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世界,人类的发展观在总结以往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对外开放,对发展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飞跃,不断形成新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季相林 《桂海论丛》2003,19(1):63-65
确立未来社会新的发展观是面向21世纪全人类无法回避的课题。未来社会新的发展观的基本取向是 :从改造自然、技术、环境等转向改变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3.
黄燕 《新东方》2004,(11):9-11
人类的发展观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发展观的进步应该说是20世纪后半期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可以预言,人类关于自身经济社会的发展观念,还会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进步。确立未来社会新的发展观是面向21世纪全人类无法回避的课题。我们还无从知晓未来社会新发展观具体而周详的内容,但它的基本取向是确定无疑的,即主  相似文献   

4.
《政策瞭望》2011,(6):1-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发展观受世界观统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人们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道路。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在我国发展目的、发展战略、发展布局、发展阶段、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法则,也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抓住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这一发展问题的核心和实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对于我们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瑞清 《前沿》2002,(4):2-4
伴随着自然对人类愈加严重的报复和人类社会自身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 ,人类的生态意识、类意识、人文意识日渐觉醒 ,进而宣告了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物质主义、经济主义社会发展观的终结。人类社会要走出困境 ,必须确立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新的社会发展观在近 2 0年的演变使其内容上具有多维性和多重属性 ,它的建构和确立 ,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理论的继承性。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人民群众的观点,批判资本主义畸形发展的观点,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及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观点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思想的全部理论基础,是科学发展观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来源。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的思想,对于后人思考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生态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观,是在人们对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进行反思之后,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在这种发展观之下,衍生出相应的自然生态道德观和行为原则及规范。本文试图对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观视野下的自然生态道德进行基本的探讨,并做一大致的概括总结。(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嬗变在远古时代,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能…  相似文献   

9.
汪青松 《重庆行政》2010,12(4):40-42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世界的发展理念,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必须转变发展观及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整体的社会发展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丽萍 《前沿》2010,(17):33-35
马克思考察社会发展问题的整体性视角是在批判传统社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无论是考察处于任何一个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人类社会,还是考察前后相继的人类社会总体的发展,都把考察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去审视;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内涵是面向人民群众,立足人类整体利益的社会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人类彻底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类对自身发展状态的美好愿望,也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揭示。人的全面发展有着特定的内涵,需要一定的条件。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更是一个不断实现的过程。我们不能离开人的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对人的全面发展做出不切实际的期望,也不能因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就坐等其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凸显出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价值取向,对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开展职业道德建设中,应当注重增强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善于引导从业者将自己的职业与社会的责任感紧密联系起来,这是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社会,一个企业,不是靠一个人、几个人发展的。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生存靠的是社会分工合作。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职业的存在与发展同社会的进步与和谐相互依托。社会的进步与和谐,企业的兴旺与强大,靠的是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并具有社会历史继承性。生产力发展使人类社会呈现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冥冥定数,不绝如缕,贯穿其中,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发展的根本性论断,即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观的母题,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密码蕴含于生产力中,理清了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4.
李灿 《半月谈》2004,(4):43-45
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做到四个“同时”: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居民收入增长;在加大经济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事业投入;在提升经济质量的同对。更加注重提升环境质量;在提高发展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市民素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税收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总结过去的实践经验,我们在今后的税收工作中需要始终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全局,在社会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税收的科学发展。税收发展观是关于税收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念。它直接影响着税收发展的方向和战略,对整个社会经济也会产生重大的连带效应。我们说要树立税收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税收的发展必须符合税收发展的必然规律,符合社会经济的运行轨道和客观要求。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重视。坚持科学的税收发展观,至少应包括以下…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议》都强调了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央的《规划建议》把社会发展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十二五”和此前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最大不同。在新世纪里,浙江社会发展水平一直稳居全国的前四位,其位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2010年,浙江的人均GDP可望达到7000美元,浙江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按照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要求在社会发展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顺应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好的新期许,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在“十二五”期间,经济需要更快转型升级,社会同样需要更好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有个质量问题,社会发展同样也有个质量问题。因此,推进社会转型,提升社会质量,就成了“十二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有题中之意。本文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重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方娟 《公民导刊》2006,(9):15-18
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有关和谐社会的阐述中,提出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等。  相似文献   

18.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发展观的问题至关重要,它是在肯定发展的前提下,着重回答怎样发展的问题。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简单地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尺,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发展理论研究在国外一直是一门“显学”,流派纷呈,观点各异,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发展观,其内涵也越来越丰富。现代资本主义发展使人失去了人性,人成为物、工具。近几十年来,西方社会对传统的经济发展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一)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再到人类发展按照传统发展观,发展即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被等同于经济增长。但这种发展观并没有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真正的经济增长,相反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发展论者对此进行了反思,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并不是一回事,“增长”不等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信息工具变革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和制度变革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信息高速公路是第四次信息工具变革的集大成,它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在迅速地迈向信息时代,必将对人类社会的社会制度产生巨大的作用并导致革命性的变化。本文探索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在未来信息时代可能发生的变化,并预言了这种变化将会导致信息经济体制或自由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同时,探索了未来信息时代的技术因素和生产方式变革可能引发的社会上层建筑领域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变化,并预言了这种变化将会导致全民民主政治体制的形成。预言信息时代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必然导致社会制度的变革;并预测这种社会制度变革的趋势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设想是一致的,预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将会导致资本主义社会解体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