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媒体作为“无冕之王”,美国政府的“第四部门”,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日益增大。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媒体涉华报道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倾向、鲜明选择性等惯有特点以及与推特等网络工具相结合的新特征,并深入探究其涉华报道具有政治倾向性的原因,进而揭示出其如何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刘柳 《两岸关系》2014,(4):64-66
<正>长期以来,涉台议题一直是西方涉华报道的热点议题之一。过去的一年,50家国际主流媒体从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台工作思路、两岸政治对话进展、深化经贸与人员交流、共同维护海洋领土权益以及台湾扩展国际空间等五个方面,全方位、多视角地评介了两岸关系。2013年国际主流媒体涉台报道基本态势本文列举的50家国际主流媒体包括:美联社、路  相似文献   

3.
屠克 《人民论坛》2011,(8):196-197
以评价理论的介入子系统为理论框架,以美国媒体有关《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新闻语篇为语料,探讨具有介入意义的语言资源在中介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探究美国媒体对华负面报道的根源。分析表明:在美国媒体垄断集团控制下,美国政府"世界霸主"的自我定位成为美国主流媒体的价值观,美国公众意识形态被中介化。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论的兴起能否在实质意义上挑战台湾主流媒体的政治话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台湾网民对于传统媒体报道中所设置框架的反抗,甚至反过来影响传统媒体的能力。本文以"陈光标事件"在台湾掀起的舆论风波为分析案例,旨在考察当涉及两岸的非政治事件被呈现于主流媒体与网络讨论时,蓝绿意识形态是否依然起作用并如何影响二者间的互动。研究发现,网络舆论与媒体报道在态度与框架选择上并不完全一致;泛绿平台上的报道与网民舆论在事件发展的中后期相互影响,且网络舆论开始反作用于报道;媒体对于网络舆论的议程设置能力依然存在,但并不意味着更好的框架互动效果。研究肯定了台湾网民对传统媒体的挑战能力,并揭示了更为复杂的互动关系,其中意识形态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人类政治文化发展呈现多极化趋势,各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日益凸显。而自媒体的产生,打破了传统媒体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壁垒,真正实现了传播者与受众在话语权上的平等,由此改变了意识形态认同的格局。可以说,自媒体给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创造了条件,但也使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一系列新问题。研究在自媒体环境中如何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智能传播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媒介传播技术,其既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信息生产主体的创变性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影响力,信息内容分发的偏颇化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力,信息情境沉浸的过度化降低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凝聚力,媒体传播格局的失衡化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引导力。提升智能传播时代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可从四个方面着手:提升主体媒介素养,构筑强大的意识形态联盟;优化算法推荐技术,调治社会公众的信息食谱;加强平台内容建设,提供主流导向的信息内容;加快主流媒体发展,构建弘扬主流价值的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国外媒体涉华报道有着固定的模式和价值取向,特别是对新中国领导人的报道长期存在妖魔化、片面化的倾向。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整体国力的稳步增强,外媒对中国领导人的报道逐渐呈现出客观、多元、平和的新具象,报道方式也有一些新特点,对国内大众传媒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一、外媒报道方式的新特点综合利用新媒体,突出报道方式的立体性。国外媒体对中国领导人形象的塑造早已不局限于单一的、教条而机械的纸质描述,取而代之的是利用  相似文献   

8.
"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主流意识形态所掌控的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从传播渠道、传播模式、议程设置、信息资源等方面严重挑战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威。自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要改变其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对广大青年话语权争夺的不利地位,增强时代感和感召力,须大力建设反映主流话语的自媒体平台,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的切身需求,重视对青年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加强对自媒体平台的应用管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自媒体队伍。  相似文献   

9.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是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传播特点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创造了新条件,它丰富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资源、扩大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受众、拓宽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路径、创新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方式。在新媒体条件下,我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必须遵循主导性、开放性和渗透性原则,依托自媒体拓展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体,运用大数据优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路径,建设宣传阵地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平台,完善管理制度保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10.
面对错误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法治是坚决同错误思潮作斗争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司法实践中涉意识形态案件的不断出现、霸权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采取的所谓“法治”行为等决定了以法治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必要性,以法律手段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也是各个国家的通行做法。另一方面,在理论上法律自身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其具有保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功能;在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重要实践探索、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的法治化进程,决定了以法治手段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具有可能性。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立法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了进展,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进程中,既要完善意识形态安全相关立法,也要形成满足意识形态需求的司法政策、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  相似文献   

