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3 毫秒
1.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共领导人逐步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错误抛出自由化改革,引发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泛滥,导致意识形态全线崩溃。以"公开性、多元论"为特征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动摇了马列主义理论基石,信奉"市场万能"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摧毁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历史翻案"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扭曲苏联共产党形象,鼓吹"大俄罗斯"的民族沙文主义思潮引发苏联国家认同危机。多元社会思潮的催化剂效应,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合法性全线崩溃,最终瓦解了苏共,毁灭了苏联。苏共在处理多元社会思潮问题上的教训十分深刻,对我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警示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户晓坤 《社会主义研究》2013,(1):141-147,166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复兴运动成为俄罗斯学术界的重要发展趋势。后苏联批判马克思主义学者立足于批判资本逻辑的全球化霸权,从现代世界的新格局、全球性问题这一时代背景出发,力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做出有意义的阐释和预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探求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俄罗斯左翼政党则在反思苏联解体、总结苏联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建设21世纪社会主义的新构想,并将社会主义理论和目标具体化为政治纲领和行动指南,通过有组织的政治斗争实践,争取俄罗斯重新实践社会主义的可能性。本文旨在研究当代俄罗斯马克思主义者对"21世纪社会主义复兴运动"的理论探索和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3.
如何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历来是社会主义国家干部制度乃至政治体制建立健全过程中关注的问题。在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中,苏联不断改革和健全干部监督体制。考察其理论依据,分析和评估其改革内容,对完善我国干部监督体制不无借鉴。 1 干部监督改革的理论依据。 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局限,加之斯大林集权体制的影响,苏联干部监督的指导思想在相当长时间里曾经有偏差。直至近些年随着改革进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国家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不但包括和体现在政治、经济方面,也包括和体现在文化方面。早期斯大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文化建设思想,提出"干部决定一切"和"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开展了"文化革命"和文化建设,使苏联的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也造成了极其消极的影响,而这一切都与斯大林的国家利益观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对苏联7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和苏联模式,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它曾经取得过光辉成就,也存在着严重问题。反思苏联模式,是为了总结其"得"与"失",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以来,在俄罗斯历史领域一直存在一股歪曲国家历史的现象。俄罗斯政府也一直采取一系列举措力图拨乱反正、增强国家共同价值观、确立"新的历史观念",力图改变历史研究领域的这种乱象,积极评价前苏联历史。  相似文献   

7.
对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是苏联在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领导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政治经济体制,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推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种种弊端。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1953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对苏联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创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之先例.赫鲁晓夫改革开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第一例改革,其所取得的经验教训为后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启示.从这个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改革开放理论实践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和借鉴作用:赫鲁晓夫公开批判斯大林,推翻冤假错案,进行思想"解冻"的做法对我国彻底否定"文革",正确评价毛泽东,平反冤假错案,掀起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赫鲁晓夫改革开放命题提出的伟大创举激励着我们,促使我国正式提出改革开放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科学界定;赫鲁晓夫改革开放农业突破口的选择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农业率先提供了有益的历史经验;赫鲁晓夫经济体制改革的局限性促使我国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变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赫鲁晓夫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实践也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提供了历史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党对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有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中共八大把健全法制作为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紧迫任务;系统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依法办事思想;在总结人民民主法制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党对人民民主法制工作的领导;并借鉴苏联教训,提出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等主张。中共八大在法治领域的积极探索,为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5,(4)
苏联解体作为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成果也很多。苏联解体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多方面因素,但根本原因还是苏共放弃了社会主义,放弃了政权的领导。以史为鉴,苏联解体的经验和教训对社会主义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民族国家的宝贵记忆。俄罗斯国家在思想领域主要受到西方的和平演变势力、俄罗斯国内的反对势力、独联体和东欧部分国家的反俄势力的干扰。为了在思想领域进行拨乱反正、构筑"精神长城"抵御来自内外部的挑战,俄罗斯吹响了历史之战号角,加快推进了教育体系的国家化、法治化;主导历史阐释权、评判权;推进历史教研的标准化建设等诸多改革措施。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抵御精神殖民的战役中,俄罗斯正在找回在苏联解体初期的日渐疏离的国家认同,为日后俄罗斯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设进程中获得越来越多的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1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精神,它为基层干部激励机制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对基层干部的激励,既要兼顾干部是"经济人"的利益诉求,同时也要把握体制内干部作为"政治人"的现代政治价值追求,在国家治理目标引导下,调整体制、制度和环境的激励功能,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地方和基层的作用,按照全面净化政治生态和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辩证地解决激励制度建设和执行中容易出现的畸轻畸重的问题,加快完善基层干部激励机制,为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提供体制、制度和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从苏联开始的。列宁去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党和人民继承了列宁开创的事业,进行了巩固和建设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造性探索,取得了辉煌成就,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诞生在发达的西欧,而是出现在相对落后的俄国。根据马克思的设想,未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最终要消灭私有制,没有商品货币,实行按需分配,  相似文献   

