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我们所认为的草稿,其实就是人生的答卷———无法更改。小时候,父亲让我同一位老先生学书法,用废旧报纸练字多年,可自己一直没有大的进步。老先生对父亲说:“如果你让娃儿用最好的纸来写,可能会写得更好。”从此以后,父亲就按照他说的去做了。果然,我的字大有长进。问其原因,老先生说,因为你用旧报纸写字的时候,总感觉是在打草稿,即使写得不好也无所谓,以后还有机会,所以就不能完全专心;而用最好的纸,你就会感觉机会的珍贵,有一种很正式的心态,也就比平常练习时更加专心致志,用心去写,所以字也就能够写好。多年以后蓦然回首自己走过的人生路…  相似文献   

2.
年愈古稀的父亲,儿女是他永远的牵挂。当获悉女儿有了婚外情家庭面临崩溃时,父亲不远千里动员全家出征,演绎了一番亲情大拯救……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绝活     
父亲有两手绝活:用我们最古老的彝族文字书写春联;用家乡特产的苦竹、雪麻和香叶擀制香条。 父亲的这两手绝活,都是叫生活给逼出来的。 父亲小的时候,家境极为贫寒,又遇上连年兵荒马乱,匪患不绝。爷爷和奶奶不堪生活的重负,只好把六岁的父亲送到寨子里的神庙去当香灯客,跟着大毕摩(祭师)学习古老的彝族文字。做香灯客是民间一种光彩的说法,其实说穿了就是在神庙里当伙计和下人。好在父亲人虽老实本分,但十分勤奋刻苦。使用古老的彝族文字为寨子里的乡邻们书写春联的绝活,就是父亲在神庙里做伙计的那几年学到手的本领。 因为父…  相似文献   

4.
年届67岁的耿琪昌教授,离开岗位后一直在家潜心撰文著书,几年间先后发表学术论文数10篇,出版了近100万字的专著。还被武警、司法等多家专业学校聘为名誉教授,是全省公安系统颇具影响的学术专家。 耿家有两个儿女,都很孝顺。大女儿耿芳萍在一所中学当教师,小儿子耿志伟在省外贸驻珠海办事处工作。4年前,耿教授的老伴因心肌梗塞突然去世,儿女们考虑到年事已高的父亲身边无人照顾,在医院当护士的儿媳余小青不得不搬回家住。  相似文献   

5.
补习孝心     
在一次偶然机会中,我见到一幅这样的漫画:一个人高马大的儿子,将年迈的母亲踢出家门,还大骂母亲是老不死的。他父亲从老远的地方跑来要教训这个不孝子,谁知这位可怜的老母亲却挺身而出:“有我在,我看谁敢!”那个不孝子在母亲身后洋洋得意,他父亲呆若木鸡。表面上,这幅漫画有些夸张,可事实往往如此。父母在年轻时,为了儿女,花费着巨大的精力和心血,乃至自己的青春。他们看到儿女消瘦的脸庞,会心疼得落泪;几日不见儿女,就牵肠挂肚,见了儿女,又嘘寒问暖,尽管儿女常显出不耐烦的神情;儿女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向他们倾拆,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帮助儿女…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七夕"节时,带着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众多丰富多彩的相亲盛会在全国许多城市纷纷浪漫上演。说是相亲大会,实际上到场的年轻人很少,大部分替儿女当"红娘"的父母已俨然成了相亲会的主角。对此,很多儿女们却并不领情。有人认为:"父母包办相亲"在省了儿女时间的同时扩大了双方的选择面,并可让年轻人更好地投入工作;也有人认为父  相似文献   

7.
岁末年初的一个下午,我在上海拜会了陈丹青先生的父亲——陈兆炽老先生。老先生身材魁梧,跟清秀的陈丹青有点儿对不上号。老先生客气地迎我进屋,虽已84岁高龄。却是周到有礼。沏茶倒水。屋里陈设简单,老人性格爽快,落座后即开讲他正在经手的一件案子.  相似文献   

8.
请随着我的笔、沿着下面这段文字,去认识和关注生活中这样的一些父亲——身有残疾的父亲和残疾儿女的父亲。  相似文献   

9.
今天,当我们寻找居住在昆明的名人之后时,84岁的董坤维老先生无疑是一位重量级的特殊人物,已找不出有谁像董老这样与云南近代风云人物有着如此多的亲密关系。舅父唐继尧、父亲董泽都是他熟悉和崇敬一生的亲人。笔者的父亲与董老是同龄同校的同学(从昆华小学到云瑞中学),近些年来,  相似文献   

10.
岁月蹉跎,寥廓海天,我与蒋经国先生西湖一别,转瞬已三十五秋,回顾往事,历历在目.前读廖公:“人到高年,愈加怀旧一句及经国手写“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一语,不禁令人感慨系之!一缕缕有关蒋氏父子的往事,扣动了我的心弦,如梦幻般地又在我的眼前浮动了. 回忆五十年前,当时我正在南京公园管理处工作,蒋介石老先生当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他身边原来有个秘书叫吴俊杰,也是奉化人.有一次蒋叫吴送一封信,结果吴迟迟没有送到,蒋很不满意,想把吴换掉,就叫机要科长毛庆祥物色人选.毛的父亲与我父亲是宁波法政学堂的同  相似文献   

11.
上海大火     
2010年11月15日14时,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高层公寓内,有夫妻在睡午觉,有孝顺的儿女回来要给父亲过生日,有的人准备出门采购……他们都没有感觉到,一场灾难正在向他们逼近。  相似文献   

