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父亲叫刘本祥,在部队时叫刘炳祥.在国民党的军官档案里,应该可以查到我父亲的名字.父亲生于1909年,如果活到现在应是106岁.要是父亲还活着就好了,他有可能会领到一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我写过一篇《母亲的奖章》,记述的是母亲当县里劳动模范的事.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该写一写父亲的纪念章了.父亲是一位抗战老兵.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他的子女不提起他,恐怕没人会记得我们的父亲了. 以前,我从没想过要写父亲.父亲1960年去世时,我还不满9周岁.父亲生前,我跟他没什么交流,父亲留给我的印象不是很深.因为我们父子年龄差距较大,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觉得父亲已经变成了一个老头儿.  相似文献   

2.
演绎父爱     
马凯 《中国保安》2006,(14):49-50
几年来,自己尝试着写了些东西,远在故乡的父亲为此甚是自豪,他常常在喝了酒的时候,喜欢拿出我那些文章夸耀于乡邻朋友,希望从他们的眼神里获得一种慰藉。父亲年轻的时候连生活都成问题,自然也就没读过什么书,更不懂得什么文章了。如今,父亲常感叹说,大山里出了个会写文章的儿子,其实,我那些贫瘠的文字,在巍峨如山的父亲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有时,静下心想一想,自己写了那么多东西,为什么偏偏就没有想到写一写父亲呢?他老人家一生中的故事,苦涩而温馨地演绎在我的心灵深处。我的家在西南山区的一个农村里。八十年代初,家乡正闹自然灾害,当时我…  相似文献   

3.
冯玉祥名字的由来 爱国将领冯玉祥本名冯基善,字焕章。家境贫寒,11岁时失学,随父亲在保定练军营盘自修。他父亲想替他补上兵额,领一份“恩饷”以补助家用。后来营中有了一个缺额,管带苗某就说:“这回该叫冯大爷的儿子补上去。”主管人员问:“叫什么名字?”苗管带一时想不起来,又怕耽误这一机会,就随手写了“冯玉祥”三字。从此,这个名字就正式使用起来。  相似文献   

4.
刘兴雨 《同舟共进》2013,(11):82-82
电视剧《大宅门》有一个细节,人们未必留意,那就是少年白景琦的父亲让他好好练字,他抬出自己的老师季先生,季先生说字是为了“用”的,不是为了“看”的。言外之意,就是字不用写得像字帖似的,一句话把父亲的嘴堵住了。也就是说,他用自己的精神之父,战胜了自己的生身之父。亲不过父母。父亲也可以指导自己的子女在精神上成人,但能让子女完全信服的往往不多。人们常常是在儿童时觉得自己的父亲什么都对,很了不起,甚至很伟大,可到少年、青年时又觉得父亲落伍或者什么都不对。  相似文献   

5.
1998年大洪水回落江槽后,我从黄冈市黄州区千疮百孔的长孙堤回武汉,一位省委副书记敦促我写了歌词“父亲的故事”。他说:“文艺作品多写母亲,父亲写得少,其实父母都是永恒的主题。”写父亲的故事,也揉进了我对生父的怀念,十易其稿,谈不上精益求精,但烂熟于心,我能脱  相似文献   

