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由此形成的商业文化。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的喜庆活动已经在静悄悄地发生变化:人们消费逐渐由“吃喝”向“玩乐”转化;春节交往由“亲情”逐渐向“友情”扩散,家庭式交往向社会化交际转变;以良好祝愿为代表的节日气氛、以拜年和团拜为主要标志的春节活动,有逐渐淡化之势,而多元化、趣味化、随意化和追  相似文献   

2.
正网络拜年,是最近几年来比较流行的拜年形式。每年春节,我的手机都会收到许多祝福短信和微信。当然,礼尚往来,我也会拿起手机一条一条地发送自己的祝福,给亲人、给领导、给朋友。我记得连续好几个春节,我都坚持给我们处长发送拜年短信,但处长从来都没有给我片言碎语的回复。不过,今年是个例外。除夕那晚,给处长的问候短信发送成功仅半分钟,就收到了他的回复:"谢谢,也祝福您新年快乐。"言简意赅,却饱含温馨。起初,还感觉有点小意外,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年味日渐式微,但一种以短信拜年为载体的“拇指经济”迅猛崛起。据1月30日《信息时他》报道。短信拜年已成为公众春节拜年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仅春节长假期间,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便达120亿条,即便以最低每条0.1元计算,运营商在短短7天之内便可将12亿元收入“囊”中。  相似文献   

4.
春节前夕,我们仍然在集体性地“忙年”,但年味越来越淡却是不争的事实。关于过年,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来关注。近些年,西风东渐,不少时尚的国人过起了洋节日,从而使我们的“节日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方式和风味。有人据此担心,洋节日的盛行乃至风靡,会否影响传统节日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进而侵蚀甚至动摇传统文化的根基呢?  相似文献   

5.
短信生态     
"短信息发送成功"已经成了每天出现在你眼前最频繁的几个字.汽车上、办公室、商场里……满耳听到的都是接收短信的提示音;满眼都是对着手机屏幕较劲的男男女女.一条短信才一角钱,就这样不经意间2003年春节国内短信发送量超过70亿条,短信已被看作继互联网后的又一新兴媒体.  相似文献   

6.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聚合式”的传统大节,是传统信仰、天人观念、民俗礼仪的“集大成者”。时至今日,春节正在走向国际化,无论是其自身悠久的历史传承还是逐渐取得的国际影响力,都使其逐渐成为真正的“聚合性节日”。当前,春节的国际传播仍存在节日仪式驳杂、文化符号缺乏提炼、节日文化产品开发不够等问题,提炼春节的仪式、符号意义,打造春节文化产品是进一步推动春节国际传播、实现春节“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试论苗族牛角图腾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黔东南苗族地区,每逢节日聚会,婚丧喜庆,祭祀仪式等活动场所都有牛角出现。它是苗族“集体无意识”的沉淀物,是苗族文化的显著标志。但至今,象牛角这样一种文化现象,它在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它的深层内涵是什么?这些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手机短信业迅猛发展,据最新数据统计,2002年全球短信发送总量是3600亿条,其中我国短信量达到900亿条,这意味着,全世界每发送的四条短信中就有一条是中国人发送的。可以说,手机短信正悄然地改变着人们生活、工作、交友的方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理念。但是就在人们充分享受手机短信带来的方便与快捷时,  相似文献   

9.
<正>据统计显示,2015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收发达32.7亿次,有上亿人参与。仅在除夕当夜,微信和QQ红包收发就达16亿个。毋容置疑,网络红包在让人们疯狂拆包、尽情娱乐的同时,也为不法之徒"变味"地进行犯罪活动提供了可能,因而不能不让人警惕。向国家工作人员发送"网络红包":涉嫌行贿罪【现象】鉴于"八项规定"、"六项禁令"正在被严格执行,一些人为从国家工作人员中获取利益,而又难于或无法通过现实中的请吃、送礼、送钱等方式与国家工作人员"沟通感情"、"表  相似文献   

10.
汲德胤 《中国保安》2020,(1):109-110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个节日里放下工作,尽情与家人欢聚,分享一年收获,感受“岁月静好”的幸福。在这背后,总有一群人,他们为人们能更好地享受节日而放弃休息,扛起责任,默默工作,雨雪无阻,哪怕是疫情当前,也毅然负重前行。  相似文献   

11.
在2006年的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河南大学教授、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高有鹏撰写的一份《保卫春节宣言》引起了各方关注。针对近年“洋节日”在国内越来越走俏,本土传统节日相形之下越来越“萧条”和“冷清”的现状,《宣言》从一开头就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我们的春节会丢失吗?我们会过年吗?我们到哪里过年?“一石激起千层浪”,《宣言》中的问题旋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在现实社会和虚拟网络上引发了一场大讨论,赞成高有鹏教授观点者有之,反对者也不乏其人。激烈的观点交锋让人们不得不思考:面对洋节日的“节节进攻”,专家发出“保卫春…  相似文献   

