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道胜 《中州统战》2002,(12):30-31
国庆节前的一天,几位文友不约而同地给我打电话说。听说前两天台湾著名诗人痖弦回来了。我们没见着,听说你老兄跟他挺熟。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介绍他的情况。 我想了想,开始给他们讲述我眼中的痖弦——  相似文献   

2.
我与台湾著名诗人痖弦的交往,说来话长。记得,那是十多年前的一天上午,坐在收音机前的我竟意外地等来了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播放的“文学剪影”节目《彼岸的诗人——介绍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22)
正嗨,我来拜访你之前,想起去年底一个画面。那天痖公(台湾著名诗人痖弦)到报社来拜访昌公(台湾《联合报》副董事长刘昌平先生),我被叫上楼去,陪老人家们说话。当然没我插话的余地,他们聊许多报业的天宝遗事,哪些人现在如何如何,没几个名字是我听过的,我只好猛吃面前的水果。他们说话像拨慢了转速的唱片,我放下叉子,偷瞄一眼痖公,发  相似文献   

4.
现代著名作家萧军自1938年3月第一次到达革命圣地延安,至1945年11月离开延安返回东北,他与毛泽东一见如故,有过一段十分密切的交往。他们书来信往,无所不谈。毛泽东经常邀请萧军“惠临一叙”,称赞萧军说:“你是极坦白豪爽的人,我觉得我同你谈得来。”在延安,毛泽东三留萧军令这位非常重义气讲感情的东北汉子,终生十分感念。 一 1940年6月14日,以小说《八月的乡村》名震文坛的萧军一到延安,即担任了“文艺月会”干事、《文艺月报》编辑,“鲁迅研究会”主任干事及《鲁迅研究丛刊》主编,还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  相似文献   

5.
网耕 《中国减灾》2005,(2):59-60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一个男孩送给他的女朋友一台汉显传呼机,温柔的对她说:“我以后再也不怕找不到你了。”女孩调皮的说:“如果我离开这座城市,你就呼不到我了。”男孩得意的摇摇头:“我可是办了漫游的,无论你走到哪里我都会呼到你。”女孩问他,传呼号是什么,男孩说:“  相似文献   

6.
林岷 《台声》2002,(6):42-44
2002年4月8日晚,我在北京的家中接到黄启芳教授电话(台北私立世新大学文学院院长,他是我在台湾教育界德高望重的姑父徐鸿彰教授得意高足和义子,故称我“岷姐”,我叫他“黄弟”),告诉我他陪同台湾孔孟学会会长李焕先生一行下午刚到北京,住在钓鱼台宾馆。我告诉他,我曾在1990年、1991年访台时,在缪全生教授(是我叔叔林纪东的博士生———叔叔在台湾享有“法学界泰斗”的盛誉)陪同下,两次拜会我纪东叔的挚友李焕先生,己10年未见,很想念他,希望此次能够见面。两天后,黄弟电话告诉我说,李焕先生很高兴接受我访…  相似文献   

7.
郑坚 《台声》2002,(4):16-16
彰化老乡亲顺兴兄终于如愿安详地为自己“走不完的路”画上了最后的句点,回归他热爱的大自然安息了!顺兴兄从1985年再度从台湾回到祖国大陆16年来,我俩始终“有缘作阵”,交情至笃。最后这几年还成了相距不到50米的邻居。顺兴兄是个爱台湾、爱祖国、爱地球的社会主义者。我们的交谈很难离开爱国爱乡这个话题。黄兄安息前9天,我们还交谈了1996年7月,岛内一位后生给他写的信。当时他将该信交给我,让我安排隐名刊登在当年8月号的《台声》杂志上。我们共同感叹、惋惜这位当年痛骂“政治腐败、贪污横行”、“抱美国老板大腿…  相似文献   

