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祖国大陆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潜力的吸引,台湾食品业无不看好大陆食品市场,近年来纷纷将经营重心转移到大陆。岛内食品厂商赴大陆投资自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热潮,发展至今已成热络局面。台湾食品业上市公司中,“统一企业”、顶新集团已发展成集团规模经营的态势;另外“味全”、“卜蜂”、“中日”、“台荣”、“久津”、“大成”、“益华”、“福寿”在大陆投资事业皆已批量生产。1996年岛内多家食品厂商投资祖国大陆又进一步扩大规模,形成了群体台商逐鹿神州的形势。机会均等,大小企业争起跑一位北京台商说:“大陆是一个重新洗牌的…  相似文献   

2.
安东 《台声》2007,(7):44-47
20年间来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累计已逾万人,每一个来大陆上学的台湾学生.来之前都知道大陆学历还不被台湾认可,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大陆求学,他们很多人不是为学历而是为了专业和大陆的环境而来。不论是跟随父母生活在祖国大陆多年的台湾学生,还是从岛内来大陆来求学的台湾学子,以及毕业后在大陆谋求发展的台湾青年。他们来大陆求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好了这里“市场更大,机会更多”。“在大陆才有一种中国人的感觉”.“承认不承认学历是一回事.能不能学到知识和本领又是一回事”,“掌握更多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报效”。这些话也让记者看到了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的一份心意.一种期盼,一个梦想。值此台湾学子求学大陆20年之际,《台声》杂志邀请4位20年间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讲述他们在祖国大陆的求学、生活,工作和他们的期盼和梦想。  相似文献   

3.
樊宁 《台声》2002,(5):32-34
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来到祖国大陆工作、生活。江苏省苏州市是台商投资的密集区,其中,很多台资企业落户苏州新区。为了谋求产业的第二春,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阖家团聚,台商老板、台籍干部携带家属来到大陆这个全新的环境。他们怀抱怎样的梦想来到大陆?圆梦的有多少?带着诸多疑问,我走进苏州新区“台商圈”。“台商到大陆投资是挡也挡不住的”2000年9月当选为苏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的王勋辉,身材魁梧,很富有感召力。身为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1992年就从台湾来到苏州新区投资兴业,…  相似文献   

4.
廖翊 《台声》2002,(7):13-14
企业有如一棵树,其成长、壮大有赖适宜的土壤及天候;企业家在苦心经营之余,恐怕更多的考虑和顾忌在于企业的生存环境,因为这攸关企业的命运。这是记者日前在苏州采访时,台湾企业家对自身纷纷出走台湾、落户大陆的解释。众所周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台湾岛内对企业家大量出走台湾落户大陆,一直存在不同声音,反对者以各种理由、并试图祭出各种“法令”阻止其“登陆”,但未能奏效。拿苏州来说,迄今投资苏州地区的台商多达近3000家,投资总额约150亿美元,占祖国大陆台资总额的20%。近来,苏州下属的昆山市,其台资企业更以…  相似文献   

5.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国家安全局前人事处处长”潘希贤于6月1日退职后第三天,未经台湾当局许可前来祖国大陆就职于深圳台资企业“帝闻公司”。潘希贤因违反台湾“政府政务官退职后3年不准前往大陆”的现行规定,遭到台湾当局的追究,其后岛内又传出他遭大陆方面“留置”,潘太太等人专程来大陆“救夫”引起各界关注,岛内众多媒体更是肆意炒作。为了解真相,本刊记者特走访了海协。  相似文献   

