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关联理论是1986年由Sperber和Wilson系统提出,它以认知科学为基础分析会话含义和语言交际,打破了人们以符号系统来分析会话意义的传统。从关联理论中"关联期待"的初始、改变、取消、重生以至最终"期待"得到满足的整个过程,来解译"拒绝"话语如何得解,语用推理如何完结,并解释语用策略多样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H.P.Grice创立的合作原则及会话含义理论有助于我们推导言外之力.这种理论同样适用于电影语言的分析.运用会话含义理论,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电影<大话西游>经典台词的语言魅力,同时结合该理论推导出喜剧片的合作原则.  相似文献   

3.
吕欣 《新东方》2007,(5):50-53
一、关联理论研究意义语用学研究的两大主题就是话语的生成与话语的理解。最初,Grice(1975;1981)会话含意理论模式以说话人为出发点,提出意向(intentional)交际的观点,设想说话时遵守合作  相似文献   

4.
胡慧 《求索》2006,(12)
在文化比较交流中要避免语用失误,参与交际者必须共同遵守会话合作的原则、礼貌原则,注重会话含义的理解。也就是说,说话、听话者要互相体谅,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根据交际对方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以及交际时特定的情景、语境恰当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合情入理地推测和确认对方话语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吴勇 《求索》2005,(8):165-167
本文从语言模糊性的全新视角,运用元语用理论探讨了幽默模糊的理论根源、修辞手段和在交际中的元语用功能。作者认为,幽默的本质和生命力在于其会话含义的模糊性。幽默的模糊性虽有其客观根源,但主要是交际差异性、动态性和顺应性的产物,因此属于动态的语用模糊。语用模糊使幽默适切语境,即通过不断做出语言选择,以顺应特定的交际目的。同幽默的经典理论相比,语用模糊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它能对交际中所有类型的幽默话语的构建做出完满解释。这对重新认识幽默现象及其发生机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审讯以言语交际为表现形式,审讯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语言运用。实践中由于犯罪嫌疑人拒供心理突出,抗审现象普遍存在,侦讯双方的对话往往充满了"火药味"。审讯中侦查人员问话语言具有权力优势,因此,在问话中往往直接提出要求、指令甚至是命令,有时还会做出批评、谴责、威胁等语言行为以实现其对审讯的控制。审讯中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言语交际过程中存在着话语权不平衡、信息传递方式一元化、问话语言偏向、有罪预设等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在审讯中引入"会话沟通式问话语言",树立应用"会话沟通式问话语言"进行审讯的理念,促进会话沟通中的"合作",并适当引入赞誉、同情,发挥"会话沟通式问话语言"在审讯中的应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指出,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与会话活动时,总会在潜意识中遵循会话合作原则。但是在生活中,那种有意识、有目的地违反会语合作原则的现象也会经常出现,并且常常会产生积极的会话含义。本文通过对20lO年春晚小品《同桌的你》进行赏析,分析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对会话合作原则的违背以及因此而产生的语用意义和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明菲  许之所 《理论月刊》2006,3(12):122-124
语义受语境的制约,而语境本身就处于动态变化当中。要构建有利于自己交际目的的语境,说话人必须对其语言进行恰当的选择。本文提出语言博弈的概念。与维根斯坦和辛提卡不同的是,我们认为在任何语境中说话人之间都构成博弈。其中,说话人是局中人;其实际语言行为,即语言选择的结果,是他们的策略;对局结果,或者说语言产生的结果,即支付。文章最后以博弈树方式对会话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用学研究出现了明显的心理学倾向,从认知和心理活动出发去解释语言活动,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潮流。其中,较引人注目的语用理论是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论",他们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语言交际和话语理解过程提出新的认识,而他们的学生Ernst-Angust Gutt更将关联理论引入翻译理论进行专门研究,从新的视角出发促进了翻译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维度视眼下的语言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系统与语言运用都是由多维的结构组成。语言知识构成了静态的多维结构 ,而语言交际则构成了动态的多维结构。语言能力的含义是广泛的 ,它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 ,还包括学习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作者认为 ,对于学习者而言 ,语言知识本身就体现了能力 ,态度特征及语言文化能力也是语能固化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性别差异目前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汉语性别差异的专门研究起步较晚,但最近30年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主要围绕语言表现和言语交际的性别差异展开,具体体现在语音、词汇、会话场景和语境等诸多方面。从中显现的性别歧视和语言表达风格的差异可以合理运用西方理论框架来分析解释,即可以通过社会建构的概念,在支配和文化差异的方法间找到一个折衷。  相似文献   

12.
李荧 《青年论坛》2002,10(2):92-9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许多就表现在语言交际中。因此 ,在外语教学中 ,不仅要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同时也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文化差异对语言交际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培养交际能力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角度出发,从语境、语言结构、语言选择的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四个方面入手,论述顺应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认为顺应理论对口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活动,是译员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年级基础俄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训练赵真一年级是基础阶段教学的第一年,其主要任务是培养语言基本功和言语交际的基本功。在教学中,要把语言的交际性视为先导,把培养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交际能力的形成是学生创造性掌握语言的过程,要通过不断地加深外...  相似文献   

15.
刘宇容 《前沿》2006,(6):224-227
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大途径。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入手,着重阐述非语言行为障碍对语言交际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对提高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14,(7):92-93
刘敏、张伶俐在《理论月刊》2013年第12期撰文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当翻译实践遭遇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时,就产生了语言的不可译性及文化的不可译性。作为不可译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文化的不可译性是翻译领域中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其在翻译过程中的处理对于准确、完整地传达原语的语义和文化特色来说尤为重要。可以通过详细阐述语言、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探究文化不可译性的根源及种类,并达到等值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语言使用能力是在互动中发展起来的。交互式任务型教学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动,形成动态、开放的情境语境,教师、学生、课程、环境,双双相互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建构。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语言学习的交际原则,将课堂教学转化为师生间,学习者间的交际活动过程,在交际过程中双方综合应用各种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从而实现教和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刘善华 《前沿》2008,(2):75-76
口语交际是指人们通过口语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过程。语言是人脑的一种特有功能,口语表述中,不仅要活跃脑细胞、开发左右脑能量还要科学用脑。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成功的口语交际,在开发智力因素(思维的灵活和敏捷等)的同时,还要提高人的非智力因素(自信、积极的心态等),因为,口语交际需要的综合素养中,心理素养起着支配和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人们之间的语言交际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是一个信息的编码(encode)和解码(decode)的过程。人们在编排语言信码,生成话语时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要遵守一定的编码规则——语言规则,因而语言规则具有强制性。但这种强制性又是富有弹性的,在强制之中又有一定的宽容性,因而人们又可以运用语言规则进行灵活多样的编码。强制中有宽容,不自由中有自由,这就是语言规则对语言编码作用的两面性。丰富多彩的语言现象表现了人们对语言规则运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同时也使一些人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语言规则对语言编码的制约不是明了强有力的。例如,有人认为,突破语言规范的反常用法可以称之为“创新”修辞手法。“创新”就是根据交际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语言手段来加强表达思想的效果。又有人认为,修辞现象是个人感情冲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彼德·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分析人际交往 (即交际 )和人际关系 ,认为交际活动实质上是不同的主体相互协作以满足各自需要的过程 ,由此提出了“交际活动交换性”的概念 ,在这样的理论抽象的基础上 ,文章又分析并且解释了交际动机、交际活动的展开和人际关系的维持及交际的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