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通过分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优劣势和发展机遇发现,可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开发,统一销售和管理,建立起一个集旅游、表演、餐饮、住宿、商品销售为一体的规模较大的市场,即利用市场统一集中管理体制,来解决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民族历代先辈奋斗和创造的历史实录.是一个民族深入脊髓的文化积淀,它所承栽的是整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文化精神.无论是为自身发展,还是为了全人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们必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行产业化运作,产业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成为争论的焦点.不可否认,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而言,现代产业化运作不见得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是否原生态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终极目标,还有待进一步商榷.产业化运作并非洪水猛兽,只要运用得当,相信一定能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符号价值探讨其进行产业化运作, 以开发促保护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在传承与发展上还缺乏有效方式和有影响力的产品。应用昂普(RMP)理论,从资源、市场、产品三个方面分析了湖北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根据市场的需求转化为游客乐于接受的产品,既有利于资源的传承与保护,又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提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三个策略:资源分类合理开发、内外部文化资源糅合及利用高科技提高游客体验价值,以地域特色打造有吸引力的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4.
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旅游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保护和展示的窗口,加强了保护资金的力度,培养了群众基础的同时,如果开发不当,其商业性质又可能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扭曲变形。少数民族歌舞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的特殊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本文以云南民族歌舞为例,指出在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政府应通过加强立法工作、理顺部门关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教育,与旅游业相结合、积极推进产业化等行政管理措施,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论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引起重视、提高认识、科学管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在当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阐述了目前我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和实践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与开发策略,包括政府主导下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以不同类别的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讲述不同的“黄河故事”,数字赋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对“黄河故事”进行虚拟化创设,从而有效实现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是实施民族特色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本文对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调查,科学规划,创新开发,本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增长原则,从而实现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的协调机制要求在传承人、原住民、开发者和社会公众之间合理配置其产业化开发中的利益。确立开发前的事前知情同意规则与开发后的惠益分享规则,并通过权利集体管理制度、权利登记制度和利益补偿机制,能够有效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中的利益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作为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新形态,不仅满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需要,而且适应了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鉴于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要通过明确产业化发展中的职能分工、创新产业化发展模式和注重产业化人才的引入与培养,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提供强大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是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行旅游开发,开发的必要性及意义是什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旅游价值、面临的现状以及开发的意义三个方面来回答。  相似文献   

11.
《世纪行》2009,(11):13-13
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保护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富集地区,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60项,其中鄂西圈36项,占60%,省政府公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170项,其中鄂西圈94项,占55%,  相似文献   

12.
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摆脱濒危的困境,实现自我生存的重要途径,是重要的非遗资源市场利用方式,通过提升文化遗产的市场需求,反向促进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文章通过对旅游市场普遍存在的开发模式进行梳理,认识不同模式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策略和创新型模式,有助于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3.
豫政〔2007〕11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48项),现予以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为加快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二○○七年二月六日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48项)一、民间文学(18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单位)1I-1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  相似文献   

14.
凉山彝族火把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价值。在充分认识火把节的各种价值的前提下,把火把节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能促进彝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同时也能促进凉山经济的发展。对凉山彝族火把节的合理开发,凉山彝族火把节实现产业化发展,必将推动凉山的和谐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正逐渐被忽略和破坏。产业化可以为民族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更多合格受众,消除传承者的落寞感,建构跨越时空的传承场域。因此,应该顺应时代变化,在认真审视传统民族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转化与活态传承特性的基础上,形成满足各语种、多形式的文化传播产品,实现民族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品化、产业化,在促进民族民间文学保护的同时提高创新传承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陈斌 《人民论坛》2010,(12):98-99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下,要让这些古老的文明重放异彩,需要协调各种关系,既能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能推动经济开发工作的健康发展,给文化产业化与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应有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6,(8)
黔江区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又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地区,探讨如何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黔江区和重庆市其他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贵州世居民族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元性与多样性的特征,加强对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就是保护贵州人的精神家园,保护贵州人的未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为基础促进其产业化发展,是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体现了学界公认的整体性保护原则与活态性保护原则。但是,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难、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过少、知名品牌少等问题制约了对其的生产性保护。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可能路径包括推动《贵州省文化产业促进条例》的出台、建立科学高效的保护与传承机制、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升级、打造品牌等。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间自觉及引导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涛 《前沿》2009,(5):82-85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和乡村域市化过程中加快失落的背景下,民众的主体性、民众的文化自觉、民间力量的热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下,要让这些古老的文明重放异彩,需要协调各种关系,既能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能推动经济开发工作的健康发展,给文化产业化与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应有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