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媒体,包括报纸、刊物、广播、广告等形式,都是交织着各种不同话语的场域。对一定范围内媒体内容的解读和分析,有助于理解媒介语言背后的文化意识和潜在话语力量的相互关系。本文的写作,便是基于这一基本观点的实践和尝试———选取广州《新快报》2004年5月出版的母亲节专题文章为分析对象,力图厘清其中不同话语的存在以及叙述策略;并通过分析表明,在“二十一世纪初的广州”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下,《新快报》以怎样的方式切入“母亲节”这一主题设定,又以怎样的方式对该主题进行书写,塑造着“母亲”的角色内涵———更重要的是,文本话语当中的权力关系所呈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能否启示着另一种或者多种的阅读方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欧庭宇 《湖湘论坛》2021,34(2):75-85
网络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传播方式交互化、传播过程高效化、传播内容公开化等典型特征;受制于话语内容的价值导向与受众群体的利益诉求“不对接”、宣传话语方式与大众语言习惯“不匹配”、话语理性逻辑与受众感性思维“不对称”等话语交往困境;亟需优化话语场域、转换话语方式、丰富话语内容、加强话语主体关系,开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论课堂社会的话语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振中 《民主与科学》2004,40(2):100-104
教学处于一个话语场域中,教学话语具有精制编码和话语霸权的特征.话语权是课堂权力资源最核心的部分;教师通过宣讲、问答、命令和说教等方式掌握着话语的主动权.表情、体态和课堂的各种空间语言并不沉默,亦彰显着丰富的话语意蕴.  相似文献   

4.
麦奎利在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及逻辑实证主义对神学构成巨大挑战的背景下提出了自己的语言哲学。他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语言理论进行了批判,区分了语言与话语,提出语言的生命存在于话语情境之中,语言的意义只有在话语情境中获得。他用现象学的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话语情境的构成要素,强调了话语中的人格方面,主张把语言作为涉及人的生存的一种基本现象来看待,在方法论上把语言分析和生存分析紧密结合,为寻找并理解神学语言的意义提供了线索,也为建构新的哲理神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青年话语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冲突及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文化变迁导致的话语方式的变迁,特别是青年群体话语方式的变迁使得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时常出现话语冲突的尴尬,严重影响了在青年群体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哈贝马斯“对话式”话语及其“有效性”要求为缓解这一冲突提供了有益借鉴.饱含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的“对话式”话语将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新的应然面向.  相似文献   

6.
周宣丰 《前沿》2012,(19):177-179
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文化功能和社会政治影响因不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语境虽有所不同,但其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公共关怀、勇于抵抗权势是知识分子由来已久的优良传统.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在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由于商业主义、消费享乐主义盛行,学术高度体制化,犬儒主义复兴,批评性意识淡化,知识分子传统深陷危机.探寻知识分子的批评性话语,点燃大众的政治参与热情,现代性进程中某些问题才有望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法庭言语的功能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素青 《前沿》2009,(5):155-159
话语只有通过言语功能和言语环境才能实现其意义。法庭言语的社会功能是审判。审判是一个以言行事的“大言语行为”,其目的是“全面审查认定案件事实”、“适用法律”、“作出判决”。法庭言语活动的主要语境因素有物理场景、审判场合、角色、话题和时间等,它们都具有制度性特征。法庭言语的功能使得它具有语体的独特性,在法庭特殊语境因素的影响下,语言的使用具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女性群体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承载着更多的身心压力,家庭与社会角色的冲突成为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本文借助文化堕距这一视角,着力剖析制度话语对青年职业女性的角色定位、日常话语对青年职业女性的角色期待以及二者之间在不同时期的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说明当下青年职业女性角色冲突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9.
法庭调解实践中调解法官的中立、公正身份和角色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庭审合一"制度下法庭调解的法官扮演着调解员、裁判员和"和事佬"等多重身份,造成法庭调解实践中机构角色与话语角色的冲突和转换,在"法理"与"情理"天平中摇摆,甚至偏离法庭调解既定的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职责。基于话语角色转换视角,结合真实法庭调解语料,分析法庭调解话语互动调解法官的话语角色是如何随着具体的调解交际语境和调解进程变化而转换,认为作为重要的调解策略之一,调解法官话语角色策略性转换需要坚持司法公正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双重功能下实现最佳调解话语博弈,避免处于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0.
已有研究大多从家庭视角或消费文化视角探讨节俭行为的塑造过程,却忽略了传统与当代文化话语互动的作用。文章通过对16位“抠组”青年的半结构式访谈,借助“工具箱”理论对文化话语在“抠组”青年建构节俭理解及行为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传统节俭话语与当代多元文化话语共同作为文化资源,参与到“抠组”青年节俭消费的建构过程中。传统与当代话语间存在着融合与背离两种关系,不同关系塑造了不同的节俭理解和行为。研究也为进一步理解转型社会中消费行为的变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陶陶 《理论月刊》2005,(10):124-128
先秦两汉时期是诗学思想高度繁荣的时代,先秦两汉诗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起源。诗学在表达不同话语的价值倾向中隶属于不同的思想流派,并形成了特定的话语规范;各派话语规则虽然阵线分明,有时又趋向兼融交合,呈现着某些共同的话语规范与特征;由此而形成后世诗学所遵循的潜规则原型乃至“共名”。其主要形式有言志话语、言情话语、言美话语。  相似文献   

