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见义勇为行政立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见义勇为是公民在法定职责和义务以外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或抢险救灾、救死扶伤的合法行为。当前在见义勇为的保障制度中存在很多问题,有必要通过法律形式进行规范,且立法的时机已基本成熟。从行政立法的角度看,见义勇为立法应充分体现合理性和合法性。见义勇为立法应规定对见义勇为者的确认、保障和奖励;规定确认、奖励和保护行为的程序;规定对持有异议的当事人的行政救济。见义勇为立法实施可以有两种方式,但以最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通过一部保护见义勇为者的法律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公民的知情权是联合国致力维护的一切自由权利的关键,是民主社会的基石。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知情权已由《宪法》赋予。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支撑,公民的知情权还停留《宪法》原则的权利层面上没有被确认为实有权利。反思非典的教训,我国权力机关应加速对公民知情权的理论及立法研究,早日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切实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  相似文献   

3.
刘颁 《人民论坛》2014,(8):123-125
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共识,也是实现公民行政知情权的必然要求,更是建立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保障,其实现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标志。政府信息公开体现法律公平公正的价值品质,人民主权原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宪政基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制度方面完善都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共识,也是实现公民行政知情权的必然要求,更是建立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保障,其实现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标志。政府信息公开体现法律公平公正的价值品质,人民主权原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宪政基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制度方面完善都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王伟 《人民论坛》2010,(4):235-236
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是权力与利益的关系问题。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是加强行政伦理法制建设的基点。因此,要通过法律制定、机构设置、机制体系建设等,将行政伦理规范体系的要求转化为公务员的内在品质,从而达到加强公务员为政之德、预防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公民角色不仅仅表征于公民是国家的主人,同时它还体现在公民是国家的建设者和捍卫者。一个和谐、健康的公民社会,不仅是凸显着公民权利与个人价值的社会,同时它还应该是一个倡导公民责任、人人履责的社会。2001年,我国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强调,要"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懂得负责已成为现代社会对公民的基本品质要求,自觉负责、能够负责的公民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电子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昕 《长江论坛》2008,(3):59-65
电子政府是传统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与拓展,而信息公开制度是电子政府治理理念的灵魂。电子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能够充分保障网络环境下公民知情权的实现,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我国在网络环境下的知情权法律体系,应立足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充分汲取国外立法的先进经验,对电子政府信息公开立法进行合理、科学的制度设计,对信息公开的适用范围、实施机制、保障措施和权利主体的救济途径作出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8.
行政参与原则是现代民主、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现代社会人权保障的自然延伸。特别是在当前的政府法治时代,行政参与理应贯彻于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始终。国家有义务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公民行政参与权的落实。  相似文献   

9.
强制是国家权力的重要属性。没有强制权,国家将无法维持秩序,实现其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国家通过立法,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要求全社会遵守以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国家意志,通过司法强制实施有效的司法裁决以解决争端,通过行政强制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或者不履行生效的行政决定的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权利予以限制或者处分,直接执行或者迫使当事人履行由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法律上的义务,以实现其对社会的管理。因为国家管理大量的表现为行政管理,所以行政强制是国家强制权中的重要部分。一、行政强制法的基本理论与原则行政…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代开放式行政的重要手段之一,行政参与不仅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级政府的实践工作中,而且已在我国的立法中得到了逐步确认。行政参与的快速发展源自于其自身所拥有的显著功效,这主要包括:为公民的意愿表达提供了渠道、有助于公民权益和社会公益的实现、有助于增强行政活动的可接受性,以及有助于提高行政行为的质量。对行政参与的主体、领域、方式、效力等实践环节进行微观分析,并通过行政法律规范为其施加必要的限定,通过规则进行治理,是确保行政参与功能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有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建 《人民政坛》2008,(8):43-43
答: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作为一种现代意识,它表现为人们对“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与理性自觉,又体现为保障与促进公民权利。合理配置国家权力资源的各种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2.
行政立法在解决现代社会所出现的复杂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而成为各国政治、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既能充分发挥行政立法的积极作用,又防止和避免它对民主、人民权利及自由可能造成的危害,各国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建立各具特色的行政立法监督制度。文章在分析了我国行政立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立法监督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行政主体的社会关切回应是我国行政法治中一种新的行政法现象,有着非常特殊的法律地位.其具有改换行政主体执法理念、革新行政主体义务体系、构型行政法治内涵与和谐社会关系的价值.然而,我国目前似乎更多的侧重于其作为行政主体职权的属性,我们认为,应将其看作行政主体的一种法定而积极的义务.使行政主体对社会关切进行积极梳理,慎重解读社会关切焦点,严格社会关切回应的时间节点,切实把握社会关切回应的内容,并对迟滞回应社会关切问题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深入推进,行政会议公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公民知情权的保障不仅限于对行政会议文件资料的公开,不同类型的行政会议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公民权益。行政会议公开,有坚实的理论支撑,相关立法和地方文件在行政会议公开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通过尝试提出具体规定行政会议公开的程序、保障公民救济权方面的立法构想,以进一步推动我国行政会议公开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国行政法学界对如何界定行政不作为有多种主张.通过分析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与实践及我国学者对之的理解,笔者认为界定行政不作为应以法定作为义务为标准,如果行政主体未履行法定作为义务,不论这种作为义务是程序上的作为义务还是内容上的作为义务,都构成行政不作为.  相似文献   

16.
知情权是一项重要的基本人权和民主权利,行政公开是知情权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它不但需要来自外部的监督和制约,也需要源自内部的程序设置,必须要有一个严密的法律体系来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7.
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政府提出了增强透明度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按照规则和惯例行事,无疑是政府需要做出的正确选择。政府信息公开就是这个选择中适应新规则所绕不开的一个重要话题。信息公开是政府的义务,是公民实现知情权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公共利益的需要。公民对所有国家机关的活动都应该有知情权,大到国家制定法律、法规、规章这样的立法过程,小到公民查阅自己的档案,以及咨询可为自身服务的各种相关信息。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包括立法活动、法律条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公共开支以及其它…  相似文献   

18.
初中《法律常识》第五课在《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一节里说:“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这是本课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和教学难点。要突破这一难点,就需要着重分析以下几点: 第一、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本质相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制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法律是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行政文化与新世纪治国方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百冶 《桂海论丛》2004,20(2):63-66
我国传统行政文化的优点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等思想,其弊端突出表现为专制主义的“人治”思想、“官本位”思想,并由此造成了官贵民贱的行政环境,宗法血缘、任人为亲的用人方式,崇尚人治、排斥法制的管理机制。贯彻执行新世纪的治国方略必须树立公仆意识,自觉接受人民和法律的监督,防止公仆变为主人,建立权力制约机制,保证人民依法治权。  相似文献   

20.
万其刚 《中国人大》2012,(23):26-27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其中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和一系列新的论断。第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主权在民(或人民民主),是近代以来政治领域中所阐扬和倡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原则或理念,也可以说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在我国,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