11.
美国西部妇女史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妇女研究发展轨迹相当.70年代受女性主义运动及新社会史、后现代主义等学术思潮的影响,研究者们致力于"她史",使得该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80年代以后,女性研究的焦点转入社会性别理论,西部妇女史的研究中也广泛采用这一分析范畴,同时强调西部妇女多元文化的历史背景.90年代以来,随着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史料的丰富,该研究从微观上强调西部妇女的族裔、文化、阶级、职业等的差异,从宏观上强调全新意义上的"两性史",即要求在一个新的历史基准体系之下对各种妇女群体作出价值评估,并将妇女的历史编入西部历史之中.这一过程将使重写西部历史成为一项必需的事业.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奥卡姆·威廉在论述基督教神学时,较早提出了“自然法则”和“契约论”,这种概念形式对17世纪英国的思想家有着重大的影响。17世纪英国的思想家弥尔顿、霍布斯和洛克等人将其学说发展为近代西方的“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论”,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劳动”这个词,从字面上看,似乎一目了然,意思就是从事生产的劳动。可是,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生产劳动”却是一个具有特定含意的科学概念。有的人没有弄清这一点,望文生义,竟说马克思对生产劳动这个概念解释得比较“狭窄”,只是从直接生产劳动方面看问题;并强调要大大扩展生产劳动的领域和范围,像流通领域、服务行业、精神文化等活动,包括教育科技、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图书博物、园林旅游等活动,都创造价值,对两个文明建设产生积极作用,因而都应归入生产劳动的领域和范围。这种说法振振有词,表面看来…  相似文献   

14.
《哲学研究》2003年第1期发表的侯才先生的《论悟性》一文,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本质上更具有‘悟性’的色彩,是‘悟性主义’的”,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都历经过“悟性”时期,但是,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思维方式中的“悟性”还是有其各自的特点的。  相似文献   

15.
胡守钧教授在《社会共生论》中,从社会存在论角度首次提出了“社会共生”的概念,并从人性论的思路进一步揭示了社会共生的机制——“斗争与妥协的互动”。“社会共生”是“社会和谐”的事实前提和基础;承认“社会共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前提,而构建“和谐社会”又是为了社会能更好、更合理的“共生”,这些集中体现了胡守钧教授提出“社会共生”和“社会共生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会“台湾联线”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会联线是国会议员间的一种非正式组织。本文在对国会联线的起源、动因、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切身体验对2002年4月9日成立的台湾联线进行个案研究,分析该联线成立的国际、国内、台湾背景,以及联线的功能与目的。最后对台湾联线四位联席主席等主要成员对台政策和态度的异同进行比较,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恩格斯社会历史观“合力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树光 《理论月刊》2001,4(11):21-22
本文论述了恩格斯的社会历史观"合力说"提出的缘由;"合力说"的基本内涵,"合力说"是唯物史观的一大贡献,它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捧杀与棒杀——从易中天现象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式 《探索与争鸣》2006,(12):15-17
易中天说书,这一传统的文化活动重新出现,受到欢迎,说者、听者、各有自由,议论纷纷,事属正常。不正常的是两个极端:捧杀与棒杀。捧杀是社会风气使然,难以置评。批评者责备易中天或损害了历史,或损害了文学,大都文不对题,成了无的放矢,无理要求。笔者主张先探索再争鸣,反对不探索先争鸣;赞成和谐共处、百家争鸣,反对横眉怒目、楚汉相争;赞成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反对一言为定、定于一尊。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三农问题”。继温家宝总理指出,“农民如果没有了土地,他们就没有了退路,社会就很难安定。”直至中央连续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彻底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已基本上遏止了新一轮“圈地运动”。高层的亲民政策,率先落实于斯,盖因土地乃是农民的命根子使然。且不说近代以降,从洪秀全带有空想成分的《天朝田亩制度》,到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到毛泽东的“把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反映了民主革命的成功与农民、土地的密切关系;单就苏联党轻视农业、轻视农民而导致丧失政权的惨痛后果之一而言,我们必须吸取历史教训,认识到土地不仅关系到9亿农民的生存权,而且关乎社会稳定和政权的兴衰存亡。有鉴于此,本期特邀苏联史专家、中国社会及农业问题专家发表高见,以回应高层的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20.
2004年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表明,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这说明我国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更是全球绝无仅有的人口大国。温家宝总理深刻地说过,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得很大;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很小。一般认为,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的GDP,衡量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而人均GDP,则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超1000美元,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成长门槛”。现在我们跨过这道“门槛”,标志着我国已经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低收入国家行列,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