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观察》2009,(6):14-15
第二届京津冀晋蒙政协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于2009年5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论坛认为.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华北五省区市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保持这一区域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增长,形成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五省区市政协履行职能、参政议政的一项共同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2.
《北京观察》2009,(6):4-5
2009年5月10日至11日,第二届京津冀晋蒙政协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市举行。5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会见了正在北京参加“第二届京津冀晋蒙政协区域经济发展论坛”的全体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贾庆林指出.统筹区域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整体质量和水平的客观需要。京津冀晋内蒙古五省区市政协共同发起成立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以来,  相似文献   

3.
目前,区域经济愈益成为我国经济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三大城市群三足鼎立态势渐趋明朗.然而,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无序竞争所带来的问题凸显,尽快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呼声渐高.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期间,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政协主席就联合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达成共识.今年5至7月,三省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就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互访.10月18日至21日,由京津冀三省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发起的"区域经济发展论坛"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与会同志就启动"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共同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提出了许多观点和建议,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现实备受各方关注.加强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不仅是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刘淇10月下旬连续到津、冀等地考察学习,多次强调加强京津、京冀等地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京津冀地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京津冀三省市政协也联手搭建"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为推进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5.
赵弘 《人民论坛》2014,(13):41-43
<正>习近平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在于解决北京城市病和区域环境问题、推进区域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更在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打造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和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区域合作历程,从1986年天津市提出建立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至今已经近30年,特别是2004年"廊坊共识"提出很多的设想和思路,但是到目前  相似文献   

6.
7月17日,第五届京津冀晋蒙政协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主题为"携手共建区域间现代物流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五省区市政协领导、委员和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出席论坛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赵文鹤率我省政协代表团出席论坛。京津冀晋蒙政协区域经济发展论坛,是五省区市政协着眼于经济社  相似文献   

7.
章娅 《乡音》2011,(10):10-1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及一体化已成为我国各大经济板块快速崛起的显著趋势。在华北五省区市政协的共同努力下,京津冀晋蒙政协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不仅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而且已成为国内研究探讨区域经济的品牌项目。8月25日至26日,第四届"京津冀晋蒙政协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在太原举行,论坛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就"十二五"期间深化京津冀晋蒙区域经济合作建言献策。深化区域合作,推动共同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充分利用"十二五"时期的各种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华北区域合作,加快推进华北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五省区市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的区域发展战略部署,意味着“首都经济圈”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韩利红  母晓萌 《求索》2010,(5):39-40
作为我国环渤海经济圈核心的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产业密集区和经济发达地区,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研究京津冀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问题,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9年5月10日至11日,第二届京津冀晋蒙政协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市举行.5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会见了正在北京参加"第二届京津冀晋蒙政协区域经济发展论坛"的全体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1.
筑梦京津冀     
《小康》2017,(9)
<正>今年2月26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并发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三周年。三年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省市之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了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之路。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应该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审议通过,“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  相似文献   

12.
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也被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基于京津冀区域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所带来的益处,文章以交通经济为视角,对京津冀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根据京津冀三地的资源、产业发展等情况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途径进行间要探讨。  相似文献   

13.
8月25日至26日,第四届京津冀晋蒙政协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在山西太原举办,五省区市政协领导、委员、专家学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就深化十二五期间华北区域经济合作进行了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4.
第三届京津冀晋蒙政协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开幕式5月31日在天津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并讲话。市委书记张高丽,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钱运录,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张左己,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  相似文献   

15.
特色经济外向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也是大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致力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东西合作”、“南南合作”等多种区域经济合作形式应运而生。在我国,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之一。经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  相似文献   

16.
樊澄 《北京观察》2015,(6):34-36
<正>民航业的发展推动了区域调整环境改善,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优化了经济结构、带动了社会服务业发展,大大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参与世界竞争的核心区域,世界城市群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亚太地区和东北亚地区参与世界合作交流的重要门户。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京津冀也必将成为类似纽约、伦敦地区的一体三地四场的机场群地区。为贯彻落实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构建快速、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5月31日至6月1日,京津冀晋蒙五省区市政协,在天津市举办了"第三届京津冀晋蒙政协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围绕"发挥资源互补优势,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主题,就着力提升区域经济整体水平,推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8.
《北京观察》2012,(8):4-4
7月17日至20日,第五届京津冀晋蒙政协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在呼和浩特市举行,北京市政协组团出席。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出席论坛并作重要讲话。五省区市政协有关副主席、秘书长,政府、政协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有关地市政协主席、政协委员代表和企业界人士150余人参加论坛。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沈宝昌、熊大新,秘书长闫仲秋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9.
范颖华 《小康》2014,(8):34-36
虽然香河、燕郊等京郊旧有的房产投资洼地因为交通、配套设施等问题备受人们诟病,但以北京通州、天津宝坻、河北廊坊为中心三角的北京东南地带的“小京津冀”区域依然是未来北京远郊区的房产投资热地。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伊始,中国版图上的京、津、冀又一次引来前所未有的关注。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后,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七点要求。这七点要求犹如七副药方。自2004年"廊坊共识"之后,"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资源配置的行政壁垒、区位布局的特殊结构和城市发展的竞争无序等,导致京津冀合作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一座城市之病,难免染其所在区域;而一片区域之病,会阻滞国家发展之路。总书记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