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宇红 《前沿》2013,(1):196-198
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创新了英语小说散文诗化的表达风格,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方法,去描绘女性内心的潜意识。伍尔夫小说中的人物均有丰富的情感,尤其是在她不同时期的小说中,展现了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形象,从多角度多层次,向读者呈现了真情实感的女性世界。伍尔夫所塑造的女性人物是鲜活的、感性的,其深层内涵更是对女性主义思想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赵博 《求索》2013,(7):164-166
意识流文学作为文学中的另类出现在1 9世纪晚期,而直接表现意识流文学特点的意识流小说在2 0世纪初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继承了詹姆斯.乔伊斯的意识流创作特点的基础上,弗吉尼亚.伍尔芙对此进行了发展和完善。她的作品中对于人物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究。其小说《达洛维夫人》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从达洛维夫人的意识表现以及心理特征中的内心独白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掌握和理解意识流小说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宋涛  朱洁 《求索》2013,(11):165-167
英国作家艾莉森·皮尔森的小说《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做到的》反映了当代女性主义的新特点和新走向。小说表现的奔走在职场与家庭间的当代女性的困惑值得我们深思,以避免女性们苦苦争取到的女性解放却转而成为女性们面临的新困境。  相似文献   

4.
杨增宏  曹德和 《求索》2011,(6):205-206,185
意识流小说是一个"原型范畴",它有自己最为重要的"属性",即描写人的非逻辑性意识流动、使用内心独白的叙述策略和适度变异的语言特色。基于"原型范畴化"考虑,本文以"属性"为着力点,进一步探究意识流小说的界定,发现意识流小说存在着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意识流小说和非意识流小说之间存在着中介现象,因此意识流小说界定需要"非此即彼"的观念,也需要"亦此亦彼"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马学强 《前沿》2013,(4):141-142
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以其独特的意识流小说表达方式,对传统小说写作手法造成一定的冲击,其意识流小说的表达方式使作品中任务的意识、心理活动与情境进行完美的融合,并以意识流的小说构架表现出作者独特的生活观和对生命价值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王正杰  芦海英 《求索》2008,(11):197-199
王蒙和白先勇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率先采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代表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都因对意识流手法的创造性采用而具有了“现代主叉”色彩,同时又在小说的结构、情节以及人物塑造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共同突出了“传统”的根基作用,其意识流文学也因为传统与现代的较好融合而顺利实现了东方化进程。当然意识流文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东方意识流文学也是如此,王蒙和白先勇的意识流小说在具有共性的基础上也具有鲜明的个性,二人在众多方面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秦宏莉 《前沿》2010,(16):154-156
意识流小说是现代文学中的取得较高成就的一个文学流派,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当之无愧地成为意识流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它为我们认识人类、认识社会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们更深刻、更直接地认识和了解我们所身处的世界与人类。因为,解读《尤利西斯》则有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手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学阅读水平与创作水平。本文在此抛砖引玉,旨在更多的有识之士一起来共同研究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技巧,提高我们的文学造诣。  相似文献   

8.
郑茗元 《求索》2012,(3):203-205
"小说诗学"作为一个文学理论的概念,是对小说的创作风格和叙事形式进行研究的审美策略,或者说是一个以接受理论作为雏形的研究方法。而意识流小说中隐含的诗学品性则彻底打破了人们基于传统、保守的文学观而作出的种种误解,启示着人们努力思考小说的可能性限度以及小说能够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人类象征性的存在图景。意识流小说超越文体、结构等具体手法,不仅预示着小说创作在技术层面的革新,还意味着小说在功能使命和精神品质上的变迁。小说的未来在意识流诗学的启示下正不断地走向对话与多元:一元化思想的退位、复调性精神的张扬。  相似文献   

9.
王丽君 《前沿》2007,(11):217-219
丁玲左翼作家的身份,使研究者更注重她创作的革命性、现实性,很少注意她小说中的世纪末特征,丁玲二十年代的创作,表达了女性肉体的焦虑,对人生虚无的体验,追求失败后的幻灭,她的小说创作是她生命本真意义的释放,是女性感官欲望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论池莉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志友 《思想战线》2001,27(5):101-106
池莉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创作表现出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它贬斥男性,赞美女性,尤其倡导反抗男权中心主义.为此,她放弃了过去的冷静客观的叙述和"生活流"的展示,用女性主义理想指挥叙事,使她的小说充满了激情.20世纪90年代的池莉已经肯定不是"新写实主义者".  相似文献   