12.
<正>1月27日农历除夕夜,当流光溢彩的央视"鸡年春节联欢晚会"水舞台桂林分会场美轮美奂地在世人面前惊艳落幕,桂林供电局城中分局供电服务一班的梁艺瀚总算松了一口气。"以后可以跟儿子们骄傲地说:我也是上过央视春晚舞台的人!"有一对4岁双胞胎儿子的梁艺瀚幽默地说,虽然今年除夕夜不能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但作为央视鸡年春晚桂林分会场的一名保电工作人员,亲眼  相似文献   

13.
与一些从国外舶来的“洋节”受到热情追捧相比.我们自身的传统节日却日趋遭人冷落.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与农耕文明联系在一起的传统节日.在商业文化泛滥的今天,其中的许多传统习俗已逐渐被人们摈弃。另一方面,在文化政策的制定方面,传统节日往往又被忽略。除春节之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都没有被纳入我国的国家法定节假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这些节日的重视。于是,清明节成了“扫墓节”.端午节成了“粽子节”……一些传统节日之所以遭受冷落.实际上是它的精神载体不复存在了。尽管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但我们更希望看到,通过保护.人们能够在“健在的节日”中体悟“情感高潮”.而不是在博物馆和影像资料里遥想当年。而重视传统节日这个精神载体,重续传统文化的文脉,是改变传统节日被冷落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渐行渐远的中国节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虽然人们普遍抱怨“年”味儿越来越淡,可春节却过得依旧热闹:商场大“血拼”,饭店多折扣,卡拉OK定不到房,温泉别墅人满为患……尽管不愿看到,但必须承认,只求热闹,只问经济,已成为中国节日的普遍现象,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在人们心中日渐淡化! 传统节日历史根源如今,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传统节日已经蜕变为“吃”的节日,人们记忆中的  相似文献   

15.
视野     
在创新中让年味儿长存今年春节期间,国博开设“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庄重的文化殿堂与红火的节日民俗不期而遇,带给人们别具一格的体验。如果说“博物馆里过大年”是激活传统文化的主场,那么春节文创就是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市场。  相似文献   

16.
换岗     
大年三十的下午,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东城保安分公司第六大队二中队一分队二班,驻海南奥星大厦的几名保安员就开始在一起依照值班轮流表安排春节期间的站岗名单。几名保安员心里都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希望自己在大年三十晚上能看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结果,老队员韩旭、新队员李战华被“幸运”地选中三十晚上值夜班,他俩说:“我们辛苦,大家幸福,别忘了告诉我们节目内容。”   晚上吃完饺子,李战华便来到岗位上。除夕夜的首都张灯结彩,大街上装饰着火红的大红灯笼,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看着别人合家团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伴随着圣诞文化的“疯狂登陆”,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却“日渐式微”起来,直至导致一些学者开始了其“忧患行动”,国内一些学者甚至还发出了《保卫春节宣言》: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非物质遗产”,在今天“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下,应注重对它的“保护”。河南大学师生还发出了“保卫春节”的倡议,并得到一些市民的响应。(据1月4日《时代信报》) 的确,尽管春节的过节气氛变得一年比一年寡淡,尽管各种洋节在国人间显出了强劲的成长势头,但具体到中西节日在  相似文献   

18.
除夕夜已不再陌生,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即使这样,我们还是要过,这是传统的佳节,老祖宗留下的风俗,不能改变。然而时代在变,思想在变,人们已不再固守于除夕夜与家人聚在一起,抑或是吃一顿年夜饭,包一次饺子,或走朋串亲道一声“拜年了”。从小就一直跟在父母身边,半步未曾离过,年年除夕在一起,守着丰盛的饭菜,看着年年如此没有突破的春晚,似乎这些已经成了程式,度过了也便如此。那一年家人终于打破常规,跟随时代潮流,参加了春节旅行团。因为一些原因,我留在了家中。家人不在,我没有半点孤独感;相反,觉得惬意,终于可以自己安排这一年的除夕夜了。很凑巧,好友燕也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跟家人一起过年,于是我邀她来家,一起过这个属于我们年轻人自己的除夕夜。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4,(2)
<正>伏在母亲双腿上听父亲讲述那遥远的故事,对着电视让笑声随春晚一起荡漾,甚至和朋友一起快乐坐四方,这一刻,守岁充满无限温馨……除夕夜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欢度除夕夜,守岁话家常。除夕夜守岁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习俗。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拉家常、吃年饭、等候新年来临,称之为"守岁"。那么,马年春节你守岁了吗?【春联添喜】贴上大红春联增添喜庆气氛春联,俗称"门对子"。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  相似文献   

20.
又是一年春,频繁的冷空气吹不散人们心头越聚越浓的迎新喜气. 元旦春节期间,为活跃城乡文化舞台,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省文化厅精心组织文化工作者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送文化活动,为广大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基层群众送去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年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