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预设作为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在侦查讯问语言中有着广泛的运用。预设具有共知性、主观性、隐蔽性、推理性的特点。在侦查讯问中,预设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预设的共知性使讯问语言变得简洁,二是预设的主观性使讯问语言变得委婉,三是预设的隐蔽性易使犯罪嫌疑人落入"陷阱",四是预设的推理性有利于讯问人员的处境安全。  相似文献   

2.
在侦查讯问中,如何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仅靠讯问的方法和技巧是不能完成审讯任务的。讯问的谋略和技巧必须通过语言这一工具才能够实现,因此,对侦查讯问语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重点探讨疑问句在侦查讯问语言中的运用,简要介绍疑问句的类型和特点,着重讨论几种常见疑问句在侦查讯问语言中的运用。以期在侦破案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侦查讯问主要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97’石家庄全国刑侦工作会议和 98’武汉侦查讯问学术研讨会后 ,侦查讯问主要理论研究全面展开 ,侦查讯问的主要理论包括侦查讯问学的学科建设、侦查讯问的基本理论、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的心理、选择侦查讯问突破口在侦查讯问学中位置、侦查讯问过程、侦查讯问谋 (策 )略、侦查讯问方法、侦查讯问的人权保障。对这些理论作研究综合述评 ,有利于对侦查讯问理论的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4.
讯问环境对侦查讯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侦查讯问中,讯问环境虽然不能直接取得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但会影响到讯问的成败.讯问环境对于讯问产生的影响有:讯问环境、场景的设置对讯问的影响;讯问人员的行为和语言主观上创造出来的环境对讯问的影响;讯问环境对讯问人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讯问僵局,就是对职务犯罪嫌疑人的侦查讯问情势陷入了僵持的状态,其本质是贪腐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始终关注因招供给其招致的利益损失(主要是刑罚处罚)而坚持采取与讯问人员对抗的策略。突破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讯问僵局,首先需要结合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的行为、语言,判断其是否为有罪的嫌疑人;其次需要通过诠释讯问情势,发现嫌疑人潜在的利益,以迫使其放弃对抗策略;最后需要通过选择恰当的讯问方法,以突破侦查讯问僵局。  相似文献   

6.
侦查讯问语言为法律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在法律语言学研究的众多方面和角度之中,为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就侦查讯问而言,整个讯问都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侦查人员的讯问策略意图都是通过语言来贯彻和实现的。总体看,对侦查讯问语言的研究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领域,尤其是在新刑诉法实施的背景下,对侦查人员讯问语言的研究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有实务操作的紧迫性。侦查讯问作为法定的侦查行为,其语言的使用需要规范,应当根据法律要求、案件情况、犯罪嫌疑人心理、案件证据情况辩证运用。未来侦查讯问应弱化侦查讯问人员的"权威性特征",缓和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冲突和不平衡关系,以创造双方交流沟通氛围的会话式讯问。  相似文献   

7.
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询问证人的过程,是侦查讯问人员语言自我形象塑造的过程。侦查讯问人员语言形象、能力和语言风格,对侦查讯问或询问活动的成效具有最直接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侦查破案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犯罪嫌疑人对待讯问的态度可以为制定讯问对策、完善讯问程序提供极大的帮助。研究报告主要以天津市看守所内的部分犯罪嫌疑人和天津市拘留所内的部分违法嫌疑人为对象,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分析,并结合犯罪心理学、预审学等方面的知识来判断犯罪嫌疑人对待讯问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侦查讯问中的答问,就是侦查讯问人员在侦查讯问活动中对犯罪嫌疑人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作出反应和回答。妥善的答问,对于控制讯问进程,挫败犯罪嫌疑人的反讯问伎俩,承上启下地获取犯罪嫌疑人的真实口供,推进讯问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侦查讯问中答问的技巧与提问的技巧同等重要。答问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义正辞严,正面直接答问。(二)婉转含蓄,侧面间接答问。(三)把握时机,顺水推舟答问。(四)针锋相对,批驳阻止答问。(五)严肃坚定,质疑抑制答问。  相似文献   