8.
痖弦故乡行     
中秋时节,天高云淡,气候宜人。台湾著名诗人痖弦携次女回大陆,追寻中华5000年的文明历程,北京、新疆、西藏、陕西,一路风尘仆仆,并于中秋节前回到故乡南阳,探望家乡的亲人,会见新老朋友,寻找少年时的足迹。 原籍南阳县的痖弦先生,1949年17岁时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后来涉入文坛,开始现代诗创作,并在台湾诗坛崭露头角。随着一首首清新流畅的现代诗见诸报刊,一本本诗作结集出版,他很快成为台湾诗苑一颗耀眼的星辰。其后,痖弦做过报刊编辑,并应邀在多个学校任教,在多方面都有建树。作为诗人、编辑、教师、诗论家的痖弦以其丰硕的成果在当代中国文坛占据重要一席,成为家乡人民的骄傲。  相似文献   

9.
我的一位商界朋友,45岁的时候,移居去了美国。他到美国后三个月,就去移民局申请绿卡。一位比他早先到美国的朋友好心地提醒他:“你要有耐心等。我申请都快一年了,还没有批下来。”他笑笑说:“不需要那么久,三个月就可以了。”三个月后,他去移民局,果然获得批准。他的朋友知道后,十分不解:“你年龄比我大,钱没有我多,申请比我晚,凭什么比我先拿绿卡?”他微微一笑,说:“因为钱。”“你来美国带了多少钱?”“10万美元。”“可是我带了100万美元,为什么不给我批反而给你批呢?”“我的10万美元,在我到美国的三个月…  相似文献   

10.
“在台湾的书店,马克思的书只有一排;而在北京,却有那么大一柜子。”世新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的学生黄佳平说。这个夏天,他参加了“2009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先后去了西安和北京。在离开北京的前一天,他特意冒着小雨到西单图书大厦买了一套《资本论》。  相似文献   

11.
一 我的师傅姓唐,早年是市公安局的侦察科长。后来市国家安全局成立,他转到市国家安全局反间谍侦察科,仍当科长。之后,年龄大了,就不当科长了,改任副处级调研员。于是局里的人不再称他唐科长,也不称他老唐,而是戏称为“唐调研”。 唐调研的儿子湘南和我共事多年,都曾在公安局工作,又一起转到国家安全局。但不久,局里让他去秘密担任一项特殊任务,独自在外边办公,有自己的小轿车,局里的人都以为他辞职下海了。 2000年8月的一天中午,我走出办公楼的大门正要去吃饭,突然看见湘南的车停在门口。湘南在车里向我打招呼,我走过去拉开车门,湘南说:“我老子想见你。” “就这事还用得着你来喊我,他老人家打个电话我就去了。” “他不在家而是在医院里。” “何不早说!”我立刻上车,直奔医院。 在车上,湘南说他老子得的是肺癌,已经到了晚期,医生说时间不多了。唐调研得肺癌我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抽烟太凶。在10年前我第一次认识唐调研就是在医院里。他因抽烟过多,再加上劳累过度,咳嗽不止,引起肺部出血。当时,我刚调入公安局工作,报到没几天,我便到医院去看望了他。 他身材单薄削瘦,一米七的个子,但长相神态却令人生奇。脑袋小,耳朵却硕大,黝黑的皮肤刀削般的脸...  相似文献   

12.
肖军 《台声》2010,(3):37-39
他出生在台湾省台南县新化镇,17岁离开台湾东渡扶桑求学,毕业后直奔祖国大陆抗日第一线。52年后才第一次返回故乡,此时他已是72岁的老人。1979年,中国第一家医药合资企业开始谈判,因为他的一次意外腿部骨折,当时又无人敢“顶雷”接手被骂作“汉奸”的谈判,谈判被迫搁浅半年。  相似文献   

13.
老张这段时间太繁忙了。单位的、家里的事一大堆,和我见面就说:“这些天浑身没劲,一点食欲也没有,说话都没有力气,是不是得了什么病?”我给他看看舌,搭搭脉,发现他舌有白苔、脉搏无力。就回答说:“你这是气虚。累的。”其实,平时“气虚”的人不少。  相似文献   

