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董磊 《前沿》2003,3(11):22-24
"韬光养晦"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28字"战略方针的核心内容,是新时期中国国际战略的总方针.当前,"韬光养晦"国际战略受到了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质疑".笔者在全面分析"韬光养晦"国际战略思想内涵的基础上,认为"韬光养晦"国际战略符合党的十六大所明确提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坚持"韬光养晦"的国际战略方针仍然是我国的务实与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进入新旧转换的历史大变动时期,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国际战略思想,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它不仅是应对当时复杂国际局势的权宜之计,还是为了中国国家利益而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进入新世纪,"和平崛起新道路"、"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是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战略新的继承和发展.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国际战略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外交新思维:从“韬光养晦”走向“有所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兵 《湖北社会科学》2005,3(10):101-103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邓小平针对特定的历史环境而提出的应对措施,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外交体现出重“韬光养晦”轻“有所作为”的特点。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中国国家利益的拓展,中国外交应从“韬光养晦”转向“有所作为”,积极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承担大国责任,塑造大国形象,大力推进多边外交。  相似文献   

4.
“有所作为”是邓小平在冷战结束过程中 ,继提出韬光养晦的战略思想后 ,又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方针。本文首先阐明了中国在国际上要有所作为的必要性 :只有有所作为 ,才能体现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作用和分量 ;才能打破西方强国对中国的歧视 ,争得同它们平等互利的国际权利 ;才能增强中国的国际信誉 ,从而为我国的对外开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文章接着论述了我国“有所作为”的主要表现 :(1)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 )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积极敦促地区冲突的和平解决 ;(4 )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繁荣 ;(5 )引领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5.
后危机时代背景下,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继承与发展"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思想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大学生海洋意识建设问题上,要贯彻"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思想,摈除传统重陆轻海的观念,提高大学生海洋意识水平和服务能力。和谐世界理念和合作博弈理论为我国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现实空间。  相似文献   

6.
陈文良 《中国发展》2012,12(1):81-83
摘要:本文简析了“韬光养晦”外交战略的历史与现实,并结合《孙子兵法》的相关论述,指出中国必须全面审视、理解和坚持“韬光养晦”策略,并要正确认识到“韬光养晦”相较于一种手段更是一种价值。该文认为,破除激进主义的简单思维,破除盛世的迷梦,冷静地正视,有效地反击,运用东方文明的智慧,从而最大限度地突破围堵,为国家的和平发展营造最佳的战略环境,才是当前中国外交战略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7.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古为今用,是我们事业的需要。在这方面,我们党的领导人做出了(?)好的榜样。下面,谈谈从“韬光养晦”和“善于守拙”想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莉 《青年论坛》2006,3(1):18-20
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思想,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世界局势的全面把握基础之上的.它不是应对90年代初复杂国际局势的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为了我国长远利益而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当前的新形势赋予了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更丰富的科学内涵、更坚实的客观依据、更迫切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9.
蒋建忠 《前沿》2005,3(4):6-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国家安全战略思想,即战略目标:国家利益至上的坚定性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正义性的统一;战略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原则性和坚持和平解决国际问题灵活性的统一;战略手段:作为出发点的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促进国家安全的策略和作为基本点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人间正道是沧桑,渐入佳境乐小康。丰衣足食图进取,韬光养晦不逞强。内功精深后劲大,  相似文献   

11.
“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是邓小平同志结合我国国情,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有其特殊的含义:求经济发展、保国家安全。维护21世纪初中国国家安全必须坚持“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因为它适合当前国家安全环境的需要、关乎目前安全目标的实现及长远安全利益的获得;同时它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更具有现实可操作性,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韬光养晦”作为一句成语,它的意思是明确的,就是暂时收敛锋芒,掩藏才能,隐居待时。选编《昭明文选》的南朝梁萧统太子就说过:“圣人韬光,贤人遁世。”这可能也是那个时代无可奈何的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对外战略必须实现"四个平衡",才能抓住机遇,化危为机,即在维护、拓展我国利益与避免过分刺激相关国家利益之间找到平衡,在满足国内期待与满足国外期待之间找到平衡,平衡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权力与义务和在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之间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4.
《山东人大工作》2007,(8):58-59
《中国经济时报》6月25日刊登华黎明的文章说,中国提出和谐世界这个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说明中国外交从理论上告别了“斗争哲学”。中国的崛起是为了造福13亿中国人,也是为了与世界各国共建一个和谐的世界。而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大概可以为“韬光养晦”划上句号了。  相似文献   

15.
1989年前后,面临苏东剧变,中共第二代核心邓小平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强调“决不当头”,声明即使中国将来强大,也不称霸。中共十六大后,外交上的动作颇引人注目。5月中下旬,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访日期间,因不满小泉决意参拜靖国神  相似文献   

16.
何标 《台声》2014,(1):41-41
在京台北学者陈君与访问大陆学者林君,常相切磋论道,一日,谈及“中国威胁论”,对话如下:奥巴马口吐真言 陈君:西方报刊上“中国威胁论”屡见不鲜。其实中国大陆一向韬光养晦,埋头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对外战略必须实现“四个平衡”,才能抓住机遇,化危为机,即在维护、拓展我国利益与避免过分刺激相关国家利益之间找到平衡,在满足国内期待与满足国外期待之间找到平衡,平衡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权力与义务和在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之间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8.
张辉 《小康》2006,(3):54-55
当打破药价坚冰的无限乐观逐渐“退烧”之后,人们发现,在新旧力量的利益博弈中,传统药品流通体制和医疗体制依然是坚不可摧。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平价药房陷入了集体沉寂,其间有的暗中扩张,有的韬光养晦,有的静观其变,也有的黯然退场。“生存还是死亡”,是平价药房2006年绕不过去的一道槛儿。  相似文献   

19.
李新 《现代领导》2008,(5):16-17
现在的“韬光养晦”与10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但中国现在仍要保持相对低的姿态,和其他国家搞好合作。下一步世界上重大制度和秩序的调整改革都会要求中国参与,我们必须准备应对这个改变。  相似文献   

20.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作为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它的现代法治文明程度也应与国际接轨。4年后,世博会将在上海召开,市民综合素质的提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