11.
发端于詹姆斯的意识之流,经过曲折复杂的历程,跨越哲学、心理学和文学三个领域,在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形成了异常复杂的“意识流”文学现象。它的影响还不仅仅在于形成了一个“意识流”小说的独立流派,而且一些现实主义的作家也吸收了“意识流”的创作技巧。因此,在当代的西方社会,独立的“意识流”小说派别虽然早已由盛而衰,但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依然在广泛流  相似文献   

12.
新小说是晚清被边缘化的文人和文学力图重新中心化的一种努力,同样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也在进行中心化的努力,小说和女性在新小说时期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同构性,新小说中的女性想象成为文学现代化和女性现代化的尝试。但由于文化的脱序,女性的现代意识既有正面的提出,也有通过被妖魔化的描写从反面被提出。新小说时期的新女性形象塑造,对形成20世纪现代文学女性形象的传统,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宁 《前沿》2010,(6):133-135
夏洛蒂.勃朗特是世界上伟大的女作家行列中的一个奇人,她的自传体小说《简.爱》经过150多年的考验,经久不衰,已经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她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刚强、独立、坚定、争取自由平等的新女性的榜样,是彻底的女权主义者。在对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夏洛蒂并不认同由男性社会规定的女性的淑女身份,更多地否定了社会性别观念,而强调女性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强调女性的独立人格和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试论梁凤仪小说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凤仪小说所反映生活的切入点虽是香港工商界,但她创作的主题或焦点却始终不离商业活动背景下女性们的生存境况和以女性为中心的百态人生。因此.梁凤仪小说透露出的女性意识是极为浓郁的。本文从梁凤仪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及其富有个性的观察方式、感受方式、表达方式等方面。特别是就梁凤仪小说中礼赞现代女性自信、自尊、自强而传导出的对女性世界和命运的深层思考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文学中一位举足轻重的女作家 ,张爱玲的成就并不仅仅在于她对旧小说的继承和发扬上 ,更多的是一种超越。本文从市民意识、反父权意识、女性意识三方面来论述张爱玲小说中的现代意识 ,以勾勒出她在文学创作中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以来,台湾当代小说表现出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即女性作家创作的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而且显露出不断提升女性意识层次的趋势。其中,廖辉英就是一位相当有影响的年轻女作家。透过她的小说创作,大体上能看出近几年来台湾女性小说发展的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17.
于艳玲 《理论月刊》2004,(9):128-129
审美心理是一个民族综合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整个民族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对审美心理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拟就影响我国新时期文学最早、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的意识流文学对我国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加以阐述,旨在对意识流这一文学流派的社会功能有一个全面而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重要瞬间"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的一个有关意识流小说的文学概念.伍尔夫通过对意识瞬间的捕捉,反映了存在作为现象的本质.更重要的是,重要瞬间还展现了存在的更高形式,诸如物我交融、物我两忘等.这些都为小说人物最终到达天人合一的澄明之境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9.
张雪红 《求索》2012,(6):69-71
上个世纪20年代末期以及30年代初期的时候,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个在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领域内写作运用心理分析与意识流的方法,竭力去表现现代都市人的生存困境,进而写意出一种"奇异的陌生化"的文本效果的流派。可以说,这一流派如此的写作模式,彰显出了鲜明的西方现代主义的色彩。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家即是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叶灵凤等,而他们的"流派"亦被称为"新感觉派"。本文即意在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这一大的方面和日本新感觉派小说写作这一小的方面,结合具体的文本来分析论述"新感觉派"小说体现出的鲜明标志性特征,以此来说明中国现代小说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忽视的与异域因素影响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桫椤 《福建乡土》2014,(6):62-62
正蔡伟璇是一个非常重视日常生活经验书写的作家,这是与她熟悉普通人、熟悉市井、熟悉家长里短,也熟悉办公室日复一日的生活体验分不开的;或许这与她的性别也有关系,女性的敏感、细腻,对生活之深入,都使她能够把握日常生活中那些对人生和命运产生影响的事件。所以她的小说就有了绵密、精巧和柔韧的特性。但她在写日常时,视角常常穿过生活表面的繁华,既看到日常生活的颓败之处,又力图以小说的方式重建普通人对日常生活的信心,做一种有破有立的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