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徐国正  田珺鹤 《求索》2012,(2):83-84,59
为了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紧张问题,低碳概念应运而生。建设低碳型城市是实现低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政府一直积极参与、制定、实施低碳式发展思路。本文从"提出问题:低碳型城市建设面临的困境"出发,通过统计分析,验证了我国低碳型城市建设的内动力因素,设计了低碳型城市建设的内动力方案,以期对我国低碳型城市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低碳生活是当代许多国家积极倡导的新型生活模式。中国政府也在湖北等地开展了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本文以武汉居民低碳生活行为现状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探讨了居民低碳行为与意识现状以及政府的管理现状,结果表明,政府在城市低碳生活实践中起着主导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以政府为中心,政府、企业、居民三位一体的低碳生活管理模式,以期为武汉市低碳产业发展、低碳城市建设、低碳生活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设低碳社会,是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当务之急。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其经济学内涵,指出低碳经济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随后阐述了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及理论基础。武汉城市圈是“两型社会”建设综改区,但工业化中期以重化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对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文章通过分析武汉市的生态足迹赤字和“脱钧”(节能减排)发展情况,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低碳建筑引领低碳经济 促进武汉跨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建筑是大量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的集中应用与展示。低碳建筑的普及程度和质量优劣直接反映着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的高低。武汉市应该大力发展低碳建筑,以低碳建筑引导低碳经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壮大,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武汉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跨越式发展,开拓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产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武汉城市圈作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在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上有必要、也有可能选择走低碳生态发展之路。根据武汉城市圈的实际情况,应该从经济发展、能源利用、城市建设、社会消费、生态修复等五个方面进行战略谋划和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6.
正治理雾霾,不仅仅需要政府有所作为,更需要公众、企业和全社会"联防联控"。为保证有效落实《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建议构建公众参与低碳城市建设机制。首先,应建立动力机制——政府制定政策措施,建立低碳消费制度体系,形成政府引导、公众参与、多方联动的良性局面。第一,可通过财政激励、税收、政府监管和市场机制等多种政策实现最低成本的低碳城市发展。建议政府出台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公民和社会组织实行低碳消  相似文献   

7.
《天津政协公报》2011,(11):10-12
<正>一、加快天津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我国启动了低碳省和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8市被列为首批试点城市。试点目标着眼于研究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低碳城市,是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  相似文献   

8.
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和发展低碳经济二者目标一致且实现路径相近,这决定了圈内优先发展低碳经济既必要又可行。低碳发展既可以克服环境危机又可以克服经济危机。发展低碳经济不仅需要低碳科技保障,更依赖低碳经济法的保驾护航。低碳经济法在市场障碍规制、国家投资经营和税收金融支持诸方面引导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兴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和政策创新,推动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对武汉而言,倡导低碳经济、推行绿色发展,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和应有之义。本文分析了武汉市低碳转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城市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是对我们城市发展管理思维的挑战,应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为平台,优化城市规划决策流程框架,制定北京市低碳生态城区建设标准,对目前传统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作出目标及方法上的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观念。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要根据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充分发挥对全国其他城市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示范作用,从而致力于推动低碳经济、建设世界城市。  相似文献   

11.
王光荣 《前沿》2012,(17):120-123
城市低碳交通是实践难题,也是学术热点.目前该领域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交通减排方法、低碳交通的实现路径、国外的经验、具体城市的低碳交通建没对策和低碳交通体系等方面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包括:综合分析交通各要素的效益、完善城市低碳交通体系、跟踪研究低碳交通建设实践、剖析外国的经验等.  相似文献   

12.
长株潭城市群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以减少碳排放为目标的低碳城市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低碳城市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长株潭低碳城市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和碳减排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很多国家都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主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同时也是对地球生态环境保护负责任的国家,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降低经济发展过程的碳排放,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本文对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包括: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低碳城市"建设、优化贸易结构、促进低碳技术创新、转变消费方式,以及其它方面的政策,如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龙江英  李焱 《前沿》2013,(14):80-82
城市交通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重基础配套保障设施,是事关城市的发展和国计民生的重社会公益事业。因此,在全球变暖和能源资源越来越稀缺的大背景下,在低碳目标前提下科学地构建的具有运输量大、污染少、速度快、效率高、能耗低和运输成本低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包含我国在内的世界范围内具有较大规模的城市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和必由之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营,将大幅度降低城市二氧化碳为主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效提升城市交通运输效率,促进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是生态型城市发展的"引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在于发展,经济发展是发展的主题,生态型城市的科学发展必须以低碳经济为"引擎"开拓经济发展的新主题。低碳农业是生态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低碳工业是主线,现代服务业是生态型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面。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际气候合作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在低碳经济发展政治、交易与环境方面我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均存在机遇,但也存在不容乐观的温室气体排放规模、迫在眉睫的经济技术需求、相对落后的社会观念制约、日益严峻的国际政治压力等挑战。我国应采取体现温室气体减排中的大国责任、限制高耗能产业与加强新能源技术开发、通过政府政策与公众互动提高环保观念、团结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低碳经济等策略应对亟需解决的国际气候合作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光荣 《前沿》2011,(13):126-130
实现城市交通领域低碳化的根本方法是创建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城市低碳交通体系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交通体系,由城市多中心空间、公共交通为主的工具系统、低碳出行的交通主体、低碳化的交通工具和先进的交通管理组成。建设城市低碳交通体系不仅要进行体系各要素的建设,而且必须统筹城市化与交通、产业政策与交通、交通发展的多种目标。  相似文献   

18.
张帆  卫学莉 《前沿》2012,(6):90-91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的规范与保障。低碳经济的法律调整机制是通过权利与义务在立法面、企业面和公众面来实现的。首先是从立法的宏观层面解决低碳经济的法律基本问题,然后通过法律手段树立和刺激企业的社会责任,最后通过树立全社会公民参政意识。类似大庆市这样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有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和对策措施,特别是在政策上、法律上予以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一、低碳城市概念的提出 英国于2003年首次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由低碳经济派生出的一个新概念就是"低碳城市",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共管理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一些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趋势已经显现,大连应抓住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充分利用我市受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较小、经济发展势头明显企稳向好、近几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等有利条件,抢滩"绿色经济",率先走出一条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