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丰慧 《现代领导》2009,(11):11-11
今年,中国楼市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那就是其“温度”跟着季节变化。今年春天,楼市似乎出现了小阳春,夏季楼市如火热的天气不断发烧,进入秋天后,楼市成交量开始下降,购买力开始减弱.“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南京等城市成交惨淡,再次出现楼市拐点论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张颖 《现代领导》2009,(12):11-11
针对近段时间香港楼价急升,豪华住宅的楼价更是创出全球最高,十月二十七日,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罕有地约见地产建筑商会代表,警告地产发展商要“自律”,并指楼市若出现“不公平、不稳定、影响民生”当局会果断介入楼市。  相似文献   

3.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公布了八条最新楼市调控政策,从购房资格、交易税费、收紧信贷、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征收房产税等多方面力控楼市。这次出台的新"国八条"  相似文献   

4.
去年10月12日至18日,在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的30个城市中,28个城市的楼市成交面积环比上升。其中,北京成交面积环比上涨44.47%,成交均价环比上涨17.39%。  相似文献   

5.
王齐 《现代领导》2011,(10):15-15
当前楼市所处的僵持胶着阶段.已经成为监管层研究制定治本之策的窗口期。 9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刊发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署名文章——《关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文章说,“楼市陷入僵持和胶着状态.调控效果全面显现还需要一段时间”。“要利用目前房地产市场相持的这段时间.抓紧研究和制定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6.
闻载 《现代领导》2005,(10):10-10
近来,随着政府调控楼市的政策效应逐步释放,投机炒房迅速降温,楼市成交量呈现萎缩,一些楼盘价格也有小幅回落。但同时,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以及针对调控的种种争论。为此,就近期有关楼市热点问题,《上海金融报》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资深教授、上海市信息协会房地产专业委员会主任尹伯成。  相似文献   

7.
<正>如此出现的楼市"井喷",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的现象,而真正的原因是"冷"所导致。在短短的一周内,广州楼市签约成交量"大起大落",其分界线在于"新政",这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日前某媒体报道称,11月初楼市成交的"井喷"是部分发展商通过假按揭套现的缘故。(11月7日《南方日报》)一般情况下,楼市的冷热有其自行的规律,楼市热不可能马上冷,自2003年至2007年热浪一浪比一浪高,持续的时间可谓之长。而楼市的冷也不可能马上  相似文献   

8.
楼市之惑     
《创造》2009,(8):76-81
年初尚且一片萧条的房地产市场短短数月就实现了成鱼翻身,房价上涨之快之猛令人瞠目结舌。疯狂之后,有人欢喜有人忧,有入迷惑有人愁。在经历一波全球金融危机;中击和洗礼后,其他行业和市场仍在调整中,一枝独秀的楼市健康吗?是良性发展还是为将来埋下了隐患?谁是高房价背后的推手7高房价将把中国楼市引向何处?楼市下半年是继续回暖还是再度调整?超常规发展的楼市,已经越来越让人难以看懂。  相似文献   

9.
刘彦华 《小康》2023,(31):24-26
<正>楼市是个“政策市”,但又不单单是个“政策市”。如果说将政策取向从“防过热”转变为“防过冷”是适应楼市供求关系变化的应时举措,那么,构建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才是长远之计。楼市素有“金九银十”之说。今年以来,面对楼市复苏放缓这一新形势,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楼市新政,尤其是自7月末住建部明确楼市政策优化三大方向之后,8月25日,住建部、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文,推动落实首套房贷款“认房不认贷”,并将其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  相似文献   

10.
资本     
《小康》2016,(23)
正5天16城启动楼市限购"金九银十"交界,国内多地接连出台楼市新政。初步统计,自9月30日至10月4日,短短5天时间,北京、天津、苏州、成都、郑州、无锡、济南、合肥、武汉等16个城市先后发布新楼市调控政策,多地重启限购限贷。对于此轮密集出台的楼市限购政策,专家集体认为,到今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中的投资和投机需求占了很大比重,相当数量的炒房资金在热点城市游弋,土地市场高烧不退。因此,出台调控措施的城市都剑指投资投机性需求。  相似文献   

11.
《现代领导》2011,(2):13-13
2011年头两个月,加息步步紧逼,房产税“敲山震虎”,在“最严调控”升级的压力下,楼市步人降温通道:1月成交显著萎缩,春节楼市跌人“冰点”。新一轮调控高压下。多方期盼楼市会出现“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8,(1):46-47
中国楼市再次以凌厉涨势给2007年留下浓重印记。然而,在“涨”这个近年来楼市不变的主题下,在历经了数次加息、“第二套房贷”、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多轮调控之后,市场格局也许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各种力量的心态也在悄然转变。 2007年底,社会各界激烈争辩“楼市拐点是否来临”,共识难以形成。从2007年底前一段时间的情况看,有部分原来房价涨得过高的城市出现楼市成交量萎缩,价格涨幅趋缓或回调的现象。这到底是一个趋势,还是一个暂时性的现象也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3.
新语录     
《中国人大》2009,(24):5-5
中国通货膨胀的危险是存在的,只是资金被楼市、股市吸收,现在尚未暴露,一旦股市、楼市发生变化,通胀将是非常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楼市又在充满争议中走过了一年。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楼市运行从2007年年初的惯性上涨,到年中的房价“井喷”,再发展到目前买卖双方的“僵持”  相似文献   

15.
作为“楼市风向标”城市之一的上海,在已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不断加强市场监管,土地供应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双双“提速”,楼市预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波涛汹涌的2005年楼市,在宏观调控强劲的缰绳束缚之下,逐渐从疯狂回归理性。京沪宁杭等地的楼市,在涨幅持续回落的基础上.绝对价格也开始松动。  相似文献   

17.
这轮楼市调控措施一拳比一拳重。这么大的调控力度,会伤及从房地产中获得多年巨大利益、已结成同盟的特殊利益集团。他们不会甘心并眼睁睁看着既得利益被夺走,会使出浑身解数抵制楼市调控。最可能、最狠的招数是拿楼市调控影响经济发展、影响GDP增长来说事,并以此要挟中央。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与法制》2013,(11):5-5
为规避楼市“国五条”的限购、税收等政策,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纷纷掀起离婚潮,其至出现排队离婚的景象.上海闵行区民政局为此还设牌警示“楼市有风险,离婚需谨慎!”有网民戏称:“离个婚,限购令、二套房统统搞定,真靠谱的婚姻一定是为了买卖房产而敢于离婚!”分析称,保守的中国人不惜以“假结婚”突破楼市调控,暴露了相关政策无总体规则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今日中国论坛》2006,(12):123-123
本刊讯 近日,由《楼市》举办的“品牌地产与和谐社会高峰论坛暨《楼市》三周年盛典”在北京嘉里中心隆重举行。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主席解思忠,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城乡规划建设处处长翟宝辉,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权属与市场管理处处长杨佳燕,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京生,国土资源部办公厅新闻宣传处处长龙兵,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秘书长陈炎兵,副秘书长陈君、高泽成,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中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裁李明,复地华北区总经理张春华,金地北京总经理杨伟民,《楼市》总经理蔡鸿岩等政府官员及业界知名人士参加了此次盛会。  相似文献   

20.
欧阳海燕 《小康》2010,(6):46-49
对政府调控楼市有信心者不过半;认为“在新政之下,中国楼市会出现大的拐点”的比例近四成,不过有近一半人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房价会出现报复性反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