14.
胡姝慧 《传承》2011,(14):50-51,59
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先行者的苏联,其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了它兴衰荣辱的始终。选取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过巨大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维度,通过我国与苏联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党的自身建设、途径方法的异同比较,总结经验,进行辩证分析,可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党员、干部对党忠诚是根本的政治担当。新的历史使命赋予了对党忠诚应然之义:忠诚于党的信仰是对党忠诚的精神支柱,忠诚于党的宗旨是对党忠诚的价值指向,忠诚于党的政治规矩则为对党忠诚的行为底线。新时代对党忠诚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实然之境:既有党章及党内相关规定为基本遵循,也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成果为理论基础;既要应对"四个伟大"的现实要求,也要借鉴苏联共产党的历史教训。构建以政治建设为首位、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忠诚教育为途径的对党忠诚品质培育体系,实现对党忠诚的"纯粹"与"绝对",是新时代对党忠诚的必然之为。  相似文献   

16.
李家伟 《今日中国论坛》2013,(1):191-192,194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其民主化方向的努力却得以备叶利钦为首的俄罗斯政治精英们继承。在俄罗斯,民主化成为了精英们的共识,可以说,俄罗斯的民主化是精英们的选择,民主转型亦首先是精英们的转型。事实上,俄罗斯的民主化面临的问题却比任何国家复杂。苏联解体留给俄罗斯的是政治精英们的急剧分化且固有的斯拉夫情结与西方民主的情结之间存在着矛盾;是国家制度的坍塌,因而俄罗斯需要国家重建;是经济崩溃,因而俄罗斯需要经济优先。纵观俄罗斯的发展历程,其国家的重建与经济的优先始终贯穿着其民主化进程,民主甚至沦为"副产品",俄罗斯的民主化仍然是未竟的事业。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强调:“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要强调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越是改革开放越要讲政治。”同时指出,讲政治包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认真领会这一极为重要的精神,对于不断提高广大宣传思想工作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的需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宣传思想工作干部既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经济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决策的直接参与者,又是国家大  相似文献   

18.
黄苇町 《前进》2014,(6):17-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说:"我们国家无论在体制、制度上,还是在所走的道路和今天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境遇,都与前苏联有着相似或者相近乃至相同的地方。弄好了,能走出一片艳阳天;弄不好,苏联的昨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句话可谓振聋发聩、分量很重。其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摆脱过去对我们影响很大的苏联式传统社会主义制度模式,走自己的路。而我们党内存在的"四风"问题,也是与苏联移植过来的制度模式分不开的。通过对前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国家制订具体方针、政策的主要依据。因此,苏联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十分重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和探索。了解和研究苏联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的发展变化,对于我们认识我国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很有启示和借鉴。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马克思早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就预见到,共产主义社会要分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也要划分阶段。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发展了马克思的思想,提出并论证了社会主义社会长期性和发展阶段性的问题。他说:我们所向往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设起来的。”他指出:有“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也有“发达的社会主义”。列宁还使用过“完全的社会主义”、“达到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彻底胜利和巩固了的社会主义”、“完全巩固的社会主义”等提法。到了本世纪30年代,由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胜利,斯大林忽略了社会主义的长期性,把实现共产主义看得简单化,提出了苏联“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论断,并  相似文献   

20.
童小溪 《思想战线》2011,37(4):82-86
学界对"十月革命"和苏联经验的评价,一般都集中于在不发达国家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成败。然而,十月革命也产生了另外两个重要后果,其一是带来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的非殖民化过程以及苏联工业化模式的推广;其二是促使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制度层面做出深刻调整,出现"二战"后的福利国家。世界范围内产生的这两大历史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十月革命"直接或间接推动的。全面客观地评价"十月革命"和苏联经验,应该包括对上述两个历史巨变的考察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