14.
月是故乡明     
年逾88岁高龄的台胞刘仲席先生,原籍湖南省花垣县茶洞镇。1989年春,刘老先生离开台湾,回到阔别40多年的家乡花垣县定居。刘先生原名鸿儒,字仲席,系黄埔军校第十期学员。1949年,他离开大陆,经由香港东渡台湾。其后不久,便由军职外调从事  相似文献   

15.
1996年11月下旬,我有幸作为“‘京沪台籍大学生访问团”的一名成员,到宝岛台湾访问、交流、观光。在短短的十天访问行程中,我们受到了台湾乡亲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并参观了台湾的几所大学,领略了台湾岛的秀美风光。所见所闻,使我们备感亲切。随着九七的临近,香港似乎已和大陆连在了一起。而台湾在感觉上仍然有距离,有隔阂,这是我离开大陆前的印象。但是到了香港我却发现,尽管他名义上已与大陆结为一体,但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已使她脱离F东方文化的氛围。直耸入云的高楼大厦中间是狭窄的街道,使人感到窒息压抑;时常映入你眼…  相似文献   

16.
“我一辈子都不离开你。”23年前。25岁的朱温霞对新婚丈夫郭方舟这样说。新婚不久。郭方舟在一次施工中,跌入18米深的天井。“你丈夫的大脑已接近‘死亡’,他今后只能躺在床上了。”医生当时告诉朱温霞。在朱温霞无微不至的关怀下。2000年11月8日。昏迷了23年的郭方舟终于能开口讲话了。  相似文献   

17.
《干部人事月报》2014,(7):90-90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在美国生活时,常常接触一些华人青年。一天,一名青年向他报怨:“我现在的老板非常抠门儿,他给我的薪水比给别人的低得多,而且一直拖延我的绿卡申请。”刘墉同情地说:“这样的老板是不好。”停顿了一下,刘墉又说:“但你这么长时间的工作不能白干。你得在公司坚持一段时间,多学点几本领,然后走了也值。”年轻人听后有所觉悟,说:“对啊!多学点儿东西,以后去别家公司会顺利得多。”半年后,刘墉又见到这名年轻人,他问道:“你辞职了吗?”年轻人骄傲地回答:“我不辞职了,因为现在老板对我刮目相看了。”  相似文献   

18.
邓靖 《台声》2013,(6):72-72
4月30日至5月2日,旅居加拿大的原台湾《联合报》副总编辑、河南省南阳籍著名诗人、市作协名誉主席痖弦先生回到家乡南阳,应邀拍摄《他们在岛屿写作》台湾文学大师系列纪录电影。《他们在岛屿写作》由台湾目宿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制作,是=争门为台湾文学大师拍摄的系列纪录电影。第一系列于2009年至2011年期问进行拍摄,选取了林海音、周梦蝶、  相似文献   

19.
出版之尔雅     
《台声》2011,(5):33-33
台湾出版人的组成很奇特,不论本省或外省,常在市场有所斩获之后,延伸其他文艺事业。比如皇冠的小剧场,正因创办人平鑫涛与琼瑶的组合,提供台湾剧场一个实验的舞台;幼狮文化早年在痖弦结合“救国团”资源,办文艺营跟编辑营。  相似文献   

20.
别人的好     
前几天上街,遇到了退休同事老徐。他看到了我,老远就喊:“很长时间没见了。我家乐乐天天念叨你呢,要不是你当初辅导他写作文,那年他也不会考得那么好。”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老徐说的没错.上班那年,我只是个毛头小伙子.离家又远,晚上就住在单位。老徐一家子也住在那里,他的儿子正在上高二.星期天没事就溜到我那里找我玩。后来他和我讲一直感觉作文写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