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在梳理海南经济大特区以往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认真认识与把握海南现实省情,明确海南客观、科学的发展模式以及产业发展战略,对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新时期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区域发展模式应该是“一岛四业”,即“国际旅游岛”以及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热带高效农业、国际旅游业与现代教育业。  相似文献   

2.
周军平 《今日海南》2006,(10):28-29
乡村旅游作为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业态,目前正风靡国内外,成为世界旅游新潮流。海南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均十分丰富,开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理应加大力度,积极推进,争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旅游转型升级的双赢。从海南的实际出发,准确定位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近期,可将海南部分乡村建成来琼游客体验热带观光休闲农业的必游景点、海南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首选目的地,把乡村旅游纳入海南环岛游常规观光线路和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主要线路。中期,使海南成为珠三角地区城市居民回归田园生活、体验热带农业的重要旅游目的地。远期…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6,(28)
正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业转型及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举措。"习近平在海南考察工作时,告诫海南,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同时还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话语平实,其意深远。这实则提醒我们,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相似文献   

4.
吴利来 《新东方》2011,(3):39-42
海南作为全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热带农业资源丰富而独特。大力发展热带休闲农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既是完善旅游产业链,建设富有海南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的需要,也是让占全省人口过半的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分享国际旅游岛建设成果的现实选择。笔者从介绍风靡国内的"一分地"休闲农业入手,进而以定安县为例,通过PEST、SWOT分析,探索"一分地"休闲农业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推广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10月25日,总投资达20亿元的儋州市光村雪茄风情小镇正式奠基,小镇由"雪茄生产展销中心"和"雪茄小镇"两部分组成,是儋州市结合光村雪茄烟叶基地打造的一个集娱乐、休闲、观光、度假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凭借雪茄风情小镇,海南又一次探索出了新的旅游品类",旅游+种植+销售"的模式再一次让海南的现代化创新农业走在了全国前列,这是一件好事,但我们不能高兴得太早。  相似文献   

6.
《新东方》2016,(5)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海南省召开,并确定海南作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琼海市作为全域旅游先行者,探索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具有示范意义。海南全省全域旅游"美丽海南百千工程"现场会,动员全省上下学习借鉴琼海经验。这是海南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契机,是"十三五"期间实现旅游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助推。"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借助全域旅游省级示范区的创建,做好最大机遇和最强比较优势这篇文章,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7.
鲁兵 《新东方》2010,(2):10-12
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构建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是《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海南农业发展所确定的战略定位。这一定位,必将推动海南农业的第二次转型升级,并步人实现农业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夏鲁平 《新东方》2010,(6):I0001-I0001
2010年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开局之年,但恕笔者直言,在有些同志那里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以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就是全岛搞旅游,全民搞旅游,全力搞旅游:忽视了海南还是一个有610万以农业为生计的人口,忽视了农业还是海南的第一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到"深水区",海南教育也遇到了发展瓶颈,特别是近几年,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对海南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据《海南省旅游人才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对未来10年海南旅游产业人才需求数量进行预测:到2020年,海南旅游人才队伍总量至少达到47.7万人,需求缺口超过20万人。发展海南教育,不外乎抓好"两个轮子":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硬件建设比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海南》2013,(10):19-19
众所周知,海南旅游刚刚起步之初,是一个个旅行团撑起了整个海南旅游的大旗,如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团队游在海南发展已经趋于成熟,拥有了固定的盈利模式,更是催生出大批旅行社在海南扎根。但同时,各种围绕团队游的旅游乱象被媒体和游客曝光后,引起全国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海南旅游形象,也暴露出了团队游的缺陷和不足,以及如今运转模式的老化。  相似文献   

11.
生态旅游与海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生态旅游概念作出科学界定的基础上,针对海南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海南旅游资源的特点出发,论述了生态旅游是海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就海南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思路及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和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关于保护海南耕地质量和现代农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约化农业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长期土地高强度利用和农用化学品过量投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导致以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酸化、有害物质积累、生物多样性衰退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退化,给生态系统本身与环境都带来了巨大压力和严重威胁。该文分析了海南的区位特征和农业自然资源特点,阐明了海南热带农业必须走坚持特色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经营、依靠科技支撑和生态协调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云南、贵州、海南的实践经历,认为新时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成效显著,开发模式不断增加,旅游精品不断涌现,旅游开发管理与促销成绩突出,但开发中也呈现出浅层次开发、歪曲性开发、重复性开发、过度性开发、片面性开发与隔离式开发等问题。为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学者、企业与民族群众要密切协作,增强文化遗产的长远保护意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游,不断完善旅游开发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观光农业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永彬 《思想战线》2001,27(4):51-53
观光农业是国内新兴旅游形式.云南作为山原农业省区,有独特的景观赋存条件,丰富的自然生态和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云南农业为特色旅游发展提供了资源和空间,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和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为观光农业发展创造了环境条件,应该在旅游产品开发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注重规划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景设 《桂海论丛》2013,(4):124-129
发展乡村旅游是当今旅游大发展的趋势,在特色农业经济下的广西乡村旅游发展,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人文资源和政策制度支持等优势,又存在财政投入少、专业人才缺乏和资源整合不力等劣势,在外部环境中也面临有利机遇与挑战;目前广西乡村旅游的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应采取旅游产业推动型为主导的发展战略,并在旅游需求推动、产业集群、因素辐射等层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海南城镇化率低,但仍保留较好生态环境,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良好条件。该文提出,海南城镇化发展路径是通过在广大乡村地区发展种养业,在城镇内开发农产品加工业,为休闲农业提供旅游商品。在这一过程中,创造就业岗位,吸引劳动人口向城镇聚集,从而加速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李莉 《中国发展》2009,9(1):59-64
该文从乡村旅游的发展开始,系统分析了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对乡村旅游者需求发展、乡村文化继承与发展等方面的分析,强调了将乡村特有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融于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必要性。并以福州后浦村为例,针对其现状提出挖掘该村旅游文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业滞后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旅游产品特色不鲜明和忽视市场的基础作用是导致海南省中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提出了建立“五指山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区”的构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发展旅游产业是我国新时期民族村落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在旅游精准扶贫背景下,有必要关注民族村落农户的可持续生计问题。文章选取云贵两种不同旅游扶贫模式的民族村落,对村民进行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在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下构建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分析其旅游精准扶贫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旅游扶贫模式的村落精准施策不同;不同旅游扶贫模式农户的生计策略选择不同;不同旅游扶贫模式对贫困户的吸纳能力不同。总体上,民族村落农户的生计资本仍然有限,旅游参与型农户的生计资本相对较好,在精准帮扶影响下,除社会资本外,传统务农型农户多种生计资本欠缺。据此提出了其生计资本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20.
海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具有独特的特色风情,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遇到了许多新情况与新挑战。通过对海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现状,从民族教育的视角出发,分析新形势下海南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适合海南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对策,保障海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