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是政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在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从明确监管责任、完善日常监管制度、调整监管考核机制、改进监管问责机制等几个方面着手,逐渐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的制度,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与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城市空间利益冲突治理的公正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利益冲突主要表现为利益主体对空间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需求错位,其深层次的问题是市场逻辑之下的空间权利分配不公,背后仍然是相关制度的缺位。城市空间利益冲突治理的本质在于以"公平公正"作为价值共识的有目的干预,通过培育空间价值观,加强空间利益引导、约束和补偿,合理管控资本运作、规范城市空间生产等防止价值共识"离散",以期促成城市空间生产由资本积累转向满足社会空间使用需求,促进城市增长的公平正义回归。  相似文献   

3.
随着"权利"时代的来临,我国国家治理模式逐步由政府单一管理转为由政党、市场和社会组织等主体共同治理,国家与社会以及劳动者的关系也在进行调整。这对工会职能的拓展与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顺应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完善工会立法,强化工会协调劳动关系及其代表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职能,淡化工会的政治色彩,增强工会代表性和独立性;要针对不同层级的工会进行相应的制度安排,并严格保障工会的权力运行,让工会参与国家和地方立法、政策制定、参与民主管理和平等协商的权利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的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多元参与生态治理体系中,各主体有着不同的利益出发点,导致各主体思想意识分歧、治理方案迥异,生态治理成效并不明显。未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走向多元参与的"善治"之路,通过转变地方政府治理形态、建立市场经济激励制度、扶持生态文明社会组织,不断协调和完善各主体利益,发挥协同效应,最终破解生态文明建设难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私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正在不断完善,但企业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进一步完善我国私营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研究,要完善产权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大力推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和制度化;要突出以人为本,完善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加强共同治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切实维护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利益.  相似文献   

6.
唐要家 《长白学刊》2021,(1):106-113
数字经济发展要求对传统监管体制进行重构,通过监管体制创新来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监管体制创新的基本导向为:始终坚持审慎包容的基本原则,将促进开放共享和鼓励创新作为政策基点、维护市场竞争作为政策重心、确保监管体制与政策动态有效作为政策理念。中国数字经济监管体制创新的基本路径为: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管法律体系,构建"平台+政府"双中心协同监管的治理主体结构,形成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监管机构体制,实现审慎包容监管原则制度化,创新监管实施体制和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7.
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体制机制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与核心要求。应以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为基础创建分类管理机制,以强化监督管理为导向健全政府监管机制,以理顺决策执行监督权责关系为原则探索建立法人治理机制,以推进"事业人"向"公益人"转化为方向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以构建公益事业新格局为目标形成多元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全面、持续、有效的治理创新,是对全面改革深化阶段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的能动回应。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包括政治类创新、行政类创新、公共服务类创新和社会管理类创新等内容,以历届地方政府创新奖为数据分析源,通过量化分析与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归纳出现阶段地方政府在推进治理创新中的适应性差异及长效创新路径的主要因素,有助于推进地方政府治理创新的长效发展。分析显示,虽然我国地方政府所推进的治理创新在创新内容、区域分布和主体层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民本政府"的价值驱动、"民主化、技术化"的决策取向、"多元合作"的主体定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客体定位、"动态治理"的过程导向是历届地方政府获奖项目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与利益矛盾和利益重构过程相伴随,加强政治制度建设以保证利益重构过程的公平正义,推动利益关系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当前,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建设,完善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制度.创新发展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已经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利益关系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立法的深层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因此,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劳动合同法》的最终价值目标。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内涵,它要求我们处理好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政府作为第三方  相似文献   

11.
省直管县的离散性具体表现省对县治理结构松散化、治理权力重心下移化、县级政府治理自主化以及上级宏观调控艰难化,可能导致省市县各级政府陷入各自为政分散主义的政治困境。我国省直管县离散性问题理论基础可简要概括为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间分权理论和地方自主性理论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相对独立的层面。探索省直管县离散性问题理论基础,对于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改革、构建离散性问题的有效监控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各地复杂的治理创新环境中,地方政府自我推进型治理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与其环境适应性密切相关。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域,新中国成立以来,地方政府自我推进型治理创新表现出"失谐增量"的适应性创新实施特征,具体包括机械式适应实施、依附式适应实施和偏利式适应实施三种基本形态,引发创新目标短视、治理结构单一和管理配套滞后等短效化创新问题,影响着该型创新的持存性发展。结合这些创新实施问题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预设,可以通过构建"增益自适应控制"型创新实施机制,提升地方政府自我推进型治理创新的"痛点思维",搭建开放、合作的治理平台,加强治理创新管理等优化策略,以重塑地方政府自我推进型治理创新的适应性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生态治理,面临强烈的经济发展愿望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治理的"硬"约束之间的矛盾;面临生态治理现代化的高标准与民族地区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能力不足的矛盾;面临全面有效的生态权益保障愿望与公众参与生态治理不足之间的矛盾。民族地区生态治理必须彰显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这种公平正义是一种相对的、整体的、发展的公平正义。其实践路向在于高扬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旗帜,正确宣传治理公正内涵,凝聚强大的社会共识;将公平正义作为生态治理现代化善治目标的基本价值贯彻治理始终;在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中实践生态治理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4.
倪义福 《公安教育》2014,(12):11-1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新要求。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担负着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  相似文献   

15.
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是奥运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之年。新的形势对煤炭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重大的使命。党和国家领导人把煤矿生产安全提到坚持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稳定、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高度,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安全监管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多次强调,要增强煤炭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和隐患排查治理,巩固发展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成果,加大对安全生产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煤矿事故的发生。为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对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上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连日召开座谈会、视频会,深入贯彻,逐级落实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本期就国家安全监管部门对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政策导向,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开展"百日安全督查专项行动"的工作部署,进行专题报道,以配合形势,加强舆论服务。  相似文献   

16.
网络治理既要顺应网络社会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障网民的言论自由和网络社会的民主氛围,实现自由和民主价值,又要以网络社会的良性互动、健康发展为导向,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网民的人身财产权益,实现安全与秩序价值。在法治视域下,分别对政府的网络管理行为和网络社会主体的网络行为进行相应规制,能有效实现网络治理的自由、民主价值和安全、秩序价值的平衡和协调。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态环境监管一直存在价值理念冲突、监管部门职能重叠、职责不清、各方利益争夺难以协调等问题,由此导致监管的"碎片化"。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成由"碎片化"向"系统化"的转变,需要政府强化生态监管理念,完善法律机制,整合部门职能,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公平正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本质属性。当前,制约我国社会不公的制度性因素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传统的二元治理体制没有根本改变,法律制度的缺陷等。如何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制度建设是关键。基于此,文章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社会权利建设、完善法律制度四个层次上展开研究。认为,唯如此,公正社会的建构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转变是地方行政体制变革的重要内容。社会管理职能转变本质上是对地方政府政治职能回归式的重新界定。从地方政府自身的组织结构(省、市、县)与人事结构(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共同构成的结构体系着手,社会管理职能转变有了重要切入口。地方政府结构体系主体性功能的有效配置与合理调适则是社会管理职能转变的路径。由此,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转变将通过地方政府结构体系的公共治理行动网络化形态实现。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推动的制度创新,对自身而言就是要形成更加高效的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以满足社会对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求.通过自身的行政体制改革,提供更加有效的产权安排和激励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合理界定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边界,降低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通过对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的分析,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的治理效率,降低行政管理的运行成本,并在地方政府治理变革中寻找到效益递增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