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江敬  徐阳 《理论月刊》2007,(10):175-177
老子《道德经》廖廖五千言,传诵了中华民族道德之源。我国数千年来思想政治发展演变,无不受其熏陶。《道德经》所阐述的思想,突出的是"道"与"自然",为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开山鼻祖,隐含了深刻的荣辱观思想。同时老子的荣辱观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老子》既非本来就称《道德经》,也非称经于西汉之末或司马迁之后、刘向之前。从《史记》、《汉书》等书的记载看,窦太后十分喜好老子,而且窦太后的政治影响还十分巨大,景帝也不排斥《老子》,再加上北大简《老子》已有"上经"、"下经"之称,而北大简《老子》大致抄写于汉武帝时期,所以景帝时期《老子》称经的传统说法是十分可信的。《老子》在西汉前期地位十分尊崇,至景帝时更是得以称"经",达到顶峰,武帝之后虽然"尊儒",《老子》已经失去利禄之路了,但《老子》并未湮没无闻,通过儒生的研习用以补充官方经学以及一些不需要通过《老子》来谋求利禄的人的研习,《老子》仍然得以继续流传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老子指归》是西汉隐士严君平对《老子》思想的理论阐发,是西汉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它的哲学思想包括世界观、人生观、辩证法等思想内容。其中,世界观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宇宙的衍生过程进行"道→一→二→三→万物"的详细描述;其丰富深刻的人生观是其哲学思想中最有个性特色的部分;其和谐、阴柔的辩证法体现了道家哲学思想的普遍特性。它纯洁、深化了《老子》的思想内涵,它也具有主观性、因袭性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老子哲学以"道"为本,具备唯物主义精神,但又区别于绝对的物质观。老子崇尚阴阳,《道德经》是一本充满辩证法的伟大哲学著作,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相得益彰。同时,老子的政治学说带有民本思想,追求"小国寡民"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学说的古典表达。  相似文献   

5.
《老子》(即《道德经》),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为领导者出谋划策是其领导思想的重要方面,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老子》是一部领导思想经典。本文从老子的无为而治入手,阐发了老子对领导艺术的经典论述及其现实应用:善于放权;无为并不是不作为;把握好度。  相似文献   

6.
就变易思想而言,《老子》上承《易经》,下启《易传》,是中国传统变易观念形成的重要环节。《老子》认为,生生不息是世界存在的形式,反、复、复归是事物变易的模式,道之动是事物变易的动力。这些认识已上升为理性的思考,但老子哲学的基本立场不可能揭示变易的真正动力,这也为后来《易传》对变易思想的进一步阐释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自青年时代就对道教经典文献《老子》非常熟悉,也非常喜爱。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经常引用、借鉴乃至运用《老子》及其思想。在某种程度或某些方面可以说,《老子》及其思想对毛泽东产生了实在影响,成为其革命生涯的智慧源泉之一。学习借鉴毛泽东对《老子》思想的传承运用,对当今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读老子庄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又称《道德经》)和《庄子》是先秦诸子中的两部奇书。各以其玄妙、深邃的思想及独具一格的文风给予后世中国哲学、文学、艺术等以巨大的、历久不衰的影响。两书都有积极的思想,也都有消极的思想。毛泽东读《老子》和《庄子》,达到了烂熟于胸的地步;书中的精彩段落和名句,可以信手拈来,并加以引申发挥。为我们树立了阅读和理解《老子》、《庄子》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李程 《人民论坛》2012,(35):198-199
和谐是科学发展观得以实现的前提,也是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老子《道德经》中就有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老子认为,和谐社会主要取决于执政者。如果执政者能具有"道"的品质,实现无为而治,并能得到百姓信赖和拥护,那么社会就必然走向和谐。老子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蒙的帮助     
亦杰 《公民导刊》2013,(7):55-55
<正>王蒙在《老子的帮助》一书中,用他的人生体验、历史体验、社会体验、政治体验、文化体验等对老子的《道德经》加以解读,加深了我对老子思想的理解。老子的《道德经》我曾读过,但体悟不深,有些地方似懂非懂。读了王蒙的解读,觉得很有帮助,所以我说是"王蒙的帮助"。他用亲见、亲闻、亲历对老子的学说提供一个当代中国人的人证、事证,帮助我们理解《道德经》中的哲学思辩、宗教情怀、逆向思维、无为命题、处世奇术、做人奇法等等。比如老子说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王蒙解释道:"一切的有都来自无,一切的有都会变成无。一切的无都可能产生有,一切的  相似文献   

