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林 《求索》2011,(12):49-50,53
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集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本文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利用2003—2008年长株潭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产业集聚组成的面板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集聚之间存在互动性,生产性服务业综合水平对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贡献率为5.8%,且随着地区的不同,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对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贡献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正>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在这一特定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当今产业国际竞争的焦点和全球价值链的主要增值点和盈利点,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居于战略性地位。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产业集聚发展模式能显著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本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原因进行了机理分析,并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策略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出路不在于如何规避全球化的冲击,而是必需要迎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对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发展互补型、延伸型、替代型融合模式,提高制造业的制造水准及服务业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沈发 《今日浙江》2008,(18):27-28
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坚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突出6个重点领域。强化3个尺度的空间集聚格局,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郑国中 《求索》2015,(2):43-47
后工业化时期,推动城市从工业集聚型向消费集聚型转变,是我国东部城市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困境的新动力。消费承载力、群体消费心理、城市营销模式是影响消费集聚效应的重要因素,服务业比重偏低、内部结构失衡、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制约江苏省新城市营销效果发挥的主要原因。以2012-2014年季度数据为基础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江苏消费集聚推进新城市营销的效果,研究表明,优化公共服务平台,对服务务工人员提供政策支持,整合优势资源开展新城市营销,有利于我国城市消费集聚效应发挥。  相似文献   

6.
随着服务产业在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经济的作用越发明显.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综合评价了我国学者对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的观点,构建了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以2008-2009年国家和地方统计年鉴为基础,实证研究了12个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相对水平,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分析城镇化进程中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通过运用Eviews软件对山东省1981—2007年的人口城镇化率和服务业就业水平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ADF检验和戈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城镇化对服务业就业水平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但城镇化对服务业就业水平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为了更好地推动城镇化进程和就业水平的提升,从而引导服务业发展和就业水平的提高,有必要积极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做好城镇发展规划,加快城镇化建设,增强大城市的辐射集聚能力,按照功能导向原则促进城镇化进程,进而推动农村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田家林  黄涛珍 《求索》2010,(11):11-13
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我国的制造业升级,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2009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比较分析了我国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效率,研究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投入产出效率不高,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另外,我们使用TOBIT模型考察了影响区域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产出的效率差异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指导我国区域生产性服务业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显现,区域差距依然存在。中心城市作为一定区域社会经济活动集聚的主要空间载体,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是区域空间发展的增长极。它通过与周边区域的互动发展,实现各类创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辐射带动城市—区域共同体建设。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推进,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难免会产生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人口过度集聚、交通拥堵、生态承载力不足等"城市病"难题。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锐减特征明显,对国家粮食安全水平构成了威胁,并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以我国31个省域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我国省域粮食安全水平及其空间效应、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粮食安全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和正向的空间相关性。Moran散点图和Lisa聚类图的局部分析显示,不同省域粮食安全水平有着空间相关性的差异和不同的集聚模式。空间计量回归表明:省域之间的粮食安全水平在地理空间的邻接上表现出了较强的溢出效应,粮食安全水平的空间相互作用或影响的途径可以通过邻接地区而相互传递。耕地面积对粮食安全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人均粮食耕地面积每提高1%,粮食安全水平系数将提高1.0265。  相似文献   

11.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我省将进入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期、城镇化加速推进期,站在了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起跑线上,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从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发展,这将是湖北未来发展的一个长期形态。从服务于湖北"两圈一带"总体战略的视角,把着力点放在提高服务业集聚力与辐射力上,实施融合战略、创新战略、消费升级战略、城镇化驱动战略、延伸覆盖战略、比较优势战略、集群战略、开放战略等八大战略,推动湖北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顾秋麟 《今日浙江》2008,(18):30-31
生产性服务业是最具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是吸纳人口就业的重要领域,是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绍兴要将之作为下一轮发展的重点,像规划城市建设那样规划生产性服务业,像抓工业发展那样扶持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像抓工业园区建设那样抓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像加强工业发展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一样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要素保障。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从区域集聚这一全新角度,对我国展览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价,通过分别用信息熵、区位商、EG指数等多维指标对我国展览服务业的集聚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展览服务业区域分布横向上呈现梯度非均衡分布特征;纵向上呈现异质波动的时序特征;区域集聚趋势已逐渐显现,但不明朗,且集聚程度比企业集聚程度小。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服务经济的到来,生产性服务业成为经济结构中增长较快的部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制造业改造升级,而且对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增强区域的综合竞争力产生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政策体制创新、优先发展金融保险、综合科技服务业、集群发展战略等才能促进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勇 《岭南学刊》2014,(4):101-105
利用功效系数法测算广东各地级市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显示大部分地级市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且不协调,原因在于二元结构导致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缺乏内在协调性;中小城市产业集聚能力不足,影响了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滞缓,影响了广东城镇化进程。需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产业集聚和经济结构升级;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发展以政府财政资金为杠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工业化和城镇化投入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城镇产业是城镇化的支撑,而主导产业作为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是城镇化的动力源泉,对城镇化进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主导产业因其较强的集聚与扩散效应,在促进人口集聚,增加非农人口比重、扩大城镇用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城镇文化传播、促进城镇文化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等方面促进城镇化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中艳  李明生 《求索》2013,(6):15-18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了湖南省14个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运营效率,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该效率的各类关键性因素。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城市化、制造业集群度、服务业贸易及引进FDI对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国有经济在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对该行业的发展有负向影响;地区服务文化等不可测量的软因素增强了各地州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明确将区域发展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相联系,为县域城镇化道路指明了方向。研究表明,我国超大空间与超大人口规模的城镇化天然具有区域特性,不同区域分化互补的关系使行政区划上统一的县域分化为不同类型,并内在地要求县域城镇化必须具备区域分工的包容性特征。具体而言,“城市型”县域主要处于东部沿海地区,其城镇化建设以强化城市群经济人口承载能力为目标;“乡村型”县域主要处于中西部地区,其城镇化建设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升城乡统筹能力为目标。两者以区域分工的形式分别深化东部沿海与中西部这两大区域的比较优势,从而优化中国的城市体系与城乡关系,提升城镇化的发展质量与社会包容度。这一城镇化发展道路能够有效协调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迈向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与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斌  刘靓君 《求索》2008,(12):12-14
本文以31个省份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选取了19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且各个省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差异也较犬。因此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的理论与实践有很大差异。由于城市中心区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存在不同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使现代服务业空间结构出现结点。现代服务业在城市中心区集聚是有其规律性的,它影响着现代服务业企业区域的选择,而区域选择又需要各种因素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