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天祥 《人民论坛》2013,(11):16-18
20世纪末西方国家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倡导者认为,公共服务的决策属于"掌舵",而公共服务的生产则属于"划桨",这两个环节是可以分开的.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掌舵"而非"划桨",即决策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并承担相关的成本,而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则可以借助社会组织或市场(企业)来完成,从而实现政府的政策职能与管理职能的分离.在此基础上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掌舵"与"划桨"分开后,"政府基本上作为一个精明的买家来工作,以能够完成自己政策目标的方式利用各种生产厂商".  相似文献   

2.
随着政府垄断公共服务所带来的治理危机的出现,学者们开始探索私人部门供给公共物品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本文主要讨论对私人部门的传统认知,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私人部门参与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3.
洪必纲 《求索》2010,(11):77-79
公共物品供给中租金的产生源于政府无意创租、政府被动创租和政府主动创租三种类型。纯公共物品供给中寻租博弈的治理要靠合理界定政府的行为边界,适当压缩政府的纯公共物品供给的范围;准公共物品供给中寻租博弈的治理可以通过强化市场竞争、建立租金消散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公共环境服务供给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公共环境服务是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环境物品和环境服务的公共活动。目前我国公共环境服务供给中存在供给主体单一、可销售性差、市场化水平低和政府责任缺失等问题。政府应当制定保障性公共服务的最低标准,合理配置公共资源,重构公共环境供给模式,优化环境服务结构,逐步缩小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公共环境服务差距,最大限度地克服公共资源分配不公现象,解决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环境服务需求和落后的公共环境服务生产和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以均等化为目标不断满足社会的公共环境需求。  相似文献   

5.
正公共培训服务,是政府向社会成员,尤其是部分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的一种准公共物品,也是一种社会人力资源投资的重要途径。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供给主体,保证公共培训服务得以实现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随着新公共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公共服务不能再像福利国家那样由政府垄断提供,而应该扩大市场机制在增加社会福利总量和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在培训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管等多方面发展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以实现消  相似文献   

6.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使得公共物品的供给成为政府的专利,然而信奉个人主义、经济人假设和市场交易原则的公共选择理论则打破政府的“神话”,政策分析学派主张公共物品可以由市场和非营利部门来供给。与多中心治理思想相呼应,在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上,悄然形成了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多中心供给机制,三者之间的合作供给机制扩大了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范围,丰富了供给方式和途径,提高了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7.
非政府组织与公共物品的供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军军 《前沿》2008,(1):112-115
鉴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以及考虑社会公平、公正等问题,以保罗·A·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认为,政府是公共物品的最好且唯一提供者。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非政府组织供给公共物品的现象不断涌现,且逐渐发展为重要的供给者。非政府组织供给公共物品有优势也有局限,我们应客观看待。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的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各国地方公共物品供给多元化浪潮的兴起,如何改革我国地方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实现地方政府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已成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现实基础不同于西方国家,因此在实现我国地方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的改革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我国地方公共物品供给的改革和创新必须从自身的运行机制和制度性创新这两个方面进行,也就是从转换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建立有效的政治沟通制度出发,使公众更好地参与到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过程中去,并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保障地方中介组织在公共物品供给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儿童托幼服务的公共化,意味着国家承认儿童照顾是国家和社会的“公共责任”,认可自己为所有儿童提供优质平价的托幼服务的责任,其主要策略是在托幼服务的供给端投入公共资金。托幼服务输送者可以采用不同的公共化策略,包括公办公营和各种形式的公私合作模式。2010年中国开始重建公共化儿童托幼服务体系,托幼服务公共化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整体推进模式是将托幼服务纳入公共服务框架,作为公共物品提供给儿童和家庭。国家对于0-2岁和3-5岁儿童的照顾责任有着不同定位,针对他们的托幼服务也分别纳入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同时采取了不同的模式来推进其公共化。而在国家的整体政策框架下,承担儿童托幼服务供给主要责任的地方政府,基于地方的具体情境,进行了制度的地方再造,形成了不同的儿童托幼服务公共化的地方实践模式。如何进一步推动儿童托幼服务公共化,笔者基于研究和分析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黎昌珍 《前沿》2010,(13):173-176
公共物品除有形者(物态者)外,还有大量的无形者(非物态者),已成为共识,但深化此共识非常重要,因为政府所提供的无形公共物品远远不够。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完全不同于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其本质是公共服务型物品,此类公共物品所提供的效用,完全满足帕累托无差异曲线,尽管不可相互无差异替代,但其效用对国家和社会而言,具有等值性。本文从帕累托优化、边际福利效用递减的效用比较、基本可行能力等多维视角对公共物品供给的无差异性作出价值判断,以揭示公共物品供给的价值平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