11.
杨师群教授的论文《老子政治思想批判》深入批判了《老子》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实为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扬弃和开新的学理探索。“杨文”的批判对象指向比较模糊,在批判中存在多重逻辑,个别论断有失公允。一是把理论与实践、价值与事实相混同,有断章取义之嫌;二是以现代学科分化视角审视《老子》思想,不予以历史的分析,有苛责古人之嫌;三是没有辩证地看待《老子》思想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厚今薄古之弊。《老子》政治思想的扬弃和开新,应当明确批判的对象和进路,整体把握“南面之术”和“有道治世”的思想主题,以及“正言若反”和“形而上学”的言说特征,在“《老子》注我”和“我注《老子》”的辩证统一中探析《老子》政治思想跨越时空的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2.
李孟洁 《传承》2015,(2):132-135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薄伽梵歌》作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第六篇"毗湿摩篇"中的一部分,逐渐演化成印度教一部独立的经典。此时中国思想也呈现"百家争鸣"的大繁荣。在早期中印哲学中,尽管其产生背景与社会历史条件相去甚远,但就其思想内容和义理来看不乏相似之处,如《薄伽梵歌》的"梵"与老子的"道",《薄伽梵歌》的智解与道家的境界说,《薄伽梵歌》的"无执之行"与老子的"无为"等。  相似文献   

13.
王中原 《求索》2010,(6):128-129
道家学派的代表作——《道德经》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受到中国古代众多为政者的青睐和研习。《道德经》主要的政治思想有遵道而行的为政理念、无为而治的治理模式及守朴弃诈、谦下不争的治理方略。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这些思想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对解决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具有方法论意义;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提供深厚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一、《老子》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在世界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德国十九世纪辩证法大师黑格尔读过《老子》,极为赞赏,他的辩证法受到《老子》对立转化思想的影响,是很可能的。马克思继承和改造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创造了唯物辩证法,从而形成了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到中国访问时,有人向他介绍《老子》中几段文字后,他极为惊叹,认为两千多年前能有这么深睿的思想,简直不可思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对《老子》也作过高度评价。他说:“在…  相似文献   

15.
《连山》《归藏》《周易》三易之间虽筮法不同,但基本象数之道一以贯之。尤其是《归藏》与老子思想在历史时间发生方面、"无为而无不为""顺其自然"思想内核方面、"有无相生"的宇宙生成方面、重坤用坤的意识方面和简约凝练的语言风格方面都有相似性,并基于此探讨二者可能存在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人民立场"是《共产党宣言》最具生命力的本质内涵,是马克思主义者始终要秉持的政治立场。"人民立场"贯穿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各个历史阶段,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产党宣言》的"人民立场"集中体现在其鲜明的政治立场、科学的实践路径和崇高的奋斗目标上。在新时代继承和发展《共产党宣言》的"人民立场"思想,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致力于解决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17.
陈国强 《传承》2009,(18):134-135
老子的"道"不同于古希腊的宇宙生成论,而是将"宇宙"理解为万物,而万物则是由无差等的、全息性的"道"来表征的,因此,"道"就具有了符号学意义。从符号学维度来理解《老子》文本是一个新的视角,从而导出其所蕴含的民本思想和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8.
白少华  蒋天道 《传承》2012,(9):56-57
自王弼注《老》之后,《老子》就被历代学者视为是专讲玄理思辨的专著,却忽略了老子周史官的特点,忽略了他作为一个政治思想家,一个社会观察者在面临政治剧烈变动下所展现的智慧。《老子》的政治思想是入世非出世,对现实社会持批判的态度。《老子》"君人南面之术"乃是帝王政治思想,《老子》就是"帝王之学"。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问题的日益严峻,挖掘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中蕴含的生态理论思想对解决当前生态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老子》中的生态思想以"道法自然"的生命本源特征为根本,以"常德不忒"的生态整体观为核心。既强调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应该遵循自然万物之理,依循自然生态法则,量力而行、适度而为,万物在"道"的感冲激励作用下产生,又在"法自然"的原则下"常德不忒",从而实现生态平等,促进生态发展,推动生态循环,从而进一步达到和谐完善的生态审美境界。《老子》中"渊兮似万物之宗""营魄抱一""为而不争"等理念蕴涵着丰富而无穷的生态审美智慧。  相似文献   

20.
张涅 《理论月刊》2001,(7):18-20
本文认为老、庄思想有本质区别。《老子》侧重于政治哲学范畴,表现出经验独断的思维形式,与兵家理性有渊源关系。《庄子》则从孔子儒家传统走出来,侧重于人生哲学范畴,表现出开放、流动的思维形式。从“黄老”到“老庄”的演变乃基于对《老子》的误读,《庄子》涵盖了《老子》。老、庄都没有形而上的自觉建构,“道”依附于经验层面,并非思想核心,因此现代学者据此把老、庄作为一个思想学派没有把握本质。汉以来的“九家”说已经不适合现代思想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