12.
刚读大学的时候,是素质教育提得正响的时候,为了响应这个号召,学校打破禁例,特意第一次请了市性病防治中心的专家给我们讲课。 进大学后,一切部是新鲜的,那一堂别开生面的性教育课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课的专家是一个风趣幽默的老先生,满头银发,笑容可掬,和蔼可亲。一上来就冲我们乐呵呵地说:“大家知道吗?你生来就是要做冠军的!” 看着大家一脸茫然的样子,老先生拿出三副图解挂在讲台前:一幅男性生殖器图,一幅女性生殖器图,还有一幅受精卵形成图。下面顿时鸦雀无声,这是我们第一次这么直白地面对这些东西,每个人都是一脸严肃,甚至男女生坐在一块的还有一点尴尬。  相似文献   

13.
张九精,正在感动海南。“作为人,他正面困难;作为儿女,他尽了孝道;作为学生,他成绩优秀;作为公民,他诚信践诺。”海南省教育厅厅长黄国泰细解张九精“四个角色”,道出张九精感动我们的情由。张九精,海南师范学院的一名河南籍贫困学生。母亲早逝、父亲病重,他靠当家教、捡破烂,将父亲从家乡接到学校附近来照顾;深感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他的专业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作为“校园十大感动人物”,他不想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缓交学费,也不想给试图资助他的校系老师带来经济负担,毅然选择了打工挣学费、还完学费再求学的路子。他说:“学校也困难,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区分父职与父教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回答了父教的基本内涵、父教应该履行什么样的责任,以及如何处理好父教与母教之间的分工等问题。从教育影响角度看,父教是父亲基于男性家长性别和角色地位对子女的影响、引导和培育,父亲对子女的教育是父亲的权利,是家庭治理和家庭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家庭教育分工角度看,父教是父亲作为家庭成员分担家庭教育责任与事务活动的过程,包括抚养、照料、陪伴、引导、管教以及为子女教育成长创造条件等内容。深化父教问题研究的关键是处理好与母亲以及家庭其他成员的分工,父母教育分工应该坚持整体平衡、儿童发展利益最大化、父母优势互补、自愿性与包容性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家庭教育分工应以家庭主义为指导,以优化家庭教育资本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家庭整体利益,不应该以性别主义为主导视角。  相似文献   

15.
父亲(散文)     
又是挥手告别时。76岁的父亲一早就起身,坚持把我和孩子送到街口,又叫来机动三轮,安顿我们坐好。叮嘱的话还没说完,摩托骤然起动,差点带他一个趔趄,后面半句说的什么,全没听清。 父母膝下4个儿女,都已成家,分散在宜宾、成都、佛山。二老以沫相濡,相伴于小城富顺,算来已近20年了。市里的领导念其年迈多病,说可做工作调回一人到身边。父亲谢绝了。他说,儿女有儿女的事业,万不能拖累了他  相似文献   

16.
陈序经     
《新东方》2000,(4)
陈序经(1903~1967),字怀民,文昌清澜镇洋头村人,著名教育家、文化学家和历史学家。 陈序经早年随父侨居新加坡,进华侨学校读书,成绩均列前茅。受  相似文献   

17.
1980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获第一名),震动了全国美术界,也深深扣住了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的心.父亲那布满皱纹、黝黑的脸,沁满汗珠、鼓着青筋的额,老树皮似的手和由于长期劳作而变形的指甲,干裂的嘴唇,残存的牙齿,盛满清水的粗瓷碗,以及那在烈日下带伤劳动而又毫无哀怨的充满慈祥的表情,使青年们的心都颤抖了.父亲——这就是生我养我的父亲!这就是如此淳厚、善良、辛苦、默默无闻地劳作而又默默为儿女祝福的父亲!!北京大学历史系几位学生流着泪说:"想想'父亲',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发愤读书呢!"两个即将出国留学的学生看到这幅画时,当场咬破手指在手帕上写下"记住父亲"四字.南疆、戍边的营房内,几个年轻军官,把《父亲》贴在墙上,他们读了罗中立介绍《父亲》创作  相似文献   

18.
党有党风,政有政风,民有民风,家有家风。近几年来,党中央对各级领导干部树立良好的家风,管好家属和子女,再三强调,并有明确的规定。在我们身边涌现了许多严于治家的典型。党的好干部郑培民反复教导子女:“你们自己要争气,不可能从我这里得到任何关照。”儿子海龙在湘潭大学读了7年书,郑培民从没有用专车接送过一次。有一次,郑培民要到湘潭开会,上车时发现儿子想搭顺路车去学校,他立即严辞厉色、毫不客气地把儿子喊下车,叫儿子乘长途汽车去学校。现在,已经博士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的海龙感慨系之:“父亲教会了我怎样做人。”范匡夫的大女儿范…  相似文献   

19.
普法     
《民主与法制》2021,(14):62-63
清明期间,我国自古就有祭奠故人、寄托思念的传统。而就在今年,柳女士一家人却度过了最为悲伤的清明节。事情得从保姆王阿姨说起。柳女士在外地工作,83岁的父亲柳老先生独自—人生活,因年岁较大,行动多有不便,柳女士便托熟人从老家请了王阿姨照顾父亲起居。  相似文献   

20.
赵玉平 《群众》2013,(5):I0067-I0067
分槽合槽 有位老先生,养了两匹千里马,准备合适的时候出手卖个好价钱。养马要每晚起来给马喂草添膘。老先生很勤快,但几个月下来,两匹马反而掉膘了。原因何在呢?请来了“马博士”。“马博士”告诉老先生,马不安心吃食,关键就是因为合槽饲马,每次吃的时候,两匹马你争我抢,根本不能安心吃食。解决方案就是为两匹马准备两个食槽,分开饲养。一试果然有效,很快就变得膘肥体壮。这就叫做“分槽喂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