6.
叶芳 《台声》2003,(1):25-26
忽然收到《台声》杂志的一封约稿信,一时间有些惊诧,又有些茫然,惊诧的是:仿佛一晃之间,《台声》已走过了长长的20个年头;茫然的是:我一时竟不知道要对这封热情的邀约说些什么,写些什么。正像《台声》的副主编汪舟先生所说,我父亲叶纪东和我与《台声》杂志有着父女两代人的情缘,总该有些要说的,要写的。把它写出来,做个回忆、做个怀念、做个感言,或是其他什么,都算是对《台声》办刊20周年的一种庆贺吧!20年前,台联刚刚成立之时,父亲被在京台胞推选为北京市台联副会长,由于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对台湾广播工作己有…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的父亲叶橘泉生前是一名中医,也是农工党党员。今年8月28日是他123周年冥诞,《前进论坛》杂志编辑部约我们写一篇纪念他的文章。写什么内容呢,想到父亲一辈子悬壶济世,在他去世后的这30年,他生前所做的工作获得了医学界的公认,而今年即将完成的《叶橘泉医学全集》(共9册)的出版发行,将把他毕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和中药研究的经验奉呈给世人。2018年10月10日,江苏省中医院隆重举行了首届"橘泉院士论坛",并预定在每年10月的院庆之日举行"橘泉院士论坛"。念此,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帐单     
不知道有多少次心潮澎湃之余展纸弄墨地要写父亲,也不知有多少次面对着眼前的一方清笺咬着笔杆子发呆。我总想,父亲太平凡了,和父亲生活了二十年,我从未真正读懂他,也没有从他的身上品出什么高大和伟岸。也许是我太愚蠢了,我想。岁末之际,从工作了四年的深圳回到家中,无意中和父亲提到了这四年多的开销。我告诉他这四年多我只花了17000多元,也就是说我每月花费三百余元,并且一再声称自己的节俭超过了其他许多同事。父亲并未多说什么,只是很平淡地告诉我说家里一年的花销是五六百元。我当时吃了一惊,很疑惑地问了一声:“真的吗?”第二天起床…  相似文献   

9.
点歌的人     
那天我在办公室编写电视新闻稿件,正忙得昏头昏脑的时候,老人推门进来了。 他是来点歌的。 老人走到我跟前,并不像其他点歌者那样送上事先写好的祝词,而是浑身上下摸了半天,慢慢掏出一支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见我摆摆手,他却并不收回,执意放在我的办公桌上。 我不会写字,能不能帮我一下?他有些难为情地搓搓手──这种代笔的事以前也碰到过,于是我便拿起圆珠笔:说吧,怎么写? 老人想了想,说:就写上“祝父亲生日快乐”吧。父亲?你父亲多大年纪了?我有些惊讶,来人的头发已经花白,看样子有六七十岁,他父亲怕不是有八九十岁高龄了。 他有些尴尬地笑…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位职业编剧。近几年,他编剧并投拍的两部电视连续剧,都是写父亲的。我问他,是因为父亲情结吗?他没有回答我,只是怔怔地望着窗外的大街,很重的心事,正透过他的神情向外弥漫。他说,10年前,就是在这条大街上,我把我的父亲弄丢了,一直都没有找回来。他说,母亲来电话告诉我,说父亲的“糊涂病”越来越严重了。我知道父亲惠的是“失智症”,于是,我回了趟家,决定把父亲接到城里,找大医院瞧瞧,看有没有办法缓解病情。他说,那天起了个大早,带着父亲上医院。当时,人很多,公汽很挤,我再三叮嘱父亲,一定跟紧我,但车到站之后,父亲还是不见了。  相似文献   

11.
点点 《传承》2004,(2):35-36
1965年11月,“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已经拉开。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25日,我的父亲罗瑞卿到了上海。当时,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在那里。万万没有想到,在“上海会议上,林彪一伙对父亲进行了报复陷害,也就是从那时起,父亲和我们一同经历了人生中最惨痛的时光。上海市的一位负责同志告诉父亲:毛主席对北京各报不转载姚文元的文章很不满意。那位同志对父亲说,他什么人都没有告诉,但他考虑父亲可以例外。父亲听了后,叫秘书要了一本单行本来。26日下午,父亲陪同毛主席接见柬埔寨的朗诺。在外宾来到时,父亲向主席…  相似文献   

12.
报刊撷英     
在毛毛写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这样写道:“父亲和阿金是1931年在上海认识的,他们同被派往江西的中央苏区工作,一路同行,后来结为夫妻。”1933年5月,邓小平遭到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批判,“在他遭受批判后,1933年,阿金离开了他。” 此时,阿金已调到中央组织部任组织科长。李维汉是组织部部长。后来,她和李维汉——两位曾在上海共同战斗的战友结成了革命伴侣。  相似文献   

