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棣 《岭南学刊》2006,4(6):66-69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以恢复中华民族精神为己任,自觉传承民族精神,增强了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培育民族精神的载体,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劳动保障世界》2010,(1):F0002-F0002,1
八十年前,“中国太平”走出一条奋发图强的民族企业振兴之路;八十年后,“中国太平”在改革发展的春风中乘风破浪,成为中国民族保险业发展中的精英。  相似文献   

3.
由“九一八”事变引发的抗日战争中,民族凝聚力被激活,民族精神重新迸发,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地位进一步确立,也正是在新的民族凝聚力的感召下,抗日战争才最终获得胜利。因此,对中华民族来说,“九一八”事变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是中华民族凝聚力重新整合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民族凝聚力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的一种综合国力.梁启超民族凝聚力思想为我们后人提供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昭示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统一、民族富强的强大基石;经济基础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坚强后盾;爱国团结、自尊自强是民族凝聚力不竭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5.
提高领导者素质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关键卢昌健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和根本途径,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关键在于提高领导者的素质.本文仅就提高领导者素质与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关系问题提点粗浅看法.(一)领导者在增强民族凝聚力中,起着不可忽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量化,需要将复杂的理论问题简单化为可操作的系统,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需要设计出测评指标和操作方法。民族成员的凝聚倾向则是民族凝聚力的外在表现,这种凝聚倾向可以通过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国家和社会的热爱程度得到近似反映。本文在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层级结构作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民族凝聚力(民族成员凝聚倾向)的量化测评的指标体系,由此通过问卷调查方法,从一个侧面对民族凝聚力进行量化测评。  相似文献   

7.
对外开放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吴胜家“愈是民族的,便愈是世界的”,这一点大家可能比较容易接受,但“愈是开放的、世界的,便愈能丰富民族性和强化民族凝聚力的”,这一点可能就有异议了,笔者的观点是肯定的。一、悠久的开放传统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日益形成强大凝聚力的...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而伟大的事业.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7页)他又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称之为中国人民“真正的雄心壮志”.那么,靠什么样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去实现“雄心壮志”呢?靠什么去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呢?本文试就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凝聚力问题,略述管窥之见.一、爱国主义传统铸就了民族凝聚力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在世界上最有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由古至令,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一脉相承,形成了一种优良的历史传统.一种可贵的民族精神,当今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所以,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爱国主义传统密切相关,也可以说它缘于爱国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统一、独立和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就其功能而言,它直接表现为一种团结力或称为统一力,具体包括: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向心力,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的吸引力,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台独”是与民族“凝聚”背道而驰的民族“离散”。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中华民族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凝聚”与“离散”同在的矛盾运动现象,尽管“离散”的现象不占主导地位,但它仍不时地作为民族凝聚力的对立方面表现出来,“台独”即为其中之一。“台独”的产生与发展,原因十分错综复杂,但归根到底是中华民…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内隐形态的本质要素 ,从内和外、本质和现象、核心和核外的关系看 ,民族精神处于内在和核心的位置 ,民族凝聚力是民族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联结、互相渗透 ,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总体说来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消长呈现一种正相关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 ,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中华民族精神的丧失 ,导致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削弱。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能振奋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削弱 ,则使中华民族精神沦丧。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整合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就是我们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