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背景资料:金平苦聪人】 新中国建立前,苦聪人在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各民族中是经济文化最落后的民族,分布于中越边境高寒山区的原始老林,其社会经济尚处原始游耕的状态。1957年,苦聪人才走出原始森林,逐步过上定耕定居的生活。 苦聪人现有6000多人,主要居住在勐拉镇、金水河镇和者米乡,以者米乡为最多,有30个村寨。1985年 10月 ,根据本民族的意愿,苦聪人恢复拉祜族的族称,有“拉祜纳”(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拉祜普”(白拉祜)三种自称,以白、李、杨普姓较为常见,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相似文献   

2.
从金平回来     
从金平回来,一直介想着有关扶贫的事。 对苦聪人作调查时,有几件事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在者米街了上碰到一个30岁左右的苦聪男人,黑黑瘦瘦的,肩上挎着一条布袋。他是者米拉祜乡苦聪大寨村民小组的组长,从山上下来赶街。我知道,对于若干年前还隐居深山的苦聪人来说,有更多的人学会做买卖是一件好事。我同他交谈起来,得知他能编制一种还算有点特色的小竹箩,并且以5至10元的价格在街子上卖.可惜的是有这手艺的人太少 问他 “读过书没有?”他显得很不好意思,只是笑,说“只读过三年,读得太少了,我现在还读夜校,干部带头…  相似文献   

3.
何扬波 《今日民族》2001,(12):22-23
“都说1957年党和政府帮助苦聪人走出深山是苦聪山寨的第一个春天,那么我们今天迎来的无疑是第二个春天”。在10月24至25日召开的金平者米拉祜族(苦聪人)安居工程现场总结暨“155”工程汇报会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委书记唐明生感慨地将自1998年以来“155”扶贫工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由云南省民委负责实施的安居工程项目提前两年完成比做了苦聪山寨的第二个春天。解放初期,苦聪人尚处于居无定所、游耕采猎的原始社会末期,经过5年多的努力,党和政府从原始森林中动员了2000多苦聪人出林…  相似文献   

4.
1999年初,我们一行来到人迹罕至的金平县西隆山林,采访隐居林中的拉祜族苦聪人的历史文化。六六新寨是一个著名的苦聪村寨,我们采访的次数也就多一些。 每次走进六六新寨,无论天晴天阴,都会看到一位七十来岁的苦聪老人,坐在自家门前,默默无声地凝望着进村的路子。看她的眼神,总是凝聚着一种期望和信心,注意她的神色,又感觉其中隐含着无限的忧愁与无奈。听寨里的人说,一二十年了,这位老人天天都这样。起初,出于好奇,我们随意拍下了这个苦聪老人守望在西隆山林的照片。 “大妈,天冷了,还坐在这里整哪样?” “等我儿子回来。…  相似文献   

5.
年已不惑的罗维忠家居勐腊县曼蚌寨,距我居住的昆明遥遥近千里。我是8年前到这个村寨采访时认识他的,因为是同年生,两人又投缘,所以按老百姓的习惯我们“打”了“老庚”,即结为好朋友。 “曼蚌”是傣话,意为“有盐水塘的寨子”。可曼蚌不是傣族村寨,而是生活着41户、200多人的壮族寨子。这里距离中老国境线有5小时的山路,寨子里的人经常去老挝乌德江边的勐宋壮族村寨走亲戚。这还是曼蚌小学的傣族女教师依望最先告诉我的。 曼蚌的环境有如傣家村寨,人们住着傣式竹楼,言语傣腔傣调,妇女束发穿裙,以至长久以来许多人把曼蚌的壮族…  相似文献   

6.
临沧市临翔区章驮乡勐旺村委会所在地勐旺,是一个傣族、汉族杂居的大寨。全寨387户人家1725人,其中傣族129户594人。寨子位于临沧市区西北14公里处,坐落在西山脚下向东突起的丘岗上,海拔1679米。寨西、寨东分别有“南委”(小溪)和“南弄”(大河)两条溪河环绕。“南委”发源于寨西后山,自西向南,转而折东环绕寨子,在进寨口的山脚流入南弄河,最终汇入南汀河入怒江。  相似文献   

