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明确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含义及关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突出经济发展;要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实现在科学发展中达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法学会法理学与宪法学研究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利益关系与法律调整"论坛暨2007年学术年会于12月8日至9日在扬州召开.会议的研讨主要集中在"利益、利益衡量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公共利益及其法律界定" 、"公民的利益诉求与表达机制" 、"利益调整与法律价值的实现"等专题及"法治与和谐社会的相关问题"等几个论域.与会学者围绕主题,各自研究的角度和学识特点出发,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争鸣,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有较为深入的论证.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法学会法理学与宪法学研究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利益关系与法律调整"论坛暨2007年学术年会于12月8日至9日在扬州召开。会议的研讨主要集中在"利益、利益衡量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公共利益及其法律界定"、"公民的利益诉求与表达机制"、"利益调整与法律价值的实现"等专题及"法治与和谐社会的相关问题"等几个论域。与会学者围绕主题,从各自研究的角度和学识特点出发,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争鸣,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并有较为深入的论证。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牡丹江市工商联始终把光彩事业纳入全市经济发展大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确定了"坚持四个结合(光彩事业与新农村建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西合作、再就业工程相结合)、强化  相似文献   

5.
李治勇  李兴 《人民论坛》2012,(8):136-137
"包容性增长"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使得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群,实现经济、政治、生态与社会统筹、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又体现在解决好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包容性增长"与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6.
常明 《民主与法制》2010,(Z1):70-73
积极推进法治城市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切实发挥法治城市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服务和保障作用,全面开展"法治沈阳"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和"辽宁省综治工作先进市"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7.
龚冠荣 《传承》2006,(6):125-12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五中全会强调的重大命题,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和很好把握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辩证关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全国社会主义论坛暨"现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与世界"研讨会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召开。与会学者以"现时代的社会主义:中国与世界"为主题,深入探讨了社会主义的概念与本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等议题,既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也在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9.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而建立的新型专业。我们必须深入研究高职劳动与社会保障的专业建设,结合我校特点,探索高职法律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发展路径,以拓展专业发展空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国家发展的总目标也是首都发展的总目标,和谐社会的建设包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它们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基础.在和谐社会目标下,"三个北京"的建设可以在资源的高效利用上找到统一,从而可以把"建设绿色科技支撑的和谐北京"作为明确统一的工作指导总方针.根据总体思路,北京市的科技发展战略应当具有综合性、原创性、服务性、辐射性四个特点.在科技经济发展规划中应当把"软开发"产业列为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既是经济发展"黄金机遇期",也是社会发展"矛盾凸显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院的保障和支撑。法院职能作用的发挥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法院自身建设和法官队伍素质。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下,"和谐兴院"是基础,"和谐司法"是保障。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统一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始终,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庞元正 《半月谈》2005,(7):9-2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看待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必须看到。经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只有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吸收借鉴国外建设和谐社会的有益经验和研究成果,无疑大有裨益。本文试对美国战后"和谐"思潮的主要思想作一简介,然后提炼归纳几点启示,并提出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粗放型经济增长使资源能源难以支撑,生态环境难以承受,国家竞争力难以提升,国家安全难以保障.为此,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吸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乜建中 《前进》2007,(10):44-45
潞城市地方税务局坚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税收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力地推动了地税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区县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行政区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城乡协调发展的推动力量,促进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于加快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与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孙元峰 《前沿》2006,2(3):153-155
奴隶、封建制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不能构成"和谐社会".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和谐制度"的观点,马克思开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在社会主义中国不断得以实现,"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形成广泛的政治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属性、我国长期政治建设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等,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认同的基础,必须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进程,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认同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和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9.
周凯 《人民论坛》2010,(4):120-121
以孝文化为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经济价值,对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孝文化是招商引资的"梧桐树",是文化旅游的"吸铁石",是繁荣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兴奋剂",是企业凝聚人心、增强效益的"润滑剂",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实现形式和终极归宿。二者是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已经蕴涵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的社会和谐思想的明确和深化。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统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正是“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