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与思考》2023,(1):27-37
<正>一、“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把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2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强化互助共济功能,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严翅君 《群众》2014,(3):14-1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鲜明地表明,公平正义、民生幸福是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深刻理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必要性,充分认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核心内容和保障措施,才能真正把握好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山西政报》2010,(1):F0004-F0004
实施农村“五个全覆盖”项目建设,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全力改善民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是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是找准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农民谋求福祉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5.
方娟 《公民导刊》2006,(9):15-18
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有关和谐社会的阐述中,提出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等。  相似文献   

6.
正社会保障一直是举国上下高度关注的焦点,更是每年"两会"期间最受公众关注的热点。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强调要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并将社会保障定位为民生之基,对这一制度的下一步发展做出了回应。而一个理性、成熟、定型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是解除城乡居民诸  相似文献   

7.
共享即共赢     
王姮隽 《北京观察》2006,(11):33-34
中共中央在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长远来看,建立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使个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使社会成员能够“互尊、互重、互爱”;从短期来看,建立和谐社会是让全体人民分享改革成果,从而使社会整体生活  相似文献   

8.
汪文英 《江西政报》2006,(24):29-30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这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内容。要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需要认识到,共同富裕是“普惠性”与“差异性”的统一,既要杜绝平均主义,又要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富裕是“全面性”与“重点性”的统一,既突出发展生产力,又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的“全面富裕”;共同富裕是“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它的内容既有相对确定的历史含义,又要随着社会进步而发展;共同富裕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既要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又要坚持和平发展,不能以剥削压迫其他国家人民为代价。  相似文献   

10.
亚洲政党"发展与社会共享"专题会议: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共享发展成果,既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亚洲各国政党和政府的历史责任。本次会议以"发展与社会共享:让发展成果惠及民众"为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高兴地看到,经过亚洲各国政党、政府和人民长期以来的不懈探索和共同努力,今天的亚洲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进步、人民信心更加坚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亚洲发展不仅有力改变着亚洲人民命运,而  相似文献   

11.
朱秦 《创造》2023,(11):56-5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价值追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道路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大原则,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具体化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决策部署,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2.
张汉刚 《群众》2022,(21):35-3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作为直接面向市场主体,离人民群众最近,“最接地气”的部门之一,我们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落实党委政府部署要求,校准工作方位,提高工作效能,规范工作行为,致力“做有情怀、有活力、有坚守的市场监管人。”  相似文献   

13.
慈善的力量     
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有关和谐社会的阐述中,提出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等。中国是一个社会保障体系还非常薄弱的国家。我国每年有近6000万以上的灾民需要救济,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的过程中,推进  相似文献   

14.
微观察     
《乡音》2012,(2):43-43
让人民有尊严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人民日报》: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也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具体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即个体的人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实际贡献存在差异的每个个体都能从经...  相似文献   

15.
孙亚娟 《创造》2024,(1):21-25
<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会议上反复阐述、一再强调的一个重大命题。这个重大命题揭示的是新时代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坚守的根本政治立场和基本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6.
郭声琨 《当代广西》2011,(19):11-11
广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发展成果社会共享,这对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特殊意义。“十一五”时期是广西民生工作力度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十二五”时期,广西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步伐,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大程度地让全体民众共享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巩固和发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关键一年。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要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低收入群众增收和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公平的体系构成与建设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国干 《新东方》2005,(10):35-38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公平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一、社会公平的体系构成 公平,是不偏袒一方的意思。管子说:“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墨子的理想社会的方案是“兼相爱”、“爱无差等”。现实生活中,人们追求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少不了公平。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黄金发展期”。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如果政策对头,就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最终建成充分体现社会公平的“橄  相似文献   

19.
徐倩 《群众》2023,(12):53-55
包容性治理是近年来在推行善治理念、提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增进民生福祉等战略目标进程中出现的实践创新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共建”意味着治理主体的多元参与,“共治”意味着治理过程的互动合作,“共享”意味着治理成果的利益共享,“共建共治共享”正是对包容性治理核心意涵的全面阐释与精准凝练。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强调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但社会公平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概念,是与一定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相联系的,因此,推进社会公平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既不能急于求成,又要积极推进。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要厘清以下四种认识:1·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并不等于要否定经济效率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是一个长期存在着严重分歧又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