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邱娥国电影故事片《阳光小巷》在南昌首映后,好评如潮,很多观众都说:“电影很感人,我们是流着眼泪看完电影的……”一部好的电影给人的回味是深远悠长的。我们收集了部分观众与电影产生的共鸣和他们的真知灼见,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影视审美心理及欣赏趣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少年在我国影视观众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尤其是电影的主要观众是广大的青少年。青少年热衷于观看电影、电视,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审美心理和欣赏趣味?“青少年影视审美心理及欣赏趣味”一文将为你揭示。  相似文献   

3.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人必然被制度化。人如何在自然性和社会性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个性与环境之间生存和发展是人制度性生存的两难困境。人被制度化的方向与程度反映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融合程度。人格“制度化”必然伴生人格的“制度性固化”。同时,人被特定职业与环境的制度化也会产生人与环境的冲突和紧张。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以监狱制度为例向人们揭示了人在“制度性生存”中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4.
欧美关系进入全面调整新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战后几十年欧美历史便可发现,欧美之间虽然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和斗争,但像近期这样“围绕世界性的全球问题产生如此尖锐的对立却是前所未有的”,其矛盾的广度和深度也是“空前的”。这说明欧美之间在战后形成的那种不平等关系已“难以为继”了。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中描述的林冲冤案使我们看出古代社会实现法律正义之艰难,小说家因此提出了替天行道的正义理想。但这种实现正义的途径在现实中是缺乏可操作性的,人们对水浒好汉复仇和见义勇为的行为也难以完全苟同,甚至还认为水浒好汉是强盗。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揭示出了法律与文学精神之间的矛盾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6.
"权利"的呐喊——19世纪西欧的社会冲突与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世纪西欧近代资本主义体制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和阶级之间的分裂,由此导致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激烈冲突,这种冲突在本质上是两个阶级在对“自由”和“权利”上的鲜明对立,是无产阶级在为自己的基本权利而呐喊。西欧社会妥善化解当时社会矛盾的历史经验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冯胜利在《从人本到逻辑的学术转型》一文中从三个层面论证了“为人”与“为学”的截然对立;实际上,无论从理论还是从事实方面看,“为学”与“为人”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一致的一面,冯文的论证存在绝对化的倾向;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尊德性而道问学”;当今,“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矛盾的日趋协调,揭示了“为学”与“为人”是可以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张华 《求索》2013,(10):269-269,178
2012年4月,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的巨著《世界电影史》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大卫·波德维尔与其夫人克里斯汀·汤普森,系当代美国电影业界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全球影界最伟大、最多产的教科书编纂者。波德维尔始创了“认知电影理论”;克里斯汀则是公认的新形式主义电影解析理论领军人物。2007年3月,大卫·波德维尔荣膺“亚州电影学术研究大奖”。而夫妇二人共同开设的电影博客,为新时代的观众解读电影艺术中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受到读者和观众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国际冲突研究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西方国际关系各种学派和理论范式就此提供了丰富多彩但又相互矛盾的见解和主张。西方国际冲突研究中的矛盾与对立、对话与交流,对帮助人们全面认识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冲突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渔 《观察与思考》2006,(19):62-63
《世贸中心》是今年第二部关于“9·11”事件的电影,前一部电影是保罗·格林格拉斯执导的《93航班》。但《93航班》的公映却曾遭到了许多美国观众的抵制,因为它将当时的灾难鲜血淋漓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而由奥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世贸中心》却给观众带来了另外一种感觉,因为它以一种沉默的方式折射了美国人在“9·11”事件中所受到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姊姊妹妹站起来》是由陈西禾担任编导、上海文华影片公司于1951年2月出品的故事片,具有独特的电影史与文学史意义。不同于其他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私营电影厂出品的电影,《姊姊妹妹站起来》的主人公塑造与叙事结构表现出了对解放区“翻身戏”的吸收与转化。而《姊姊妹妹站起来》的剧本生产过程提示我们,在“北京市妇女生产教养院”这一特殊城市空间之中,上海私营电影厂导演陈西禾从其女性关怀与20世纪40年代上海城市电影的“纪实美学”追求出发,通向了解放区翻身戏的“真人真事”创作。在以往的文学史叙述中,解放区文艺与旧有城市文艺资源之间产生的对立与冲突往往得到强调;而城市电影《姊姊妹妹站起来》对解放区“翻身戏”的吸收与转化表明,解放区文艺与旧有城市文艺或许也存在产生“化合作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如果从价值哲学和文化哲学的高度统观当代中国面临的文化形势及其格局,就会发现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近现代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三足鼎立局面.这三种文化都在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试图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它们也在此消彼长的复杂关系中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面对当代中国文化领域“中、西、马”三足鼎立、彼此矛盾而又互补的局势,无论是在中、西、马三种文化之间的选择,还是对其中某一种文化价值的自信,都存在着深刻的文化心理纠结.可以说,纠结与自信,现实与理想,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了我们时代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3.
康瑞林 《人民论坛》2014,(8):250-252
“安全困境”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用来解读国际紧张局势、对立乃至冲突现象的一个基本理论框架。冷战结束后,东北亚成为世界上安全困境表现最突出的地区之一,有朝韩对峙、中美矛盾、美朝矛盾、中日矛盾、日俄矛盾等。导致这些矛盾的原因可归结为地缘战略争夺、大国竞争、安全合作机制缺乏、历史遗留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即矛盾,指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之间的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互相依赖”是矛盾的同一性,“互相排斥”是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属性,同时存在于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中。矛盾就是双方既同一又对立的关系。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双方的又对立又统一,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这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又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世上事物并不雷同,这是因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矛盾”这一概念,是高二哲学常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对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一辨证思想方法比较陌生,所以在对“矛盾”概念的理解上产生了一些误解。下面针对学生理解上出现的几个问题试加以分析。1.有的学生认为:矛盾双方存在着对立,所以,所有的对立都是矛盾的对立。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对立现象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是普遍存在着的,任何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和差异,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对立。如地中海和波黑内战、茶杯和太阳、石头和天气等等。但这些“对立”都不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16.
“诗言志”。几千年的中国文艺发展史说明,不同阶级和不同政治态度的人,其志各异。表现在诗歌创作上,不论是思想境界还是艺术风格等方面,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的不同和对立。这就是毛主席所指出的,在阶级社会里,“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历史上的儒法两家也不例外。他们都把文艺当作推行各自政治路线的斗争武器,宣传各自的政治理想,歌颂各自的英雄人物,抒发各自的情怀。“无产阶级对于过去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必须首先检查它们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而分别采取不同态度。”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选登了下面这组文章。通过分析时代相同的法家人物和儒家人物的诗歌创作,看他们唱的是革新曲还是复辟调,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上文艺领域中革新与复辟之间的斗争情况,记取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更好地进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现实斗争。  相似文献   

