代农民缺失职业价值观、培训体系不够完善等。文章以此为出发点,探究职业技能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中发挥的作用及提升职业培训效果的主要措施,旨在强化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全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双 《传承》2010,(9):44-45
随着时间的流逝,农民工更新换代,第一代农民工逐渐回乡,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悄然登场,己经开始并且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担当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深入研究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有助于解决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困境,促进城市化、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间的流逝,农民工更新换代.第一代农民工逐渐回乡,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悄然登场,已经开始并且将在未来相当长时闻内担当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深入研究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有助于解决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困境.促进城市化、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论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参与是公民表达政治意愿、实现政治权利的重要手段,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构成.新生代农民工相比第一代农民工而言,其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能力不断提高,但因受政治参与途径缺失与参与制度不足等的影响与制约,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陷入了困境.需要从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走出政治参与困境,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制度化与有序化.  相似文献   

10.
李雪蓉 《求索》2013,(2):260-262
在代际差异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认为融入城市、完成向市民化的转变,是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共同愿望和诉求。分别从制度和非制度两个层面,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阻力和困境.提出了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推拉理论”的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拉理论"是研究人口迁移的重要理论,本文在"推拉理论"视域下,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和身份现状,分别从历史发展、社会变迁、个人意愿三个维度论证了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的必然性,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的困境和出路。  相似文献   

12.
打工青年艺术团以"用歌声呐喊,以文艺维权"为宗旨,在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中形成了组织结构扁平化、纵深联合能力增强、整合社会资源意识和能力提升、服务功能日益泛社会化的特征,并在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精神家园、反映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诉求、培育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的载体、增强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认知方面凸显了广泛的社会功能.同时,打工青年艺术团面临着发展困境,这些困境反映了草根青年组织发展的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进城务工的主力军,通过面向珠三角地区的抽样调查与深度访谈显示,在刘易斯拐点日益临近的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呈现新的时代特点与趋势,他们具有强烈的城市偏好,注重闲暇和工作生活质量,权利意识增强,工作搜寻的手段多样化、保留工资普遍较高,但他们仍然缺乏向上成长的渠道;结合调查数据,从薪酬待遇、工作生活质量、就业稳定性、劳动关系等方面分析评价了其就业质量,认为较低的就业质量制约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化与市民化进程,并从多个层面提出了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改进其就业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民工群体由"老一代"转向"新生代",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应打破"碎片化"的政策调整,从整体上设计社会政策改革方案。社会政策改革应从突破福利属地化管理的制度模式;稳定并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护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参与等方面入手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15.
向楠 《传承》2012,(17):72-73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我国农民工大军中的主力军。随着新生代农民工数量不断增长,他们面临的生存困境,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与社会冲突,开始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在田野调查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集体行动会很严格地遵守法律与市场的准绳,完全可以保持在和平、理性、可控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张泽峰 《乡音》2011,(3):19-20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城镇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我省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60.9,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按  相似文献   

17.
从富士康事件透视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圳富士康今年以来发生的连环跳楼自杀事件,透露出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生存困境,包括没有实现体面劳动的工作困境,希冀、脆弱遭遇单调和冷漠形成的精神困境,作为城市里的农村人面临的生活困境等.这些困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民工自身的原因,也有用工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原因.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生存困境,不能仅仅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必须让各方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寻求多途径的综合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王金水 《桂海论丛》2011,27(2):80-84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一道全新命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明确"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呈现"三高三低"的特点。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仍是处于城市制度之外的社会群体,社会地位边缘化、居住边缘化、就业边缘化、经济地位边缘化。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比农民工问题更复杂,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并非一朝一夕。政府应把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真正摆在议事日程,给予特殊关注,采取多种途径解决这一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  相似文献   

19.
张施  林欣怡 《前沿》2013,(2):95-96
“民工荒”是一个不分地域的全国性难题.“民工荒”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指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也就是说出现了供求不均衡.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偏好将极大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因此,本文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偏好和政府策略.这些研究对政府了解当前农民工劳动力供给趋势,制定有效的农民工就业管理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外出农民工超过2.4亿人,是城市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六成以上为年龄不足35岁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长期在城市社区就业、生活,户籍却在农村,生活面临很多困难,在社会福利方面有强烈的需求。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合理的社会福利需求,为之提供相关服务、创建有利的政策环境,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福利发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本研究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福利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了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福利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