10.
侦查讯问中的交易是指侦查机关与犯罪嫌疑人之间协商,通常以犯罪嫌疑人提供证据或线索换取司法机关不指控、减轻、免除刑事处罚。讯问中的交易可以使犯罪嫌疑人在权衡利弊的过程中,以某种条件作为交换来趋利,即采取如实供述、提供证据或线索等为条件为自己减轻处罚,对侦查机关来说通过这种交易获取了案件的证据,查明了案件真相,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交易有利于获取犯罪嫌疑人的真实供述,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缩短侦查破案周期;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解决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刑讯逼供与超期羁押问题。在我国交易尚未被法律认可,本文从讯问中交易的必要性以及确立交易的基本构建进行了论证。交易制度如果运用得当,对于实现刑事诉讼公正与效率的双重价值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侦查讯问的实践中,既有乱抛证据、说服教育不讲时机、呵斥斗狠、急于求成等方式方法的问题,也有犯罪动机、目的讯问不到位、口供矛盾没有排除、从拒供到供认变化突然等讯问内容的问题,还有讯问地点、时间、参与人员不符合法律规定等程序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不断提高侦查人员的讯问技巧。运用讯问技巧的要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牢固把握侦查讯问成功的前提条件;二是向犯罪嫌疑人推销"如实供述对自己有利"的观念;三是因人而异运用适当的讯问策略;四是做好结束讯以确保侦查讯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从侦查讯问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犯罪案件在犯罪嫌疑人、犯罪手段、犯罪证据状况和犯罪发现概率等方面都具有不同于一般刑事案件的特点;计算机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具有侥幸心理强烈、畏罪心理不突出的特点。对此类案件犯罪嫌疑人进行侦查讯问要采取“攻心”与“攻城”相结合的侦查讯问策略,运用以使用证据与说服教育相结合为主、辅以利用矛盾的侦查讯问方法,并应注意侦查讯问言语的技巧运用。  相似文献   

13.
侦监讯问是保证批捕权准确行使与监督侦查权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实现对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权的最大保障。与侦查讯问在目的、作用、模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区别。因此,对侦监讯问的法律依据、作用与意义、法律适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与探讨,以期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4.
讯问工作是讯问人员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进行的侦查活动,具有直接对抗性。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通常会使用反讯问手法阻碍讯问工作,妨碍查明案件事实,甚至导致讯问工作陷入僵局。反讯问手法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切断言语信息交流渠道、传递虚假信息、传递部分信息和公然采取暴力动作进行抵抗。讯问人员要熟悉各种反讯问手法,以掌握的案件事实和有力证据为基础,利用犯罪嫌疑人反讯问供述中的矛盾和弱点,采取适当的对策,迫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其罪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法制的健全和人们人权保障意识的增强,侦查讯问过程的控制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总体来看,我国比较注重讯问的结果价值,即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这就使得在侦查讯问制度的设计上较多地考虑了如何使侦查人员有效地获取犯罪嫌疑人口供这一方面的规定,而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显得不足,侦查讯问过程是封闭的,缺乏有力的监督,造成讯问中刑讯逼供等非法获取口供的现象仍然存在。近些年,各国都立法对侦查讯问的过程进行了控制。笔者认为要构建完善的法律对侦查讯问过程进行控制,藉此推动我国刑事诉讼顺应现代刑事诉讼民主化的发展潮流。首先要确立嫌疑人、被告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扩大律师帮助权,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讯问程序上明确权利告知程序和完善侦查讯问的具体制度。通过侦查程序的立法控制侦查讯问过程和讯问活动的实施来达到查明案件事实和保护犯罪嫌疑人权利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侦查讯问中的说服教育是指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中通过语言、书面材料、视听材料等形式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政策、法制等内容的教育,使其分清是非界限,转变错误认识和不良态度,如实交代罪行。说服教育在侦查讯问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贯穿于整个讯问过程。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气质类型、不同犯罪经历的犯罪嫌疑人,应根据其不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说服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讯问被法定为侦查取证行为之一。是由侦查机关认识犯罪的现实条件决定的。讯问应依法进行。讯问目的的实现依赖于犯罪嫌疑人供述自愿性的自然法则。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义务限于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犯罪事实或持重大嫌疑的罪行。讯问策略的运用不得违反刑事诉讼原则、具体法律规定及立法精神。讯问策略是系统科学、心理学、逻辑学、教育学等科学的理论原理在讯问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8.
侦查讯问中,无论是侦讯方的自我证明,还是双方的相互辩论,都是论证活动。侦讯中,被讯问的犯罪嫌疑人总是倾向于与讯问人员辩论来自己辩护。对于侦讯中的言语交际话语,侦查讯问人员首先要识别是否包含论证。确定其包含论证后,侦查讯问人员应该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论证以展现其要素和结构。最后,侦查讯问人员还要对犯罪嫌疑人的论证进行重构从而为评估或驳斥做准备。  相似文献   

19.
情绪是犯罪嫌疑人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以往文献中关于讯问中犯罪嫌疑人情绪的研究,包括分析情绪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的作用,讯问中犯罪嫌疑人的情绪特点,犯罪嫌疑人情绪的外显——非言语行为,以及影响犯罪嫌疑人情绪的方法,以帮助侦查人员有效获取犯罪嫌疑人的真实供述,进而推进侦查讯问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侦查讯问中,口头语言并不能完整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通过对审讯对象身体语言的观察,有助于审讯人员准确把握犯罪嫌疑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审讯策略,促使犯罪嫌疑人思想尽快转变,在审讯活动中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