17.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晚清国人切实体会到了被迫以签订国际条约的方式来解决和国际社会种种纠纷的痛楚与无奈.条约也逐渐成为中国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间经济纠纷及政治冲突的主要方法.晚清时代国人对国际法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靠近的转变,无不体现出中国在面对西方列强的“西方国际法”时的“主权”意识.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在以往人类历史的发展中 ,曾出现民族的纷争、宗教的冲突 ;这些冲突和纷争起源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之间的隔膜和缺乏了解 ,那么 ,随着“千禧之年”的到来 ,新世纪最值得庆贺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 ,这就是人们对于地球上全人类是一个“整体”有了新的认识。各民族都是“地球村”的成员 ,不同的只是我们的肤色、语言、风俗习惯等等 ,而作为人类来说 ,我们将不断走向进步与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自身心灵的和谐、人与历史的和谐。只有置于这么一个背景中 ,才能发现“中国学研究”的意义 ,也才能谈“中国…  相似文献   

19.
媚俗媚大众是商业片的特色,但是若过火了,对恶俗趣味刻意迎合就成了病症。贺岁档电影在讲故事方面,普遍都存在着瑕疵和硬伤,离完美境界还须再给力尽管很多观众年年看贺岁、岁岁骂不停,但内地贺岁档电影已经从边缘化的探索片,上升到创造高额票房的支柱型主  相似文献   

20.
段北生 《友声》2006,(5):32-32
2006年是“中国文化澳洲行”之年,由对外友协、中央电视台、澳大利亚澳中国际交流中心、中国文联演艺中心联合举办的大型文艺晚会《中华情—电影时光》于6月12日在悉尼举行。4000多名华人华侨观看了演出。中国电影已走过了百年沧桑岁月。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回望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所走过的道路,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慨和自豪。百年中许多经典作品给不同年代的中国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其中一些著名电影插曲被反复传唱至今,经久不衰;一些令人耳熟能详的台词和片断鼓舞教育了整整几代青年人。因此,当于洋、秦怡、于蓝等20多位国内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