7.
西隆山作证     
1957年,共产党 帮助他们出林定居 上世纪50年代初,者米的苦聪人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家庭公杜阶段,没有固定的耕地和居住点。解放前长期游耕于中越边境线上的原始深山老林中,靠采集野果、钻木取火、游耕狩猎维持生计,以刻木记事、结绳记事,生产生活水平极其低下。直到1957年,解放军、民族工作队和当地政府前往深山老林一家一户寻找苦聪人的下落,为他们送去粮食、布匹、油盐及生产生活用品,并动员出林定居。随后又先后两次共同组成苦聪访问团到深山老林寻找苦聪人,帮助他们搬出老林。访问团的工作队员与苦聪人同吃同…  相似文献   

8.
1953年春天,以父亲开始他们那一辈人开始的寻找。 1953年春天,我的父亲杨鸣岗从昆明带着他的收音机,和解放军一起走进深山老林寻找苦聪人。我了解苦聪人,就是从小听父亲讲述寻找苦聪人的故事开始的。 听父亲说,那时的苦聪人,睡在树丫上,饿了吃生果,冷就裹张芭蕉叶。解放军钻进密林草丛中一个个地找,苦聪人怕,你找到东边,他躲到西边,就是不出来。后来找到了,像电影里放的一样,是头人李老大站在山坡上,张大嗓子到处喊:“李二柯,出来嘛,政府家的解放军要得罗。”然后一家一家从宽阔的老林中聚拢了来, 苦聪兄弟长期…  相似文献   

9.
邱开金 《今日民族》2002,(11):16-16
么等寨,是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所辖的一个哈尼族聚居的村寨。寨子由71户人家组成,共有365人。寨子建在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澜沧江边.昆明至磨憨口岸的国境公路正好从寨子中间穿过,这也是么等寨与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0.
苦聪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聪人尚未最后确定民族族体,很有必要对苦聪人进一步进行调查研究,本文拟就民主改革前的苦聪人社会状况试作初步探讨。一、苦聪人的分布和称谓苦聪人口约有23,000人,分布于云南省思茅、玉溪,红河、西双版纳等地区和自治州境内,其中大部分聚居在镇沅、金平、绿春、新平和墨江等县,江城、普洱、元江、  相似文献   

11.
鼓楼史话     
侗族人民喜欢依山傍水而居,每个村寨几十户,多者达五六百户,甚至七八百户。许多村寨住一个姓氏,大寨子住几个姓氏,但多按族性分片聚居。村寨中间建筑一个鼓楼,有的大寨子三五座。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林略寨就有五座鼓楼,黎平县肇洞寨有七百多户,按族姓分片建五座鼓楼。 侗寨的鼓楼建筑始于何时,史籍没有明确记载,笔者在湖南省靖县调查时,据说唐宋之际就有鼓楼,民间流传“靖州有个四鼓楼,还有半截在云头”。如今虽不见楼,但仍留下四  相似文献   

12.
常俊之 《今日民族》2010,(11):53-54
元江县羊街乡有拉祜族苦聪人210人,主要聚居于党舵村委会的烧灰箐寨,还有少数与哈尼族杂居在烧灰箐附近的坡头村。汉语、哈尼语、拉祜族苦聪话三种语言,结构上相互补充,构成了羊街乡苦聪人语言使用的多语和谐。  相似文献   

13.
雨果 《今日民族》2015,(3):56-57
去年12月中旬,我在西双版纳磨憨口岸拍摄期间,偶然听到有一个叫做“卡米人”的族群即将举办他们最盛大的节日--红花节。当地朋友介绍道,卡米人20世纪30年代从老挝迁入,在我国被识别为布朗族的一个支系。准确地说,在中国境内,卡米人仅分布于勐腊县和磨憨开发区的两个寨子。对卡米人而言,红花节的隆重程度相当于汉族春节,2014年的卡米红花节更为热闹,据说会有上百个老挝卡米人跨越国境,到我国境内的卡米寨子举行“跨国联欢”。  相似文献   