6.
2001年中国大陆新批台资项目4214个,较上年增长36%。截至2001年底,祖国大陆已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0838个,合同台资500多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293.4亿美元。2001年祖国大陆对台湾出口为50亿美元,而进口为273亿美元,其直接和间接诱发的台湾产值为546亿美元,台湾对大陆出口顺差达到223亿美元;自去年11月开始,大陆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地。10年来,台湾从大陆获得的贸易顺差累计达1400亿美元。台湾对大陆出口额的65%来自于大陆台商回岛采购。台湾已成为大陆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市场;而大陆则是台湾第三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7.
檀江林 《台声》2002,(6):16-18
从“亚太营运中心”到“全球运筹中心”1995年前后,台湾李登辉当局为阻挠岛内厂商大量转移祖国大陆设立生产基地,制定“戒急用忍”政策,采取种种手段限制厂商西进,而鼓励他们“南下”东南亚投资,并进而提出将台湾建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但随着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风暴,大批台商在东南亚的投资血本无归,所谓构建“亚太营运中心”随之成为泡影。相反,那些敢于到大陆吃第一份螃蟹的台湾厂商却获得巨大的成功。其中如统一、顶新、旺旺、汤臣等集团不仅在祖国大陆站稳脚跟,获利丰硕,而且也成为最受大陆欢迎的品牌。近年来…  相似文献   

8.
赵辉 《台声》2007,(7):42-44
随着两岸经济、文化领域交流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祖国大陆高等院校求学的台湾学子越来越多。两岸不仅文化背景相同、语言相通;祖国大陆经济的日益强盛;以及祖国大陆相关部门陆续推出的一系列照顾台湾学生利益、鼓励台湾人才就业的政策措施,都吸引着岛内学子纷纷来到大陆高校求学深造。近日,《台声》杂志专访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李大光先生,他就20年来台湾学子求学大陆的情况及台湾学子所关心的求学问题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祖国大陆首家台资企业行业工委会——上海市台协食品行业工委会诞生,标志着台湾食品行业在大陆的投资创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0.
祖国大陆是台湾经济发展的腹地,投资于大陆对台商事业日显重要,许多台商着眼于企业发展的前景,纷纷将儿子送到大陆来锻炼,台商往前冲,小老板当先锋的局面业已形成。派驻过大陆是岛内企业升迁员工的一个重要参照标准,“放过洋,留过学”的资历已是昔日黄花。 大陆最大台资企业统一集团总裁高清愿先生一向不介入企业人事安排,充分授权总经理林苍生定夺。不过,高清愿先生并不讳言,派驻过大陆的资历,的确会是公司考量一个人升迁与否的重要条件。高清愿的“半子”、唯一女  相似文献   

11.
做好争取台湾民心的工作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工作的基础。为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台商排忧解难,帮助台资企业在祖国大陆发展壮大,是宣传对台方针政策,促进两岸交流交往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与台湾有着特殊的联系,湖北省台盟一直关注着台资企业在湖北的发展,关注着台商在湖北的工作、生活情况。多年来。他们经常走访在鄂台资企业,召开台商座谈会,深入调研台商投资环境,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台商投资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促进鄂台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刊记者对此作了了解。现略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从事对台工作40年,感到变化最大的是台资企业在祖国大陆的蓬勃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中开始,重庆台资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截止2008年底,已有857家,引进台资10多亿美元,总金额从西部第四上升到第二,成为重庆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水扁充满“台独”色彩的元旦讲话可谓痴人说梦,自欺欺人,首先与台湾岛内主流民意背道而驰,其次,国际社会更认同大陆对台政策,更重要的是祖国大陆已牢牢掌握处理两岸关系的战略主动权,搞“法理台独”必将自取灭亡。  相似文献   

