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经济特区立法权问题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特区立法权是一种新型的立法权。在我国加入WTO的关键时刻 ,充分认识特区立法权的性质、特点和立法原则 ,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此基础上 ,对入世后经济特区如何面对坚挑战和机遇 ,“发挥新优势 ,更上一层楼”提出新设想。  相似文献   

2.
宁清同 《新东方》2016,(4):41-47
海南自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其发展战略从片面追求政策优惠、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到"一省两地",经历了惨痛的教训,最终确立为生态立省,却又忽略了特区的独特优势。生态特区集特区与生态省于一体,是海南探索战略定位的逻辑结论。生态特区是因应国家五位一体战略的最佳选择,是特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先行先试功能的必要方式,是完善和升华生态立省战略的应然模式,是国际旅游岛的基本保障和缓解现有环境资源压力的治本之策。经济特区实践和生态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区立法权准备了强有力的法治工具,建设生态特区符合国家领导人关于海南发展的指示精神。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0,(24)
正美国学者雅各布斯曾说:"当我们面对城市时,我们面对的是一种生命,一种最为复杂、最为旺盛的生命。"因改革而生,以创新为魂,不惑之年的深圳,正在创造着新的更大奇迹。深圳,1979年成立深圳市,1980年设置经济特区,是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40年间,无数的特区建设者从五湖四海齐聚深圳,抛洒汗水和青春,将一座边陲农业县成就为今天的深圳。不过,深圳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4.
西港特区是柬埔寨最大的经济特区,洪森首相明确希望把西港特区建设成为柬埔寨的"深圳",成为柬埔寨对外开放的窗口。"一带一路"是2015年两会期间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给中国企业跨境发展带来了极好机遇。由红豆集团牵头建设开发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正处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上,因此把"西港特区"建成"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样板,使其成为投资环境优越  相似文献   

5.
郭宣 《协商论坛》2011,(9):46-49
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 关键词:对外开放 事件回溯:1979年,中央决定在毗邻港澳台的深圳、珠海、厦门和侨乡汕头试办出口特区,后改称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政府划出的开展灵活多样的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享有特殊对外经济管理权的特定区域。特区内,  相似文献   

6.
王京生撰文认为,“特区文化”是一个意旨不清楚的概念,也可以说是一个主观臆想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在1992年提出来的,即“特区文化是伴随经济特区的建立,在对外开放衣澎声经济发展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文化体系”。这里有两个疑问:其一,是不是经济特区就一定是文化特区?其二,作为特区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是否属于同样的所谓特区文化形态?当初,中央成立几个经济特区,只是搞经济改革开放的试点,而绝非政治和文化的意图。特区经济发展的迅速,与全国相比只能视为速度上的差异,而不可能导致质的变化。在制度文化方面,特区与内地并没…  相似文献   

7.
<正> 93年伊始,全国的特区研究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各地论者普遍认为,经济特区作为改革的“试验场”,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表现在:(1)改革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经济机制。(2)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同时,引进外资兴办合资企业、外资企业。(3)经济特区还进行了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制度、劳动保险制度、全融体制、住房制度、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等。(4)一种具有地方特色、与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架构,正在逐步形成。最近,深圳部分学者根据  相似文献   

8.
正来之不易的特区立法权1981年11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授权广东、福建两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所属经济特区的单行经济法规,这个决定开启了授权经济特区立法之门。刚刚成立的厦门特区管委会受省政府的委托,担负特区经济法规的起草重任。起草组连续忙碌了4个月,就当时特区初创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拟定了6部法规草案初稿,内容涵盖企业设立、土地使用、劳动保障、技术引进等方面。1984年7月14日,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为厦门经济特区制定的第一批《厦门市环境保护管理规  相似文献   