13.
一位老师说他曾布置了一个作文题,让学生写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说可写父亲也可写母亲,结果班上40余名学生,有30多名选择写《我的母亲》。他曾问过这部分学生,回答同出一辙:对父亲不太了解。思考与讨论就此展开,它直指今日之父亲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被动角色。  相似文献   

14.
如何是孝?     
孔子的学生曾参是著名的孝子。有一次,曾参有了过失,他的父亲曾皙拿棍子打他。曾参休克倒地,一会儿才渐渐苏醒过来,站起来就问他的父亲:“您受伤了吗?”鲁国人都赞扬曾参,并将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对守门的人说:“曾参来,不要让他进门。”曾参自己以为没有罪过,派人去问孔子为什么不让曾参进门。孔子说:“你难道没听说过去舜的事吗?舜作为儿子,用小捶打,他就站着不动,用大棍打,他就逃走。要找他干活,他没有不在父亲身边的,要想杀他,父亲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现在,曾参在父亲暴怒的时候,不逃走,任父亲用大棍打,这就不…  相似文献   

15.
50年前,不满周岁的吕颂民随行医的父亲来到大陆……相见不相识如今,他终于降落在台湾的机场,踏上了故乡的土地.然而,验证小姐却迟疑地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才低头仔细地查看他的证件,并像鉴别珠宝似的看了好一阵后才抬起头,用一种疑惑的口气问:“你什么时候去大陆的?”“1947年5月.”小姐怔住了,一双黑溜溜的  相似文献   

16.
苏枫 《小康》2011,(9):112-115
1986年,梁培恕第一次萌发了写父亲的念头。梁培恕写父亲,是他发现外界对父亲及其思想的种种解读很多都是简单化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一个真实的梁漱溟是什么样?1999年时,梁培恕完成第一稿。这本写父亲的书第一次在大陆出版,已是2011年  相似文献   

17.
黄子云 《传承》2003,(4):35-37
革命烈士夏明翰的诗,充满革命豪情,饱含着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前仆后继,奋勇向前。满腔激愤吟“三洋”夏明翰祖籍湖南省衡阳县礼梓山。1900年出生于他父亲的任上———湖北道归县。夏明翰8岁那年,跟随母亲到了汉口,住在外婆家。一天,明翰和母亲乘坐一条外国轮船从武汉到九江去。一上船就看到船上的洋人气势汹汹,骄横跋扈,对中国乘客任意斥责,指手划脚。明翰的母亲触景感怀,站立般沿栏杆处,吟诗一首。明翰拉着母亲的手,听得出神,象在想什么。过了一会,母亲叫明翰也作一首。明翰不知写什么好,母亲就启发他:“你就…  相似文献   

18.
老父找工作     
父亲今年65岁,正是安享晚年的年纪,但他非吵着闹着要去打工,说他在家闲着心里闹得慌.知父莫若儿,我知道父亲的心思.自从我生重病住院,掏光了家底儿,而且痊愈后再也不能出去打工挣钱了,家里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很是艰难,这才是让父亲动了打工念头的真正原因.可他偌大一把年纪,能干什么呢?又有哪个老板肯雇用他呢?正如我预料的一样,他出去转了几天,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19.
一天,收到父亲的一条信息:“孩子,我爱你。”我流泪了,很久。在我的印象中,与父亲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少的。因为他总是非常非常忙,早出晚归。我已经习惯了他经常不在家。偶尔在家的时候,我们之间仅限于简单的对话。他从来没有向我表达过什么,但是我知道,他是爱我的,正如我爱他一样。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全部都是父亲的影子。开始记事认人的时候,妈妈在外地上大学,是父亲给我穿衣,做饭,送我上幼儿园,每天中午给我买一个水果做零食。整整3年时间,我都是和父亲  相似文献   

20.
江平 《人大论坛》2014,(4):52-52
台湾学者陈长文先生送给我一本书,书名为“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写的是台湾政界法律人的现象。这本书的序是马英九先生写的,他在序中谈到他当年报考法律其父不同意,要他报考政治,三十多年谁也未说服谁,马英九的父亲认为儿子学了法律后“法治观念太强,司法性格太重,守经有余,权变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