12.
卓亦言 《创造》2009,(12):48-49
总书记使用“草根话语”使得群众倍感亲切,无疑是善于从人民生活和实践中学习。以群众喜爱的语言丰富社会动员话语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13.
崔释予 《求索》2013,(10):161-163
复调叙事理论来自著名文论家巴赫金,巴氏复调叙事理论认为语言不是一种抽象的系统,它是一种附有意识形态的声音。这些声音相互作用则构成“复调”。因此,复调是一种“语言在各个社会阶层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的混合物。”每一种表达话语都被社会阶层语言影响,并独立地存在于艺术的对白之中。更进一步地,巴氏复调叙事理论还认为: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小说能彻底吸收这种复调多声性,这种复调多声性使得作品人物与作品受众保持相对的独立和自由,而且两者呈现出互为对话之关系。不仅如此,巴赫金的复调叙事理论也为小说艺术研究开辟出一条新航线,在众多批评家放弃对小说研究之时,巴氏对话理论对于揭示小说话语构建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姚公涛 《求索》2011,(9):193-195
“新小说”的叙事话语有文体的综合、意义的反讽、声音的复合、语式的自然等特征。“新小说”文体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它从小说话语文体自身特点出发,融戏剧话语、电影话语、散文话语等话语文体于一体。从意义构成上看,“新小说”的反讽主要表现在叙事中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声音上的复合型是“新小说”叙事话语的又一重要特点,主要表现在叙述中有各种叙述声音的融合。从叙述语式构成看,“新小说”叙事话语主要呈现叙述者与“物”和谐并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发展史集中反映了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史,承载着党的历史使命的话语表达。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章的历史使命话语在百余年的发展中经历了由探索逐步走向深化的过程,话语主题呈现出“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历史演进,在时代的纵向发展中表现出话语内容的政治性、话语发展的延续性、话语表达的时代性特征。新时代党章的历史使命话语进一步转化为现实势能,从根本上有赖于在党章的制定中坚定历史使命话语立场、在党章的修订中更新历史使命话语内涵、在党章的宣传中创新历史使命话语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6.
原来道德话语和法律话语也存在着“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分别。道德话语一定要在有我之境时.才能收喻人之效.法律话语一定要在无我之境时.方能公平。  相似文献   

17.
文学话语与意义承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七一 《思想战线》2002,28(2):97-101
在现代语言学的意义上 ,作为人的言语行为的文学 ,其意义的生成和解释建立在写与读的话语对话基础上。在文学的话语对话中 ,言语行为还可能转化为意义解释基础上的言效行为。在社会文化分层的意义上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文学中的所谓“主流”、“先锋”、“大众”三种文学样态即具有话语承诺的明显特征 ,并分别显示出替他人承诺、自我承诺和消费性承诺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8.
高秋萍 《人民论坛》2013,(7):152-153
从语言的“网络外部性”角度分析,中国商务区工作语言应该是“国际语言”英语。在汉语环境下,国际语言的推广虽然受到一定的阻碍,但研究西方语言理论有助于解决交际话语背后的因素冲突。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揭示了语言使用及人类生活的对话性本质,并且揭示了平等对话的重要性,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彭刚 《长白学刊》2022,(2):15-21
话语总是承载着思想和观念存在,并由此体现意识形态色彩。意识形态以话语活动的方式得以输出和传播,并达致其社会功能及价值目标的实现。将话语活动诸要素放置于生态学视角考量,其具有平衡性、竞争性及规则性之品性。新时代话语生态面临新兴话语模式的融入,并已显现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和影响,理应做出正视和回应。以话语生态的品性为建构基点,从话语自身、话语主体、话语场域等方面给予审视和重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良好运化和强大引领力、凝聚力的发挥,从而不断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20.
略论中国外交观念的演进——基于话语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外交都离不开话语实践,就如任何意识形态离不开语言这个"物质外壳"一样。60多年来,中国外交从和平话语到革命话语再到和平与发展话语、合作话语的变迁,真实记载着中国外交不断成长的历程,体现了中国外交中的和平观念、革命观念、发展观念与和谐观念对中国外交实践的导向功能、整合功能和辩护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