9.
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公布《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向全世界宣布:社会主义中国创办了经济特区。从那时起,深圳经济特区就一直把这一天作为她的生日。今年是特区条例公布和深圳特区诞生的二十周年。社会主义国家办经济特区没有先例可循。从中央到广东,创业者们在一步步地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思考,在建立什么样的特区、办特区要采取什么方针、建特区符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等问题上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表现出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理论勇气。本刊编辑部征得吴南生同志的同意,将他在1979年12月赴京向中央汇报和1980年4月向省人大常委会汇报的两个材料在本期发表,以作为两个20周年的纪念。读者们可以从中看到今日绚丽辉煌的特区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其中像办特区“符不符合马列主义路线“这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似乎是在说笑话,但在当时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悬崖峭壁。这些历史,对于启发我们的思考,仍然是有益的。吴南生同志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兼任广东省经济特区管委会主任,并任深圳特区首任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1985年起任广东省第五、六届政协主席。  相似文献   

10.
<正>大特区精神是海南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弘扬大特区精神,加快海南改革发展,是开展大研讨大行动活动的重要内容。深圳,当年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全球发展最快、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靠的正是包含改革开放创新特质的特区精神。在临近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关键时期,重新认识、弘扬大特区精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于经济特区要不要“特”、应不应该继续“特”、如何继续“特”的争论引起了国内国际的关注,从专家学者到政府官员,从地方民众到中央高层,都对这场争论极为重视。特别是,到1995年底中央确定的给特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已基本到期,也就是说,从1996年开始,许多减免关税的优惠政策已不复存在。靠优惠政策启动和起家的经济特区怎么办?经济特区怎样“特”下去?下一步如何发展?本文将对此作些探讨。 一、经济特区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1980年中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加快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新路子和有效途径。17年来特区依靠中央给予的带有“含金量”的特殊而优惠的政策,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改革,有力地推进了特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新时期新阶段,深圳的使命不仅远没有结束,而且要求更高、难度更大、责任更重。今年8月26日,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纪念日。近阶段中国经济特区、特别是作为特区之"头"的深圳倍受国内外关注。  相似文献   

13.
他们是改革开放和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见证者、实践者和受益者,他们以亲身体会,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建省办特区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他们的演讲充满"看点",很有"听头"。  相似文献   

14.
《今日海南》2007,(5):44-44
1988年4月13日,海南正式建省办经济特区,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作出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决策的主要战略意图,是要在海南岛开辟一个更大的改革开放试验区,为全国提供新的改革开放示范,并通过建省办经济特区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因此,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伊始,海南省委肩负着改革开放试验和开创大特区事业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15.
海南经济特区20年立法之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兵  邓云秀 《新东方》2008,(4):46-51
海南自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来,充分运用地方立法权和全国人大授予的经济特区立法权,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根据海南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截至2007年12月,省人大常委会共审议通过或批准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决定决议300件次,其中,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150件,法规性决定决议32件。  相似文献   

16.
一、特区的社区内涵1980年5月,中央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等四个沿海城市改称经济特区;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又批准海南为经济特区。对这五个经济特区和1984年5月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以及90年代初开始开发的浦东新区,国家规定...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四年,是深圳特区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等同志先后来特区视察。小平同志提了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提出了特区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并指出:“我们建立特  相似文献   

18.
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部分设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受本刊专访,就新一年度人大常委会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行职责,谈了各自想法。授予经济特区立法权,是中央支持经济特区发展的重大举措,是经济特区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政策优势。自1994年厦门市获得立法权以来,已制定法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划出一块地方,搞经济特区,始于深圳。随着深圳和东南沿海地区的迅速发展,一个时期曾出现“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局面,大量资金流向特区;也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孔雀东南飞”的壮观场面,人才、技术纷纷迁入特区。由此,许多人曾认为会扩大东西部的差距。因此,有人曾怀疑我们的特区政策是否成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七十年的光辉历程表明,进行伟大的革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海南办特区是在一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如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特区干部的头脑,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在特区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是一个迫切需要我们去研究的重大课题。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社会主义经济特区的本质要求特区的性质是由其设置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制度所决定的。我国的特区是在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