14.
山神庙丫口,座落在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城东北部,海拔1397米,是国庆乡腊户坝等10数个村寨进城的古驿道的必经之处。9年前,我刚到江城,一个专研风物地志的朋友就告诉我:想吃面瓜鱼就下李仙(江),想了解江城人就上山神庙丫口。当时,我只是微微一笑──山与人,怎能扯到一块呢?谁知,此后每与江城人侃他们的历史,便总会有山神庙丫口五个字贯入耳鼓。久之,我萌发了到此一游的念头──究本穷源。可是,数年过去,咫尺身侧的心愿,竟未能了断。日益增炽的欲望,倒常常炙得我彻夜难寐。去年初冬的一天,从晨辉熙熙、瑞气升腾的“大寨…  相似文献   

15.
张英 《今日民族》2009,(6):54-56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省。全省有25种少数民族,大多分布于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村寨散布于千山万壑之中,“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对面能相唤,走路要半天”。基层干部到村寨去往往要长途跋涉,党员要找支部书记谈谈心,常常要走一天路程。这种自然地理的封闭决定了在这一地区进行思想工作的天然劣势。  相似文献   

16.
引子 在册亨县弼佑乡,233户1040人中只有9位上门女婿是汉人的布依寨子,可以说绝无仅有。这个布依村寨很边远很落后很封闭。边远仿佛只有人和树在,落后好象只需油盐柴米,封闭亦如那些“神树”间隙的花花草草偏安一隅。  相似文献   

17.
待抚的贫困乡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者米拉祜族乡是中越边境线上一个特困乡。该乡辖4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70个社,3044户,17120人,其中拉祜族人口占30%。解放前,拉祜族称“苦聪人”,生活在原始森林中,以采集、狩猎为生。恶劣的自然环境,极其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致使苦聪人濒临灭绝。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帮助下,苦职人走出深山老林,开始定居定耕,社会形态从原始部落制跨越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一个民族的进步,仅仅是政治上的翻身是远远不够的,归根结底还要靠发展生产力。几十年来,为帮助拉祜族群众发展经济,摆脱…  相似文献   

18.
试论云南少数民族的洪水神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云南二十二个少数民族及苦聪人中,至少有十六个民族及苦聪人流传着完整的、别具特色的洪水神话。云南各少数民族洪水神话的内容,大体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苗、彝(大、小凉山除外)、壮、瑶、白、哈尼、傈僳、景颇、怒、独龙等族及苦聪人的洪水神话,都有一个中心母题:远古时,天神(或雷公、龙王、鬼)发洪水  相似文献   

19.
王璟 《今日民族》2012,(7):53-55
可邑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西三镇南面,全村共有188户人家726人,以彝族支系阿细人为主,占该村总人口的99.6%,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村寨。全村森林覆盖率达80%,生态保护较好,是全国森林旅游示范村,全国首批云南省唯一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的村寨。  相似文献   

20.
李世顺 《创造》2003,(12):57-57
笔者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干部,在农村边远地区的走村串寨的工作中,发现许多农村卫生环境堪忧,主要表现在:一、水源不清洁。有许多村寨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水源头处随便堵个坝,猪牛等牲畜遍地乱踩,影响了饮水的卫生。有的虽然村子里有水池,但洗衣服、洗菜也在一个池子里,多数人挑水就直接把水桶放入池中,不管水桶干不干净。二、人畜共处。边远山区的一些村寨,由于要积肥,许多房屋本来又矮又小,加之是茅草房,人畜共处,天井里又养猪又养鸡又养牛,牲畜遍地排便,有时要进一户农家,连脚步也迈不开。三、牲畜不厩养。放猪鸡的现象特别突出,猪鸡到处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