14.
台湾有关方面发表的2000年10月份各项景气指标均呈现大幅下挫趋势,其中景气领先指标创近26个月来最大跌幅,消费者信心指数也跌至3年来的最低点。当局不得不承认,这显示经济前景再有反转的可能性相当低。新发布的景气领先指标和景气同时指标,已经是今年3月以来第五次双双下挫。  目前在台湾岛内出现了一大特殊现象:希望到祖国大陆谋职的中高层主管大增,连不少单身女性也表示有意赴大陆工作。由于岛内投资环境恶化,“台商对政局不具信心”。不少企业认为,现在不赶快到大陆“卡位”,将来就无立足之地。因此许多企业纷纷出走,大陆…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台湾股市难逃厄运,经常出现大盘持续数日大幅震荡下跌的局面,然而“大陆概念股”却一枝独秀,表现了顽强的抗跌性,股价逆市强势飘红。所谓“大陆概念股”也就是台湾的上市、上柜公司中因有部分项目投资祖国大陆的勾股板块。近年来,由于祖国大陆丰富的原材料、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台湾资金透过种种渠道大举投向祖国大陆,其中不乏台湾的上市公司。这股“大陆投资热”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八成以上的台资企业明确表示盈利,而众多的此类企业不断增资扩大生产也同样说明了这一点。由于…  相似文献   

16.
在江苏和上海采访台资企业,记者听得最多的是台湾“巨大”公司在祖国大陆投资的故事。有人说,台湾自行车行业的龙头企业——巨大公司投资江苏昆山市,带动了几十家岛内配件厂陆续投资昆山,风行世界的“捷安特”自行车,将昆山的名字传遍海内外,‘“捷安特”效应掀起了台商投资昆山的热潮。更多的人则认为,“‘巨大”投资昆山是迫不得已,因为“巨大’”最初选择的合作对象,是祖国大陆自行车行业老大——l:海的凤凰自行车公司c‘“巨大”花了2年时间与凤凰谈判,合作条件谈不拢;昆山则只用1天解决f问题,所以“巨大”痛下决心在当地…  相似文献   

17.
《两岸关系》2023,(6):46-47
<正>5月18日至22日,第二十五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简称“海交会”)在福州举办,这是疫情后大陆举办的首场大型对台经贸交流活动。本届海交会以“深化两岸融合、建设第一家园”为主题,以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快深化榕台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主线,举办了“一展三会”(台资企业投资大陆成果展、2023海峡两岸商会合作论坛、大陆台资企业上市政策座谈交流会、第六次福马磋商会),受到两岸各界广泛关注。共有46个岛内工商团体、353名台胞台商参与活动,台湾嘉宾人数创历年之最。  相似文献   

18.
2005年7月18日晚上,香港凤凰卫视台“时事开讲”栏目主持人董嘉耀先生与嘉宾石齐平先生“开讲”两岸关系问题。石齐平先生认为,大陆是绝不允许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大陆解决台湾问题将综合运用四种“力”:经济力、政治力、社会力、军事力。笔者以为,这四“力”固然很实在,很重要,但还有一种力中之力——“文化力”!它虽是软力、隐力,却无处不在,也无坚不摧。如果说,把发展两岸贸易主要视为经济行为,归属于和平统一战略中的“经济力”,那么,运作这一“经济力”的深层基础则是“文化力”。一、两库自由贸易区:走向务实从1979年到2004年,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累计超过5000亿美元。截至2005年5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6.5万多个,合同利用台资827.65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405.8亿美元。“按实际使用金额统计,台资在大陆吸收的境外投资中排第六位。现今,有近7万名台商在大陆创业,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正在慢慢融入大陆社会。截至2005年5月底,按照投资方注册地形式统计,两岸间接贸易总额累计已达4381.85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715.08亿美元,大陆从台湾进口3666.77亿美元。由此可知,台湾顺差达2951.69亿美元。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出  相似文献   

19.
沐泽 《台声》2009,(4):50-5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在大陆设厂,其中大部分属于外销型的“三来一补”企业.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而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严重萎缩,以外贸出口为主的台资企业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而此时.祖国大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以及其他扩大内需的政策让台资企业看到了巨大商机.也看到了应对危机的希望。  相似文献   

20.
3月17日至18日,山东省淄博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成立2周年庆典暨淄台企业家联谊合作恳谈会在淄博举行。国民党政策委员会副执行长、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来自祖国大陆各地台协会会长,岛内及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台商朋友200余人出席了庆典和欢迎宴会。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前主席马英九、台湾知名人士王金平发来了贺信,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为本次庆典洽谈活动题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